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的探索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57868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评估其安全性,用回顾性分析58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06人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72.6%,与对照组52.6%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早中期及晚期肝衰竭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4.6%及58.5%(P<0.0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疗效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随着内科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虽较前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0%~80%,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增长迅速,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等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肝衰竭及其它相关肝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对象选择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98例。选择对象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上98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组:人工肝治疗组58例,内科治疗对照组40例。
  1.1性别组成
  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46.27±11.54岁。
  1.2肝衰竭分期
  其中急性肝衰竭9例;亚急性肝衰竭69例,其中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为18.37.14例;慢性肝衰竭20例。
  1.3病因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1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药物性肝炎6例,酒精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药物性肝损伤12例,原因不明20例。
  1.4分组
  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58例和一般治疗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分期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可伴有肝病相关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1.5基础治疗
  给予两组患者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类,保肝降酶退黄、利尿、通便、抑酸等对症治疗,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滞剂,调整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2实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黄疸、腹水等症状、体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治疗组明显,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变化不大。
  2.2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表1)。
  2.3病情转归血浆置换治疗组生存42例(72.6%),死亡16例;其中亚急性肝衰竭早中期及晚期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78.6%及58.5%(χ2=6.062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存活率早中期和晚期分别65%及43%(χ2=5.634,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中出现皮疹10例,且多出现于治疗开始后1小时左右,表现为面颈部、上胸部充血性皮疹,多伴有瘙痒,大多不伴有明显心慌、胸闷、呕吐或畏寒等表现,经地塞米松5mg及盐酸异丙嗪25mg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多于治疗开始后半小时内出现,血压一般在80/50mmHg左右,多伴有心慌、出冷汗等表现,在给予多巴胺60m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及补液对症处理后多在二十分钟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所有病例未见过敏性休克、出血或分离器破膜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本组资料显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为72.6%,证明人工肝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使患者能等到肝移植。我们的研究发现: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后乏力腹胀减轻,食欲明显增加,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人工肝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且血浆置换能利用新鲜正常血浆补充大量的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由于肝脏功能复杂,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只能暂时替代部分肝功能,对早中期患者进行多次治疗,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衰竭晚期患者同样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差,可能与肝衰竭晚期常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关,更主要与患者本身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关。虽然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但肝细胞大量坏死或严重并发症死亡。本组资料显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早中期优于晚期。因此,对于肝衰竭应尽早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肝衰竭治疗效果。
  表1,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主要化验室指标变化(x±s)的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9月第14卷第9期Chin J Hepatol,September 2006,Vol 14,No.9.
  [2]张晶,段钟平,何金秋等.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7-651.
  [3]方建凯.潘晨.高海兵.张娟娟.周锐.周文.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分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1(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行非手术治疗,1例行手术引流。16例均治愈。结论:高脂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更为严重可引起重型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但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高脂血症;胰腺炎;临床诊断    高脂血症作为引起某些疾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塞通加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2006年5月~2010年5月在三林社社区林岭南服务站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患者的FMA评分及ADL评分在2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塞通加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M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血塞通加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MA评分及A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不孕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来我所的不孕症患者进行液基超薄宫颈细胞涂片检查。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对1515例妇科门诊患者行液基超薄涂片技术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对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LEEP活检做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2.1%,其中非典型腺细胞
期刊
【关键词】 黄体破裂;内出血;分析    卵泡发育成熟至破裂排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卵巢破口很快被纤维蛋白封闭而修复,血被吸收形成黄体。但是,如果发生较大血管破裂,则有内出血发生,发病原因:1.自发性破裂: 2.如性交、腹内压增加(大便用力、恶心、呕吐、举重物等)受外力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使卵巢发生破裂3卵泡破裂和卵巢黄体破裂两种。此现象较少见,往往重视不够,易被误诊。下面就我院8例患者浅
期刊
阴虱病是由阴虱所致的一种皮肤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染。而以男性为多见。此病诊断并不难,患者自己即可以做出,在寄生处查到成虫或虱卵。镜下可观察其特征。本病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我们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对56例阴虱病患者采用84消毒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皮肤性病科门诊2009年7月~2011年3月阴虱病患者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性刀刺伤剖腹探查指征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共40例腹部刀刺伤病人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共40例,剖腹探查36例 ,保守4例。在40例剖腹探查中,有5例病人均发现肠壁浆膜层裂伤,网膜血肿,肝表浅裂伤。即可以非手术治疗治愈病例。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腹部穿透性 刀刺伤的部分病人可在严密的监测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指在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后预防和早期诊治胰腺炎胰腺炎预防使其成为重症胰腺炎而影响预后。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1]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来收治56例严重腹部闭和性损伤其中3例手术后继发性胰腺炎,分析其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治要点。结果:经及时诊治均痊愈出院。结论: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预防及早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的76例小儿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中1例急性阑尾炎因渗出多导致镜下观察不清楚而中转开腹手术,余均顺利完成。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小儿腹部外科的大部分疾病可以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腹腔镜;腹部疾病;儿童    近二十年来,腹腔镜外科取得了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桂枝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病得临床疗效,证实其临床上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128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一组使用桂枝甘草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为观察组;一组使用临床常用的西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疗程治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时间、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阻断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意义,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就诊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5例,51例患者的配偶能够接受综合干预和正规治疗,被我们列为观察组;而在临床接诊中34例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和干预就分娩的梅毒产妇及婴儿,被列为对照组。结果:综合干预治疗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对比,未治疗组明显高于综合干预组(P1:16以上者治疗2~3个疗程[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