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得一睹真颜
同学,你听说过“故宫跑”这个词吗?2015年,故宫博物院曾经举办了一场重量级的展览:《石渠宝笈》特展。开展那天早上,故宫一开门,参观者们为了第一时间一睹国宝的风采,都争先恐后地跑向展厅,这种现象被称为“故宫跑”。
到了2017年,故宫的另外一件“特级宝贝”展出,再一次引起了“故宫跑”,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隆重介绍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绚丽的色彩和细致的笔触表现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因此这幅画被誉为“青绿山水第一神品”。但是,现在如果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其实并不能亲眼欣赏到这件“神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千里江山图》卷每次展览后至少要“休眠”三四年。原来,在绘制《千里江山图》卷时,画家王希孟用了大量矿物质颜料,这层颜料原本很厚,可是在经历900多年后,现在只要打开画卷,这些颜料就很容易脱落,从而损伤画作的原貌。也正因为如此,《千里江山图》卷在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被修裱,减少展览次数和时间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
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故宫博物院中欣赏《千里江山图》卷的真迹,但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将《千里江山图》卷永久地保留了下来,你可以去网上查看它的高清图片,还可以沉浸于VR的“千里江山”中。那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件“神品”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吧!
四层楼那么高的画卷
一般情况下一幅画大约有多大呢?一本杂志那么大,还是一张桌子那么大?告诉大家,《千里江山图》卷竟有十米多长、半米多宽,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将这幅画竖挂起来,它可以从四层楼的高度倾泻而下,直达地面。
我们以前介绍过的另外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全长五米多,不足《千里江山图》卷的一半。
当然,“长”仅仅是《千里江山图》卷的特点之一,“移步换景”才是它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试试看,无论你站在《千里江山图》卷哪一部分的前面,都能感受到眼前的部分仿佛是一幅独立的作品,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观画体验哟。这种感受有点儿像我们去爬山观景时,走一段路,拍张照,再走一段,再拍一张……然后把几十张美景照片拼贴起来,连成一幅长卷后通过长照片来观赏景色。这种绘画技法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我们称之为“散点透视”,也称“移步换景”。画家仅凭一支画笔就能完成“现代成像技术”与“数码合成技术”,这技艺可真不一般呢!
再告訴大家一个欣赏此画卷的小窍门:请亲自“走入”画卷,想象自己就是这《千里江山图》卷中的一个人物——捕鱼的渔夫,正在弯身摇橹的船夫,或者是坐在院里品茶、欣赏山河美景的文人雅土……这样置身画中观赏身边的景物,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画中人物娴静、惬意的生活呢?
画卷的作者竟是皇帝的学生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爱好书画:书画收藏爱好者唐太宗李世民,字好词更好、开创了金错刀与撮(cuo)襟书(不以毛笔而以卷帛书写大字)的南唐后主李煜,几乎每天都要鉴赏书画的乾隆皇帝……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皇帝,在政务之余竟亲自当起了美术老师!
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一天,18岁的少年王希孟完成了一幅得意之作,并把这幅作品献给了美术老师。这幅作品就是《千里江山图》卷,而他的美术老师,就是坐拥天下却把很多心思花在笔墨意趣间的宋徽宗!
原来,宋徽宗虽然当上了皇帝,但身上“文艺青年”的气质却越发突显,还亲自建立了一所“皇家美术教育机构”——宣和画院,专门招收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然后将其中的佼佼者充实到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中。
一开始,“机构学员”王希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通过“晋升”考试,而是被分配到文书库做了一名“中央档案馆管理员”。这个打击对痴迷于绘画的王希孟来讲实在太大啦!
不过,王希孟并没有一蹶不振,为了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王希孟屡屡作画并献给宋徽宗,一来二去,宋徽宗就被王希孟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居然主动承担起了美术老师的责任,亲自教导王希孟作画。仅用了半年时间,王希孟便交出这幅传世力作——《千里江山图》卷。
可惜的是,除了《千里江山图》卷之外,王希孟这位优秀的画家并没有给后人留下其他作品。他横空出世,少年英气,留下了这幅在18岁时创作的绝世之作后翩然离去。而这了不起的《千里江山图》卷,使他的18岁,已经“活”了900多年。
同学,你听说过“故宫跑”这个词吗?2015年,故宫博物院曾经举办了一场重量级的展览:《石渠宝笈》特展。开展那天早上,故宫一开门,参观者们为了第一时间一睹国宝的风采,都争先恐后地跑向展厅,这种现象被称为“故宫跑”。
到了2017年,故宫的另外一件“特级宝贝”展出,再一次引起了“故宫跑”,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隆重介绍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绚丽的色彩和细致的笔触表现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因此这幅画被誉为“青绿山水第一神品”。但是,现在如果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其实并不能亲眼欣赏到这件“神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千里江山图》卷每次展览后至少要“休眠”三四年。原来,在绘制《千里江山图》卷时,画家王希孟用了大量矿物质颜料,这层颜料原本很厚,可是在经历900多年后,现在只要打开画卷,这些颜料就很容易脱落,从而损伤画作的原貌。也正因为如此,《千里江山图》卷在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被修裱,减少展览次数和时间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
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故宫博物院中欣赏《千里江山图》卷的真迹,但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将《千里江山图》卷永久地保留了下来,你可以去网上查看它的高清图片,还可以沉浸于VR的“千里江山”中。那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件“神品”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吧!
四层楼那么高的画卷
一般情况下一幅画大约有多大呢?一本杂志那么大,还是一张桌子那么大?告诉大家,《千里江山图》卷竟有十米多长、半米多宽,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将这幅画竖挂起来,它可以从四层楼的高度倾泻而下,直达地面。
我们以前介绍过的另外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全长五米多,不足《千里江山图》卷的一半。
当然,“长”仅仅是《千里江山图》卷的特点之一,“移步换景”才是它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试试看,无论你站在《千里江山图》卷哪一部分的前面,都能感受到眼前的部分仿佛是一幅独立的作品,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观画体验哟。这种感受有点儿像我们去爬山观景时,走一段路,拍张照,再走一段,再拍一张……然后把几十张美景照片拼贴起来,连成一幅长卷后通过长照片来观赏景色。这种绘画技法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我们称之为“散点透视”,也称“移步换景”。画家仅凭一支画笔就能完成“现代成像技术”与“数码合成技术”,这技艺可真不一般呢!
再告訴大家一个欣赏此画卷的小窍门:请亲自“走入”画卷,想象自己就是这《千里江山图》卷中的一个人物——捕鱼的渔夫,正在弯身摇橹的船夫,或者是坐在院里品茶、欣赏山河美景的文人雅土……这样置身画中观赏身边的景物,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画中人物娴静、惬意的生活呢?
画卷的作者竟是皇帝的学生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爱好书画:书画收藏爱好者唐太宗李世民,字好词更好、开创了金错刀与撮(cuo)襟书(不以毛笔而以卷帛书写大字)的南唐后主李煜,几乎每天都要鉴赏书画的乾隆皇帝……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皇帝,在政务之余竟亲自当起了美术老师!
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一天,18岁的少年王希孟完成了一幅得意之作,并把这幅作品献给了美术老师。这幅作品就是《千里江山图》卷,而他的美术老师,就是坐拥天下却把很多心思花在笔墨意趣间的宋徽宗!
原来,宋徽宗虽然当上了皇帝,但身上“文艺青年”的气质却越发突显,还亲自建立了一所“皇家美术教育机构”——宣和画院,专门招收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然后将其中的佼佼者充实到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中。
一开始,“机构学员”王希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通过“晋升”考试,而是被分配到文书库做了一名“中央档案馆管理员”。这个打击对痴迷于绘画的王希孟来讲实在太大啦!
不过,王希孟并没有一蹶不振,为了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王希孟屡屡作画并献给宋徽宗,一来二去,宋徽宗就被王希孟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居然主动承担起了美术老师的责任,亲自教导王希孟作画。仅用了半年时间,王希孟便交出这幅传世力作——《千里江山图》卷。
可惜的是,除了《千里江山图》卷之外,王希孟这位优秀的画家并没有给后人留下其他作品。他横空出世,少年英气,留下了这幅在18岁时创作的绝世之作后翩然离去。而这了不起的《千里江山图》卷,使他的18岁,已经“活”了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