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冷热"两重天

来源 :文学自由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元旦,香港的《华商报》刊发了茅盾在香港写的最后一篇文章《迎接新年,迎接新中国!》。此刻,怀着美好政治蓝图的茅盾,正携夫人孔德沚与李济深、章乃器、邓初民、朱蕴山、洪深、彭泽民、孙启孟等一行二十余人,聚在香港驶往大连的苏联货轮——“阿尔丹”上。这是第三批受邀北上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队伍。在此之前,已经有沈钧儒、蔡廷锴、谭平山、章 New Year’s Day in 1949, Hong Kong’s China Business Daily published the last article written by Mao Tun in Hong Kong, “Greeting the New Year and Welcome New China!” At the moment, Mao Dun with a beautiful political blueprint is carrying more than 20 people including his wife Comte Kung and Li Jishen, Zhang Nai-shu, Deng Chumin, Zhu Yun Shan, Hong Shen, Peng Zemin and Sun Qimeng to gather in the Soviet Union freighter that flew to Dalian in Hong Kong - - “Al Dan” on. This is the third batch of teams invited to attend the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new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Prior to this, there have been Shen Junru, Cai Tingyi, Tan Pingshan, chapter
其他文献
在当下,一种食品,我们说它很好,往往不是因为它好吃且富于营养,而是因为它不含添加剂;一个人,我们说他不错,常常不是因为他给我们乃至整个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而是因为他在与朋友交往的
在各地纷纷建造作家文学馆的热闹中,又传来魏明伦文学馆签约仪式在四川安仁举行。魏明伦文学馆总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将通过大量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反
仿佛已经遥远得像上世纪似的,确切些说,是上世纪末的1997年,我正式调入出版社不久,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杨天石先生。杨先生六十岁左右,身材挺拔,显露出
读李美皆的《关于从维熙的“混沌”》时,第一感觉是获得了一种阅读快感,一种只有读到好文字以后才会有的那种怦然心动。不过紧接着也产生一个疑问:文章可以这样写吗?没错,那些让我
史诗与长篇小说在巴赫金那里是并置的概念,二者分别对应卉代和现代重要的叙事文体,但是考察我国当前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类长篇小说带有较显著的“史诗”特征。故而将其拈出,细细
金铃子:我正在过分地爱金铃子在鲁院第一次隆重的师生见面会上,做自我介绍时,用极具特色的川味普通话念了那句著名的话:“美,是困难的。”然后,她说,诗也是困难的,虽然我已经
倘若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有些不尽如事实,但长期以来某些历史真相一直被一种权威的话语形态所遮蔽、所规定,却是不容置疑的存在。威权话语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像一条汹
这套自选集分评论卷《走向文学新天地》(35万字)及散文随笔卷《湖神回来了》(22万字)。据作者自述,两卷内容反映了他迄今为止的写作生涯之一个侧面,“检视过往,不纯然是对自
女作家中,与一些面相写满内容的人比,彭名燕是很单纯的一位。她的洒脱,她的快乐,甚至她的稚气,皆自然本色,而无常见的加工。没有任何预热,静悄悄地,她又出了新书,实在令人钦
在短篇小说《伴宴》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鲁敏说,她要在“东坝故事”的叙述上按下暂停键了。真的按下了暂停键吗?是的,在《超人中国造》、《正午的美德》、《墙上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