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首古曲,这首优美抒情的乐曲今天已成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名著。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正如一朵艳丽的鲜花,以它的芬芳沁透着人们的心灵。
“春江花月夜”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首古曲,这首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它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为一首琵琶的独奏曲。1895年时李芳圆将名称改为“浔阳琵琶”,后来到汪昱庭时,又进行了加工润饰,改为合奏的形式,并改名为“浔阳夜月”,直到1925年柳尧章整理后,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郑觐文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因该曲版本众多,仅采用大同乐会所改变的版本分析。
说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它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从最初定名的夕阳萧鼓来看,原作者描写的可能就是傍晚时在穿上演奏萧鼓的情形,不过从上述曲名的变化之中也可以知道近代音乐家们对这首曲子的内容有着新的理解,除了演奏萧鼓的情景外,还联系到了江上的秀丽风景,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并由此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調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其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出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乐曲描绘的意境也不断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时而恬淡、时而奔放,将大自然的美一一呈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虽然有很多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使其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感知乐曲的意境,强化了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春江花月夜》一共分为十段,各段的标题分别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台。五、水云深际。六、渔歌晚唱。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现在较常演奏其中的一、二、三、五、六、七、九、十这八段。
从全曲总体结构上看,可以把它分成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主题的陈述和发展的;第五段作为插部主要起的是对比的作用;第六段到第十段则是主题进一步的发展直至结束。下面我们把各段分开来看:
首先是第一段江楼钟鼓。该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曲的引子,使用反复的方法形象的描绘出了萧鼓之声。第二部分则为全曲的基础,在这里已经为全曲定下了基调,该段出现的主题音调在全曲中不断的反复使用。该段描绘了夕阳西下,江上传来阵阵萧鼓声与优美的旋律,为人们呈现出了一副如画的江上景象。
第二段月上东山,这段也是属于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第一段是2+2+5的结构。第二乐句是由三个乐节所组成的第一段的发展。乐曲中主题音调移高了四度,同时旋律也向上发展,使人有种徐徐上升的感觉,仿佛正如皎月升上东山。
第三段为风回曲水,由五个乐句组成。这段可以说是综合狼来了第一二段的音乐素材而写成的,是非对比的带有着再现性质的三部乐段结构。该段描写的应该是江风不断吹拂着流水荡漾的景象。
第四段是花影层台。这段在第三段的基础上采用扩充小节和紧缩等手法,旋律逐级向下摸进,将第一部分推向高潮,与前面的宁静的气氛与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水中的花影纷乱层叠。
第五段为水云深际,从这段开始进入第二部分,也就是插部的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是一个乐句的变化反复或变奏,环绕着中心音发展,它与第一、第三部分按五声音阶下行模进的旋律形成对比。旋律的节奏也比前后两部分紧凑,具有跳动、活泼的性格。同时,音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因素,它从低音区开始,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两个高音区之间。此段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跃跳跃,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音区音色的对比使人联想起天水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开始进入全曲第三部分。这段一开始就出现在全曲的最高音区处,使用来了扩充的手法以及以四小节为一组的新的节奏型逐级向下模进。在再现前还插入了一段逐级上行的乐句以做对比之用。此段旋律优美犹如渔歌,象征着渔人们兴高采烈的唱着歌归来的情形。
第七段洄澜拍岸。这一段一开始也出现在高音区,但采用紧缩以及以一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逐级下行模进,但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节奏型上去了。音乐快速而热烈,正如群舟竞归激起洄澜击拍江岸。
第八段桡鸣远濑。这一段回到中低音区,回到原来的调性调式上,回复到以两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进行下行倾向模进上。
第九段欸乃归舟。这一段也是在中低音区迂回进行,这里虽然也是以两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但节奏型的划分和前面明显己经不一样了,显得更加方整和铿镪有力。旋律的递升和递降,速度的慢起而渐快,力度的由弱至强,把音乐推向高潮,成功地表现了波澜起伏之貌。
第十段是尾声。材料来自主题的最后一个乐句,起综合概括全曲的结束作用。整个第三部分各段的旋律,较之第一部分各段,更加强调节奏性和同音反复,旋律比较单纯、刚健,显得更为活跃、激动的气氛。第一部分则强调抒情优美的格调,旋律比较婉转细致。总的来说,第三部分虽然比第一部分音乐气氛更加激烈高昂,但由于各段有相似的抒情性的结尾,以及各段间的段落分明,因此不能形成一气呵成的、有层次的高潮布局和戏剧性的发展。因此,虽然变化多端,但总的音乐基调,应当是抒情性的。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带三部性的多段体结构的大型乐曲。它的创作手法,除第五段外,基本上是以一个完整的主题─第三段为基础,其它各段都是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展开的,它实质上是重复原则的各种不同的变化而已。
“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带标题性的器乐作品,在这个总的标题下,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水画,但它不是标题音乐。全曲各段之间,虽然是富有逻辑的有机统一体,但各个段落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内容与具体情节。
它基本上是同一主题的各种变化,是单一形象各个侧面的不同反映,我们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原曲各段小标题,应当联系起来作为一首诗,一幅画来加以理解,才能领会整部作品所具有的诗情画意。
乐曲的小标题用诗的语言解释音乐,引导着人们产生联想,这是改编者的再创作。同时他们在改编中又充分运用各种音乐手段更准确地表现小标题所提示的音乐内容,因而使这首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动与静、远与近和景与情的结合,使整首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引人入胜。在音乐创造技法方面主要采用主题音调重复,变奏和衍生,并透过力度、速度、音区、奏法等等手段,以表现丰富多样的艺术情景。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曲子,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味,它完美地抒发了人们对袓国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它是一首优秀的传统器乐曲,是我们民族音乐的瑰宝。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名著。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正如一朵艳丽的鲜花,以它的芬芳沁透着人们的心灵。
“春江花月夜”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首古曲,这首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它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为一首琵琶的独奏曲。1895年时李芳圆将名称改为“浔阳琵琶”,后来到汪昱庭时,又进行了加工润饰,改为合奏的形式,并改名为“浔阳夜月”,直到1925年柳尧章整理后,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郑觐文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因该曲版本众多,仅采用大同乐会所改变的版本分析。
说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它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从最初定名的夕阳萧鼓来看,原作者描写的可能就是傍晚时在穿上演奏萧鼓的情形,不过从上述曲名的变化之中也可以知道近代音乐家们对这首曲子的内容有着新的理解,除了演奏萧鼓的情景外,还联系到了江上的秀丽风景,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并由此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調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其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出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乐曲描绘的意境也不断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时而恬淡、时而奔放,将大自然的美一一呈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虽然有很多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使其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感知乐曲的意境,强化了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春江花月夜》一共分为十段,各段的标题分别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台。五、水云深际。六、渔歌晚唱。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现在较常演奏其中的一、二、三、五、六、七、九、十这八段。
从全曲总体结构上看,可以把它分成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主题的陈述和发展的;第五段作为插部主要起的是对比的作用;第六段到第十段则是主题进一步的发展直至结束。下面我们把各段分开来看:
首先是第一段江楼钟鼓。该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曲的引子,使用反复的方法形象的描绘出了萧鼓之声。第二部分则为全曲的基础,在这里已经为全曲定下了基调,该段出现的主题音调在全曲中不断的反复使用。该段描绘了夕阳西下,江上传来阵阵萧鼓声与优美的旋律,为人们呈现出了一副如画的江上景象。
第二段月上东山,这段也是属于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第一段是2+2+5的结构。第二乐句是由三个乐节所组成的第一段的发展。乐曲中主题音调移高了四度,同时旋律也向上发展,使人有种徐徐上升的感觉,仿佛正如皎月升上东山。
第三段为风回曲水,由五个乐句组成。这段可以说是综合狼来了第一二段的音乐素材而写成的,是非对比的带有着再现性质的三部乐段结构。该段描写的应该是江风不断吹拂着流水荡漾的景象。
第四段是花影层台。这段在第三段的基础上采用扩充小节和紧缩等手法,旋律逐级向下摸进,将第一部分推向高潮,与前面的宁静的气氛与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水中的花影纷乱层叠。
第五段为水云深际,从这段开始进入第二部分,也就是插部的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是一个乐句的变化反复或变奏,环绕着中心音发展,它与第一、第三部分按五声音阶下行模进的旋律形成对比。旋律的节奏也比前后两部分紧凑,具有跳动、活泼的性格。同时,音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因素,它从低音区开始,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两个高音区之间。此段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跃跳跃,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音区音色的对比使人联想起天水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开始进入全曲第三部分。这段一开始就出现在全曲的最高音区处,使用来了扩充的手法以及以四小节为一组的新的节奏型逐级向下模进。在再现前还插入了一段逐级上行的乐句以做对比之用。此段旋律优美犹如渔歌,象征着渔人们兴高采烈的唱着歌归来的情形。
第七段洄澜拍岸。这一段一开始也出现在高音区,但采用紧缩以及以一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逐级下行模进,但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节奏型上去了。音乐快速而热烈,正如群舟竞归激起洄澜击拍江岸。
第八段桡鸣远濑。这一段回到中低音区,回到原来的调性调式上,回复到以两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进行下行倾向模进上。
第九段欸乃归舟。这一段也是在中低音区迂回进行,这里虽然也是以两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但节奏型的划分和前面明显己经不一样了,显得更加方整和铿镪有力。旋律的递升和递降,速度的慢起而渐快,力度的由弱至强,把音乐推向高潮,成功地表现了波澜起伏之貌。
第十段是尾声。材料来自主题的最后一个乐句,起综合概括全曲的结束作用。整个第三部分各段的旋律,较之第一部分各段,更加强调节奏性和同音反复,旋律比较单纯、刚健,显得更为活跃、激动的气氛。第一部分则强调抒情优美的格调,旋律比较婉转细致。总的来说,第三部分虽然比第一部分音乐气氛更加激烈高昂,但由于各段有相似的抒情性的结尾,以及各段间的段落分明,因此不能形成一气呵成的、有层次的高潮布局和戏剧性的发展。因此,虽然变化多端,但总的音乐基调,应当是抒情性的。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带三部性的多段体结构的大型乐曲。它的创作手法,除第五段外,基本上是以一个完整的主题─第三段为基础,其它各段都是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展开的,它实质上是重复原则的各种不同的变化而已。
“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带标题性的器乐作品,在这个总的标题下,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水画,但它不是标题音乐。全曲各段之间,虽然是富有逻辑的有机统一体,但各个段落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内容与具体情节。
它基本上是同一主题的各种变化,是单一形象各个侧面的不同反映,我们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原曲各段小标题,应当联系起来作为一首诗,一幅画来加以理解,才能领会整部作品所具有的诗情画意。
乐曲的小标题用诗的语言解释音乐,引导着人们产生联想,这是改编者的再创作。同时他们在改编中又充分运用各种音乐手段更准确地表现小标题所提示的音乐内容,因而使这首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动与静、远与近和景与情的结合,使整首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引人入胜。在音乐创造技法方面主要采用主题音调重复,变奏和衍生,并透过力度、速度、音区、奏法等等手段,以表现丰富多样的艺术情景。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曲子,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味,它完美地抒发了人们对袓国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它是一首优秀的传统器乐曲,是我们民族音乐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