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在开展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创建和谐环境、渗透学法指导,以及联合学生家长等策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焦虑心情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標准对学生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够直面艰难险阻,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那么如何基于当前高中生的心理结构,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呢?
一、关注学生诉求,创建和谐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元素之一,和谐的环境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而消极的环境则会制约学生的心理发育,让学生形成沮丧、自卑等心理。同时,在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在新的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教师应当创建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改革标准中的要求为指南,结合学生的课堂诉求,进行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例如,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表达民主愿望的诉求,他们都希望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实现健康心理的形成。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也有心理素质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在一个相对民主、开放的环境中,能够将自己在学习中、在生活上面对的问题,向小组中的其他学生进行倾诉,同时,小组中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这名学生的情况,对他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以及自己在面对相同问题时的做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培养整体小组的健康心理。
显然,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关注学生进行自主表达的诉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教师将课堂的主体性还给学生,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能够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渗透学法指导,缓解焦虑心情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更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来源是学习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心情,因此,在指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心情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
例如,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向学生介绍“错题整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是根据知识点进行整理,也可以是根据错误的原因进行整理,从而让学生建立错题集,在明确错误的前提下逐步改正,逐步缓解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情。
可见,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法的渗透,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心情,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三、联合学生家长,个性单独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家长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义务。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也不相同,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既有同年龄阶段的相似性,也有属于学生个人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单独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
例如,在班级中一名学生常常独处,也不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是典型自卑心理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任由学生发展下去,必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可以先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谈话,进一步了解这名学生的情况,之后,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分析这名学生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随后,班主任针对这名学生的情况,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学生家长认知到自卑心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消极影响,使家长能够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学校教师要进行语言的艺术性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家庭中,家长要与学生时常谈心,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家长与班主任的双向引导下,逐步建立自信,消减自卑心理。
显而易见,在开展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策略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家校联合的辅导下,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中,在实际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健康发展的方面,进行一整套完整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体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 刘岩.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华夏教师,2017(10):9.
[2] 闫梅.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7,15(06):463-464.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焦虑心情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標准对学生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够直面艰难险阻,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那么如何基于当前高中生的心理结构,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呢?
一、关注学生诉求,创建和谐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元素之一,和谐的环境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而消极的环境则会制约学生的心理发育,让学生形成沮丧、自卑等心理。同时,在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在新的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教师应当创建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改革标准中的要求为指南,结合学生的课堂诉求,进行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例如,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表达民主愿望的诉求,他们都希望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实现健康心理的形成。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也有心理素质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在一个相对民主、开放的环境中,能够将自己在学习中、在生活上面对的问题,向小组中的其他学生进行倾诉,同时,小组中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这名学生的情况,对他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以及自己在面对相同问题时的做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培养整体小组的健康心理。
显然,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关注学生进行自主表达的诉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教师将课堂的主体性还给学生,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能够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渗透学法指导,缓解焦虑心情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更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来源是学习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心情,因此,在指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心情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
例如,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向学生介绍“错题整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是根据知识点进行整理,也可以是根据错误的原因进行整理,从而让学生建立错题集,在明确错误的前提下逐步改正,逐步缓解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情。
可见,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法的渗透,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心情,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三、联合学生家长,个性单独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家长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义务。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也不相同,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既有同年龄阶段的相似性,也有属于学生个人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单独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
例如,在班级中一名学生常常独处,也不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是典型自卑心理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任由学生发展下去,必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可以先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谈话,进一步了解这名学生的情况,之后,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分析这名学生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随后,班主任针对这名学生的情况,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学生家长认知到自卑心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消极影响,使家长能够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学校教师要进行语言的艺术性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家庭中,家长要与学生时常谈心,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家长与班主任的双向引导下,逐步建立自信,消减自卑心理。
显而易见,在开展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策略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家校联合的辅导下,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中,在实际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健康发展的方面,进行一整套完整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体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 刘岩.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华夏教师,2017(10):9.
[2] 闫梅.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7,15(06):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