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阶段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非常的严重,由于中考招生原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入职校,因此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的差。中国象棋文化在人际关系处理、团体合作精神和学生努力进取、增强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提出利用中国象棋文化的独特性来加强中职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
【关键词】:中职生中国象棋文化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意义和作用
养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尤其在中职生的养成教育上,其体现出来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比较的差,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其它方面的习惯,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必须把养成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要想让学生的养成得到提高,仅仅从平时的具体行为上来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象棋文化作为中国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里面的很多思想先进的理念是值得学生来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很好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中职学生目前养成教育的现状,笔者就本人所带的班级进行养成教育的分析。笔者所带的其中一个班级全是男生,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理想,上课的时候不学习的人比较多,一部分学生是学习基础比较差,一部分学生是初中阶段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有的人上课想睡觉,有的人上课想讲话,还有的人上课喜欢吃零食,还有的人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籍,甚至还有人在玩手机。有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上课有迟到的现象,或者中途有学生上厕所,也就是学生的时间观念不行,总之一堂课什么样的人都有,可想而知上好一堂课有多么难,要想让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改掉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三、中国象棋文化活动对中职生行为能力的影响。
中国象棋文化活动十分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能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踐中履行规范,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行为和习惯。中国象棋文化博大精深,仅仅通过下象棋就有许多的好处。中国象棋有很多的思想,比如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这是一个棋得,别人在下棋的时候,你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是不能够讲话的,因为你的声音大了以后,会影响别人下棋的思路,下棋是需要思考的,要求动很多的脑筋,因此下棋的时候被干扰了会影响水平的发挥,所以要求别人下棋的时候是不能影响别人的,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所以由此可以想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随便讲话,因为当你讲话的时候就会影响老师的发挥,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一个人要尊重别人,因为只有尊重了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再比如说中国象棋里面有一句话落子无悔,三思后落子。这句话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下棋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想几步后再落子,否则不思考就落子,然后觉得不对再反悔就不对了。棋品就是人品,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那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也是一样,有的学生做事情不经过思考就做,结果做完了就发现自己做错了,然后再改,甚至反反复复几次,这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学生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决定这是肯定不对的。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象棋中的很多道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真的应该好好的领会中国象棋的优良传统文化,然后将这些文化应用到自己的养成教育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地让自己进步,最后总归可以让自己的品德得到提高的。如果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了提高,自己就会发现很明显自己的行为习惯就能够得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了以后,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能够很快提高了。说实话,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绝大部分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是太好,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总体素养。
总之,通过对中职生贯彻中国象棋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开展中国象棋比赛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象棋方面的比赛非常的看重,根据中国象棋的特点,校中国象棋社团每学期都举办了象棋个人赛,一开始举办个人赛的初衷是让社员之间进行比赛,但是从比赛的报名情况来看,不但棋社的社员都参加了,而且许多非社员也都参加了,大家热爱象棋的气氛超出了预期,因此校中国象棋个人赛将作为学校的传统赛事固定下来。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最能让学生兴奋最能增加班级凝聚力的项目就是接力比赛,这是体现团队合作的项目,也最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在全校举办中国象棋团体赛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象棋除了可以作为体育比赛以外,本身象棋就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中国象棋在中国的历史已有千年,象棋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些文化蕴含着许多哲学和做人的道理。为了能够弘扬中国象棋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举办一些与中国象棋有关的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各种形式的中国象棋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新起等主编《校园文化建议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孙非等主编《社会心理学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www.zhLZw.com )
3.崔玉婷撰写论文《浅谈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养成教育的作用》,科学咨询出版社,2012年12月刊。
【关键词】:中职生中国象棋文化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意义和作用
养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尤其在中职生的养成教育上,其体现出来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比较的差,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其它方面的习惯,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必须把养成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要想让学生的养成得到提高,仅仅从平时的具体行为上来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象棋文化作为中国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里面的很多思想先进的理念是值得学生来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很好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中职学生目前养成教育的现状,笔者就本人所带的班级进行养成教育的分析。笔者所带的其中一个班级全是男生,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理想,上课的时候不学习的人比较多,一部分学生是学习基础比较差,一部分学生是初中阶段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有的人上课想睡觉,有的人上课想讲话,还有的人上课喜欢吃零食,还有的人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籍,甚至还有人在玩手机。有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上课有迟到的现象,或者中途有学生上厕所,也就是学生的时间观念不行,总之一堂课什么样的人都有,可想而知上好一堂课有多么难,要想让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改掉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三、中国象棋文化活动对中职生行为能力的影响。
中国象棋文化活动十分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能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踐中履行规范,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行为和习惯。中国象棋文化博大精深,仅仅通过下象棋就有许多的好处。中国象棋有很多的思想,比如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这是一个棋得,别人在下棋的时候,你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是不能够讲话的,因为你的声音大了以后,会影响别人下棋的思路,下棋是需要思考的,要求动很多的脑筋,因此下棋的时候被干扰了会影响水平的发挥,所以要求别人下棋的时候是不能影响别人的,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所以由此可以想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随便讲话,因为当你讲话的时候就会影响老师的发挥,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一个人要尊重别人,因为只有尊重了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再比如说中国象棋里面有一句话落子无悔,三思后落子。这句话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下棋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想几步后再落子,否则不思考就落子,然后觉得不对再反悔就不对了。棋品就是人品,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那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也是一样,有的学生做事情不经过思考就做,结果做完了就发现自己做错了,然后再改,甚至反反复复几次,这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学生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决定这是肯定不对的。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象棋中的很多道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真的应该好好的领会中国象棋的优良传统文化,然后将这些文化应用到自己的养成教育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地让自己进步,最后总归可以让自己的品德得到提高的。如果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了提高,自己就会发现很明显自己的行为习惯就能够得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了以后,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能够很快提高了。说实话,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绝大部分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是太好,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总体素养。
总之,通过对中职生贯彻中国象棋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开展中国象棋比赛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象棋方面的比赛非常的看重,根据中国象棋的特点,校中国象棋社团每学期都举办了象棋个人赛,一开始举办个人赛的初衷是让社员之间进行比赛,但是从比赛的报名情况来看,不但棋社的社员都参加了,而且许多非社员也都参加了,大家热爱象棋的气氛超出了预期,因此校中国象棋个人赛将作为学校的传统赛事固定下来。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最能让学生兴奋最能增加班级凝聚力的项目就是接力比赛,这是体现团队合作的项目,也最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在全校举办中国象棋团体赛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象棋除了可以作为体育比赛以外,本身象棋就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中国象棋在中国的历史已有千年,象棋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些文化蕴含着许多哲学和做人的道理。为了能够弘扬中国象棋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举办一些与中国象棋有关的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各种形式的中国象棋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新起等主编《校园文化建议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孙非等主编《社会心理学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www.zhLZw.com )
3.崔玉婷撰写论文《浅谈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养成教育的作用》,科学咨询出版社,2012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