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招人烦的家长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家长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提醒各位家长朋友,请不要做家长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稍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别当这样的家长
  ◆讨好刷屏型
  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地在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況,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心?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家长群。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就会越累。
  ◆发布无关信息型
  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群。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给老师的几点建议
  为了家长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1.在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等信息,这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群中。
  3.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孩子,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群中与家长交流。
  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7.做家长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责编 刘国栋)
其他文献
今天单位开全体会的时候,我的手机不停地震动,我只好偷偷地看几眼,还要不时地瞄一眼领导,搞得就像做贼一样。散会后,隔壁科室的大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不是有‘手机依赖症’啊,这样可不好,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还会影响你的孩子。”我点点头,心里却暗暗地说,如果我真有什么“依赖症”的话,还不是孩子间接造成的!怪就怪我加入了孩子班里的“家长微信群”……  谁都知道微信方便,也都知道微信群很烦人,我把很多群
期刊
“提请各位家长注意,明天上午学校开运动会,请家长们给孩子准备好合身的运动套装和运动鞋,最好是浅色衣服,深色鞋子!”在班级家长群中发完这一条消息后,我大气都不敢喘,赶紧复制粘贴,麻利地又发了两遍,这才如释重负地放下手机。  几乎是与此同时,接二连三地响起微信消息提示音。我早就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用看,提示音都是家长们的回复,通常是一个家长回复文字消息“谢谢林老师,您辛苦了”,随后的家长们就像复读机一样
期刊
今天是我的14岁生日,晚上爸爸妈妈在楼下的饭馆为我庆祝。他们给我买了蛋糕和礼物,点燃生日蜡烛,催着我许愿。我想都没想,闭上眼睛许了一个愿,我也不怕在这里告诉大家,我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妈妈不要再看我们班级的微信群了。  妈妈是水瓶座的典型代表,生性耿直,说话有口无心,她觉得理所当然的仗义执言,其实是让人抓狂和崩溃的,只是她没有察觉,而且还乐此不疲。妈妈在单位里总是得罪人,经常在家对爸爸哭诉同事
期刊
“川川,你语文练习册上的题都写完了吗?明天别忘了带啊!”刚进门,我就听到丈夫提醒儿子的声音。果然,川川找不到练习册,着急地四处翻抽屉,丈夫耐心地告诉他,练习册在写字台第二个抽屉绿色的硬皮本下面。川川找到后,开心地笑了。  要知道,一年前丈夫可不是这样。记得有一次,因为我临时加班,他替我去开家长会,到了学校后,却不知道儿子在哪个班,恰巧我的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儿子又没有手机,他只好挨个打听,被其他班
期刊
如何运用好家长群,使它的价值最大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借鉴。  在群里维护好“正能量”  家长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大家都能理解,也都感同身受,但请家长们在群里发言的时候千万慎重,不要因为言行不当,或者挑起事端,甚至质疑老师而让群里失去安静与和谐。家长更不要把在教育孩子上的不良情绪,和在工作上的消极感受在群里扩散,这样不仅不利于树立家长的威信和形象,而且也会在有形
期刊
“排队”点赞、“盖楼”感谢老师、“炫耀式”晒娃、微商代购……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  “排队”点赞、“盖楼”感谢老师、“炫耀式”晒娃、微商代购……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家长群意义何在?究竟如何引导规范?  “一言不合”  家长被老师“踢出”微信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