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立足点,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及在资助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物质传递,缺乏激励教育
当前,高校资助往往偏向于单向性的救济帮助,往往是“献血型”而非“造血型”经济帮扶。无偿资助、没有成本,使得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积极进取的精神,滋生“坐”“等”“靠”“要”思想,不能起到奖优、励困作用,这也悖离了奖助学金设立的初衷。高校应加强“造血型”资助,教育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激励他们参加活动锻炼自己。
1.2学校主导实施,贫困生主体地位缺失
现行资助政策过多强调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单向性帮助。整个资助过程中,学校占据主导地位、享有事件决定权,对困难学生的建议和反馈往往忽略。高校要转变传统资助理念,资助中应充分发挥经济困难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观念,调动贫困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1.3短期资助为主,忽视后续管理约束
目前,高校过多关注受助群体的甄别和资助金发放工作,而忽视受助群体发展的动态管理,对于贫困生获得资助后的资金使用情况未能及时跟进,对于贫困生的后期学业情况、求职情况、就业去向等也不能及时关注;甚至出现部分贫困生经济情况好转,已不符合申请资助条件,但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和约束,仍继续获取相关资助。
2树立资助育人工作理念
育人是高校的工作中心,高校资助工作也必须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资助工作“重资助、轻育人”、甚至“只资助、不育人”的不良状况。资助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针对部分学生在受助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感恩意识薄弱、坐等靠要等问题,高校应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资助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感恩、诚信、励志、责任等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既解决困难生的经济问题,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世界。
3资助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自来,感恩美德在延续,感恩教育也一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加强感恩教育,不仅仅引导受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帮助,更是教会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意识。
3.2诚信教育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的前提,更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在资助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3.3励志教育
在高校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对受助者进行励志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高校加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对贫困大学生進行自立自强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进而发展自己。
3.4责任教育
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完善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构建社会的和谐发展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在资助育人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意义十分重要。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坚持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资助工作者须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点,在资助过程中着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常怀感恩、爱国之心,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又要包容多样,通过资助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共识,从而逐步增强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物质传递,缺乏激励教育
当前,高校资助往往偏向于单向性的救济帮助,往往是“献血型”而非“造血型”经济帮扶。无偿资助、没有成本,使得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积极进取的精神,滋生“坐”“等”“靠”“要”思想,不能起到奖优、励困作用,这也悖离了奖助学金设立的初衷。高校应加强“造血型”资助,教育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激励他们参加活动锻炼自己。
1.2学校主导实施,贫困生主体地位缺失
现行资助政策过多强调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单向性帮助。整个资助过程中,学校占据主导地位、享有事件决定权,对困难学生的建议和反馈往往忽略。高校要转变传统资助理念,资助中应充分发挥经济困难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观念,调动贫困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1.3短期资助为主,忽视后续管理约束
目前,高校过多关注受助群体的甄别和资助金发放工作,而忽视受助群体发展的动态管理,对于贫困生获得资助后的资金使用情况未能及时跟进,对于贫困生的后期学业情况、求职情况、就业去向等也不能及时关注;甚至出现部分贫困生经济情况好转,已不符合申请资助条件,但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和约束,仍继续获取相关资助。
2树立资助育人工作理念
育人是高校的工作中心,高校资助工作也必须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资助工作“重资助、轻育人”、甚至“只资助、不育人”的不良状况。资助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针对部分学生在受助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感恩意识薄弱、坐等靠要等问题,高校应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资助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感恩、诚信、励志、责任等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既解决困难生的经济问题,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世界。
3资助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自来,感恩美德在延续,感恩教育也一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加强感恩教育,不仅仅引导受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帮助,更是教会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意识。
3.2诚信教育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的前提,更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在资助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3.3励志教育
在高校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对受助者进行励志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高校加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对贫困大学生進行自立自强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进而发展自己。
3.4责任教育
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完善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构建社会的和谐发展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在资助育人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意义十分重要。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坚持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资助工作者须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点,在资助过程中着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常怀感恩、爱国之心,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又要包容多样,通过资助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共识,从而逐步增强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