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资源和能源的日益减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其绿色节能的措施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要有关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绿色节能生态建筑已成为建筑界发展的趋势,各类生态节能技术将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总结了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处理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能环保势在必行。
一、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
“绿色”这个词修饰得并不精确,它能包括很多意思。然而,这并代表,“绿色建筑”的定义很难有清楚的界定。事实上,“绿色”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它的意思既简单明了,也不是建筑专有,如“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管理”和“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质和“绿色冰箱”相差无几,是供人欣赏的“绿色产品”。我们用这个词时,很易把它和环保、节能、健康高效等方面的意义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绿色”具有普遍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绿色建筑”即是舒适健康、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建筑”不仅是一个富含激情和理想的口号,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二、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1、和谐原则。绿色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这是建筑能够成为绿色建筑的基本保证。
2、适地原则。显而易见,这里的适地说的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建造建筑。建筑选址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应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经济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建筑地址是保证绿色建筑的前提和基础。
3、节约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例如太阳能,同时建筑各个结构在设计时都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减小建筑能源消耗,达到节约的目的。
4、高效原则。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前提下,满足健康居住的要求,系统地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率,优化管理调控体系,是绿色建筑的高效原则。
5、舒适原则。这是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6、经济原则。适宜的投资、适宜成本和适宜消费才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原则。
三、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策略
1、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 应从三方面着手: a. 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并非越低越好; b. 停车场架空或入地, 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c. 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 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 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 供大众享用。
2、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設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 1) 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2) 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3、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3、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 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 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4、水资源循环
水环境建设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环境在住宅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住宅内要有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以供给合格的用水和及时通畅的排水, 住宅小区内要有室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保证住宅小区优美、清洁、舒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 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区的雨水收集、处理后,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使用,是节约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在小区水环境规划中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其使用目标主要是作为住户冲厕用水、景观及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等。
5、太阳能及风能的利用
目前, 我国太阳能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太阳能热水技术, 即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另外, 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空调示范工程也已建成。太阳能热水器由于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 也在屋面统筹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避免了出现二次安装、二次投入的问题,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而发达国家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也已接近成熟。尤其是欧盟国家通过了一系列鼓励光伏发电溢价回购及风力发电的相关法律,对推动光伏及风力发电技术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当然,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有其局限性,较高的设备成本及各国的不同政策对其的普及有一定的限制,但从长远来看,装备光伏发电设备及风力发电技术是未来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 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以贯彻“健康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绿色生态建筑的大量涌现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2)
[2] 刘云,邓玉林,赵悦,李召.生态小区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 今日科苑. 2009(04)
[3] 肖玲君,陈艳,钟平.何谓绿色生态住宅[J]. 江西测绘. 2006(01)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处理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能环保势在必行。
一、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
“绿色”这个词修饰得并不精确,它能包括很多意思。然而,这并代表,“绿色建筑”的定义很难有清楚的界定。事实上,“绿色”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它的意思既简单明了,也不是建筑专有,如“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管理”和“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质和“绿色冰箱”相差无几,是供人欣赏的“绿色产品”。我们用这个词时,很易把它和环保、节能、健康高效等方面的意义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绿色”具有普遍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绿色建筑”即是舒适健康、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建筑”不仅是一个富含激情和理想的口号,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二、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1、和谐原则。绿色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这是建筑能够成为绿色建筑的基本保证。
2、适地原则。显而易见,这里的适地说的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建造建筑。建筑选址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应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经济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建筑地址是保证绿色建筑的前提和基础。
3、节约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例如太阳能,同时建筑各个结构在设计时都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减小建筑能源消耗,达到节约的目的。
4、高效原则。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前提下,满足健康居住的要求,系统地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率,优化管理调控体系,是绿色建筑的高效原则。
5、舒适原则。这是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6、经济原则。适宜的投资、适宜成本和适宜消费才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原则。
三、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策略
1、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 应从三方面着手: a. 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并非越低越好; b. 停车场架空或入地, 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c. 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 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 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 供大众享用。
2、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設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 1) 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2) 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3、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3、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 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 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4、水资源循环
水环境建设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环境在住宅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住宅内要有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以供给合格的用水和及时通畅的排水, 住宅小区内要有室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保证住宅小区优美、清洁、舒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 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区的雨水收集、处理后,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使用,是节约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在小区水环境规划中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其使用目标主要是作为住户冲厕用水、景观及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等。
5、太阳能及风能的利用
目前, 我国太阳能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太阳能热水技术, 即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另外, 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空调示范工程也已建成。太阳能热水器由于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 也在屋面统筹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避免了出现二次安装、二次投入的问题,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而发达国家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也已接近成熟。尤其是欧盟国家通过了一系列鼓励光伏发电溢价回购及风力发电的相关法律,对推动光伏及风力发电技术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当然,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有其局限性,较高的设备成本及各国的不同政策对其的普及有一定的限制,但从长远来看,装备光伏发电设备及风力发电技术是未来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 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以贯彻“健康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绿色生态建筑的大量涌现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2)
[2] 刘云,邓玉林,赵悦,李召.生态小区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 今日科苑. 2009(04)
[3] 肖玲君,陈艳,钟平.何谓绿色生态住宅[J]. 江西测绘.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