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评估其安全性,用回顾性分析58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06人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72.6%,与对照组52.6%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早中期及晚期肝衰竭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4.6%及58.5%(P<0.0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疗效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随着内科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虽较前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0%~80%,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增长迅速,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等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肝衰竭及其它相关肝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对象选择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98例。选择对象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上98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组:人工肝治疗组58例,内科治疗对照组40例。
1.1性别组成
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46.27±11.54岁。
1.2肝衰竭分期
其中急性肝衰竭9例;亚急性肝衰竭69例,其中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为18.37.14例;慢性肝衰竭20例。
1.3病因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1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药物性肝炎6例,酒精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药物性肝损伤12例,原因不明20例。
1.4分组
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58例和一般治疗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分期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可伴有肝病相关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1.5基础治疗
给予两组患者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类,保肝降酶退黄、利尿、通便、抑酸等对症治疗,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滞剂,调整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2实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黄疸、腹水等症状、体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治疗组明显,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变化不大。
2.2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表1)。
2.3病情转归血浆置换治疗组生存42例(72.6%),死亡16例;其中亚急性肝衰竭早中期及晚期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78.6%及58.5%(χ2=6.062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存活率早中期和晚期分别65%及43%(χ2=5.634,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中出现皮疹10例,且多出现于治疗开始后1小时左右,表现为面颈部、上胸部充血性皮疹,多伴有瘙痒,大多不伴有明显心慌、胸闷、呕吐或畏寒等表现,经地塞米松5mg及盐酸异丙嗪25mg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多于治疗开始后半小时内出现,血压一般在80/50mmHg左右,多伴有心慌、出冷汗等表现,在给予多巴胺60m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及补液对症处理后多在二十分钟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所有病例未见过敏性休克、出血或分离器破膜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本组资料显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为72.6%,证明人工肝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使患者能等到肝移植。我们的研究发现: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后乏力腹胀减轻,食欲明显增加,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人工肝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且血浆置换能利用新鲜正常血浆补充大量的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由于肝脏功能复杂,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只能暂时替代部分肝功能,对早中期患者进行多次治疗,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衰竭晚期患者同样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差,可能与肝衰竭晚期常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关,更主要与患者本身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关。虽然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但肝细胞大量坏死或严重并发症死亡。本组资料显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早中期优于晚期。因此,对于肝衰竭应尽早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肝衰竭治疗效果。
表1,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主要化验室指标变化(x±s)的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9月第14卷第9期Chin J Hepatol,September 2006,Vol 14,No.9.
[2]张晶,段钟平,何金秋等.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7-651.
[3]方建凯.潘晨.高海兵.张娟娟.周锐.周文.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分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1(1).
【关键词】 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疗效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随着内科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虽较前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0%~80%,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增长迅速,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等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肝衰竭及其它相关肝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对象选择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98例。选择对象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上98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组:人工肝治疗组58例,内科治疗对照组40例。
1.1性别组成
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46.27±11.54岁。
1.2肝衰竭分期
其中急性肝衰竭9例;亚急性肝衰竭69例,其中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为18.37.14例;慢性肝衰竭20例。
1.3病因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1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药物性肝炎6例,酒精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药物性肝损伤12例,原因不明20例。
1.4分组
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58例和一般治疗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分期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可伴有肝病相关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1.5基础治疗
给予两组患者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类,保肝降酶退黄、利尿、通便、抑酸等对症治疗,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滞剂,调整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2实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黄疸、腹水等症状、体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治疗组明显,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变化不大。
2.2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表1)。
2.3病情转归血浆置换治疗组生存42例(72.6%),死亡16例;其中亚急性肝衰竭早中期及晚期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78.6%及58.5%(χ2=6.062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存活率早中期和晚期分别65%及43%(χ2=5.634,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中出现皮疹10例,且多出现于治疗开始后1小时左右,表现为面颈部、上胸部充血性皮疹,多伴有瘙痒,大多不伴有明显心慌、胸闷、呕吐或畏寒等表现,经地塞米松5mg及盐酸异丙嗪25mg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多于治疗开始后半小时内出现,血压一般在80/50mmHg左右,多伴有心慌、出冷汗等表现,在给予多巴胺60m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及补液对症处理后多在二十分钟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所有病例未见过敏性休克、出血或分离器破膜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本组资料显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为72.6%,证明人工肝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使患者能等到肝移植。我们的研究发现: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后乏力腹胀减轻,食欲明显增加,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人工肝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且血浆置换能利用新鲜正常血浆补充大量的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由于肝脏功能复杂,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只能暂时替代部分肝功能,对早中期患者进行多次治疗,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衰竭晚期患者同样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差,可能与肝衰竭晚期常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关,更主要与患者本身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关。虽然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但肝细胞大量坏死或严重并发症死亡。本组资料显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早中期优于晚期。因此,对于肝衰竭应尽早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肝衰竭治疗效果。
表1,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主要化验室指标变化(x±s)的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9月第14卷第9期Chin J Hepatol,September 2006,Vol 14,No.9.
[2]张晶,段钟平,何金秋等.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7-651.
[3]方建凯.潘晨.高海兵.张娟娟.周锐.周文.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分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