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1]是指一类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功能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处方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然而NSAI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高也不容忽视,因而NSAID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85-02
1 分类
1.1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三大类:
①羧酸类: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等)、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萘丁美酮等)、丙酸类(如布洛芬等)、灭酸类(如甲灭酸等);
②烯酸类:包括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和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扑热息痛等);
③磺酰丙胺类(如尼美舒利等)。
1.2根据其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特性[2]不同分为四类:
①选择性COX-1抑制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②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双氯芬酸等);
③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
④高度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2 药理作用
2.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2.2镇痛作用
特点:中等度镇痛作用,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也降低PG本身的致痛作用。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是诊断疾病重要依据。但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适当镇痛是必要的,镇痛是对症,应着重对因治疗。
2.3抗炎作用
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即药物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反应减轻或消退。其抗炎机制也是与抑制外周PG合成有关。
2.4其它作用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3 不良发应
3.1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有资料表明【3】,NSAID使用使消化性溃疡增加3~5倍。
3.2肝脏不良反应[4]: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3.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5]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3.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3.6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3.7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6]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3.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4 临床应用
4.1 风湿性疾病 NSAID除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是当前治疗RA的主要药物,在RA的早期能有效地减轻急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用于治疗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7】、痛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成人still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的关节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
4.2 炎性疾病 NSAID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用于各种局灶性和全身性感染或炎性、癌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肿胀和疼痛,在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用某种NSAID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病程,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癌性发热、血吸虫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4.3 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性损伤 包括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网球肘、颈肩综合征、腱鞘滑膜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拉伤、扭伤、挫伤和撕裂伤,NSAID可改善受累部位的疼痛、无力、发僵、局限性肿胀和活动受阻。
4.4 疼痛 用于妇女痛经和各种手术后发热和疼痛【8】、头痛、癌性疼痛、神经性疼痛,NSAID可通过抑制局部前列腺素合成,迅速发挥止痛作用。
4.5 预防心血管疾病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利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塞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还可用于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和心脏手术后血栓的防治。
4.6 肿瘤的预防 除了对癌性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外,NSAID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9】:阿司匹林及其他NSAID可减少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性,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结肠癌、直肠癌减少近一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发生结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减少40%~60%。NSAID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5 安全用药原则
5.1剂量个体化 应明确即使按体重给药,仍可因个体差异而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各不相同,应综合临床对不同病人选择不同剂量。老年人宜用半衰期短的药物。
5.2剂量大小 中、小剂量NSAID有退热止痛作用,而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
5.3药物更换 通常选用一种NSAID,在足量使用2~3周后无效,则更换另一种,待有效后再逐渐减量。
5.4 避免同时使用 不推荐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NSAID,因为疗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5疗效不突出 在选用一系列NSAID后,如未出现突出疗效,可选用便宜和安全的药物。
5.6胃肠道危险因素 有2~3种胃肠道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加用预防溃疡病的药物。
5.7肾脏危险因素 具有一种肾脏危险因素时,选用合适的NSAID(如舒林酸),有两种以上肾脏危险因素时,避免使用NSAID。
5.8注意相互作用[10] 使用NSAID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NSAID药效;应用抗凝剂时,避免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与洋地黄合用时,应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
5.9 明确药效 必须明确,NSAID虽常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某些体征,是由于其抗炎作用,但不能根治炎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机制无决定性影响,从而不能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的破坏和畸形。
参考文献:
[1] Vane J.The evolution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J].Drugs,1987;33(1):18-27.
[2] 朱建民,曾明.环氧化酶和非甾体类消炎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 208-210.
[3] Griffin-MR.Epidemiolog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injury[J].Am J Med,1998;14:23-9.
[4] Morales JM.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J].N Engl J Med,1996;334:864.
[5] 董宗祈.非甾体抗炎药对肾脏的影响及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4 (5):391.
[6] 施桂英.昔布类药物相关的心血管事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5-7.
[7] Pauline Boulos,Maxime Dougados,Stusrt M.et al.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Systematic Review[J].Drugs 2005;65(15):2111-2127.
[8] McCormack.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spinal nociceptive processing[J].Pain 1994;59:6-43.
[9] Sheng H,Shao J,Kirkland SC et al.Inhibition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growth b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yclooxygenase-2[J].J Clin Invest,1997;99:2254.
[10] De Leeeuw PW.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hypertension.The risks in perspective[J].Drugs,1996;51:179-87.
作者简介:
徐婷(1990年12月),女,汉,甘肃省庆阳人,甘肃省中医院风湿病科,护士。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85-02
1 分类
1.1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三大类:
①羧酸类: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等)、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萘丁美酮等)、丙酸类(如布洛芬等)、灭酸类(如甲灭酸等);
②烯酸类:包括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和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扑热息痛等);
③磺酰丙胺类(如尼美舒利等)。
1.2根据其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特性[2]不同分为四类:
①选择性COX-1抑制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②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双氯芬酸等);
③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
④高度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2 药理作用
2.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2.2镇痛作用
特点:中等度镇痛作用,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也降低PG本身的致痛作用。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是诊断疾病重要依据。但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适当镇痛是必要的,镇痛是对症,应着重对因治疗。
2.3抗炎作用
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即药物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反应减轻或消退。其抗炎机制也是与抑制外周PG合成有关。
2.4其它作用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3 不良发应
3.1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有资料表明【3】,NSAID使用使消化性溃疡增加3~5倍。
3.2肝脏不良反应[4]: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3.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5]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3.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3.6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3.7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6]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3.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4 临床应用
4.1 风湿性疾病 NSAID除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是当前治疗RA的主要药物,在RA的早期能有效地减轻急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用于治疗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7】、痛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成人still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的关节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
4.2 炎性疾病 NSAID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用于各种局灶性和全身性感染或炎性、癌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肿胀和疼痛,在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用某种NSAID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病程,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癌性发热、血吸虫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4.3 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性损伤 包括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网球肘、颈肩综合征、腱鞘滑膜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拉伤、扭伤、挫伤和撕裂伤,NSAID可改善受累部位的疼痛、无力、发僵、局限性肿胀和活动受阻。
4.4 疼痛 用于妇女痛经和各种手术后发热和疼痛【8】、头痛、癌性疼痛、神经性疼痛,NSAID可通过抑制局部前列腺素合成,迅速发挥止痛作用。
4.5 预防心血管疾病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利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塞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还可用于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和心脏手术后血栓的防治。
4.6 肿瘤的预防 除了对癌性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外,NSAID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9】:阿司匹林及其他NSAID可减少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性,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结肠癌、直肠癌减少近一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发生结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减少40%~60%。NSAID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5 安全用药原则
5.1剂量个体化 应明确即使按体重给药,仍可因个体差异而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各不相同,应综合临床对不同病人选择不同剂量。老年人宜用半衰期短的药物。
5.2剂量大小 中、小剂量NSAID有退热止痛作用,而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
5.3药物更换 通常选用一种NSAID,在足量使用2~3周后无效,则更换另一种,待有效后再逐渐减量。
5.4 避免同时使用 不推荐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NSAID,因为疗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5疗效不突出 在选用一系列NSAID后,如未出现突出疗效,可选用便宜和安全的药物。
5.6胃肠道危险因素 有2~3种胃肠道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加用预防溃疡病的药物。
5.7肾脏危险因素 具有一种肾脏危险因素时,选用合适的NSAID(如舒林酸),有两种以上肾脏危险因素时,避免使用NSAID。
5.8注意相互作用[10] 使用NSAID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NSAID药效;应用抗凝剂时,避免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与洋地黄合用时,应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
5.9 明确药效 必须明确,NSAID虽常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某些体征,是由于其抗炎作用,但不能根治炎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机制无决定性影响,从而不能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的破坏和畸形。
参考文献:
[1] Vane J.The evolution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J].Drugs,1987;33(1):18-27.
[2] 朱建民,曾明.环氧化酶和非甾体类消炎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 208-210.
[3] Griffin-MR.Epidemiolog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injury[J].Am J Med,1998;14:23-9.
[4] Morales JM.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J].N Engl J Med,1996;334:864.
[5] 董宗祈.非甾体抗炎药对肾脏的影响及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4 (5):391.
[6] 施桂英.昔布类药物相关的心血管事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5-7.
[7] Pauline Boulos,Maxime Dougados,Stusrt M.et al.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Systematic Review[J].Drugs 2005;65(15):2111-2127.
[8] McCormack.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spinal nociceptive processing[J].Pain 1994;59:6-43.
[9] Sheng H,Shao J,Kirkland SC et al.Inhibition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growth b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yclooxygenase-2[J].J Clin Invest,1997;99:2254.
[10] De Leeeuw PW.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hypertension.The risks in perspective[J].Drugs,1996;51:179-87.
作者简介:
徐婷(1990年12月),女,汉,甘肃省庆阳人,甘肃省中医院风湿病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