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的千古绝画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得一睹真颜
  同学,你听说过“故宫跑”这个词吗?2015年,故宫博物院曾经举办了一场重量级的展览:《石渠宝笈》特展。开展那天早上,故宫一开门,参观者们为了第一时间一睹国宝的风采,都争先恐后地跑向展厅,这种现象被称为“故宫跑”。
  到了2017年,故宫的另外一件“特级宝贝”展出,再一次引起了“故宫跑”,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隆重介绍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绚丽的色彩和细致的笔触表现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因此这幅画被誉为“青绿山水第一神品”。但是,现在如果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其实并不能亲眼欣赏到这件“神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千里江山图》卷每次展览后至少要“休眠”三四年。原来,在绘制《千里江山图》卷时,画家王希孟用了大量矿物质颜料,这层颜料原本很厚,可是在经历900多年后,现在只要打开画卷,这些颜料就很容易脱落,从而损伤画作的原貌。也正因为如此,《千里江山图》卷在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被修裱,减少展览次数和时间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
  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故宫博物院中欣赏《千里江山图》卷的真迹,但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将《千里江山图》卷永久地保留了下来,你可以去网上查看它的高清图片,还可以沉浸于VR的“千里江山”中。那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件“神品”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吧!

  四层楼那么高的画卷
  一般情况下一幅画大约有多大呢?一本杂志那么大,还是一张桌子那么大?告诉大家,《千里江山图》卷竟有十米多长、半米多宽,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将这幅画竖挂起来,它可以从四层楼的高度倾泻而下,直达地面。
  我们以前介绍过的另外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全长五米多,不足《千里江山图》卷的一半。
  当然,“长”仅仅是《千里江山图》卷的特点之一,“移步换景”才是它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试试看,无论你站在《千里江山图》卷哪一部分的前面,都能感受到眼前的部分仿佛是一幅独立的作品,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观画体验哟。这种感受有点儿像我们去爬山观景时,走一段路,拍张照,再走一段,再拍一张……然后把几十张美景照片拼贴起来,连成一幅长卷后通过长照片来观赏景色。这种绘画技法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我们称之为“散点透视”,也称“移步换景”。画家仅凭一支画笔就能完成“现代成像技术”与“数码合成技术”,这技艺可真不一般呢!
  再告訴大家一个欣赏此画卷的小窍门:请亲自“走入”画卷,想象自己就是这《千里江山图》卷中的一个人物——捕鱼的渔夫,正在弯身摇橹的船夫,或者是坐在院里品茶、欣赏山河美景的文人雅土……这样置身画中观赏身边的景物,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画中人物娴静、惬意的生活呢?
  画卷的作者竟是皇帝的学生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爱好书画:书画收藏爱好者唐太宗李世民,字好词更好、开创了金错刀与撮(cuo)襟书(不以毛笔而以卷帛书写大字)的南唐后主李煜,几乎每天都要鉴赏书画的乾隆皇帝……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皇帝,在政务之余竟亲自当起了美术老师!
  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一天,18岁的少年王希孟完成了一幅得意之作,并把这幅作品献给了美术老师。这幅作品就是《千里江山图》卷,而他的美术老师,就是坐拥天下却把很多心思花在笔墨意趣间的宋徽宗!
  原来,宋徽宗虽然当上了皇帝,但身上“文艺青年”的气质却越发突显,还亲自建立了一所“皇家美术教育机构”——宣和画院,专门招收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然后将其中的佼佼者充实到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中。
  一开始,“机构学员”王希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通过“晋升”考试,而是被分配到文书库做了一名“中央档案馆管理员”。这个打击对痴迷于绘画的王希孟来讲实在太大啦!
  不过,王希孟并没有一蹶不振,为了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王希孟屡屡作画并献给宋徽宗,一来二去,宋徽宗就被王希孟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居然主动承担起了美术老师的责任,亲自教导王希孟作画。仅用了半年时间,王希孟便交出这幅传世力作——《千里江山图》卷。
  可惜的是,除了《千里江山图》卷之外,王希孟这位优秀的画家并没有给后人留下其他作品。他横空出世,少年英气,留下了这幅在18岁时创作的绝世之作后翩然离去。而这了不起的《千里江山图》卷,使他的18岁,已经“活”了900多年。
其他文献
说起西藏,高耸入云的雪山、湛蓝清澈的天空、雄伟壮阔的布达拉官……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你也一定聽说过西藏文化的代表之一——唐卡。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这来自西藏的礼物,揭示神秘的唐卡世界。
期刊
嘿,大家好,我是穆珂祺,和吴浩文一样,我也参加了这次“挖掘历史传承精神”京津冀研学活动。一路走来,我也有很多收获哟!  在这次活动中,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泥河湾这个地方有小长梁、虎头梁、侯家窑、马圈沟等重要遗址。我呀,还深入泥河湾遗址群近距离地观察细节、亲身体验了考古发掘工作呢! 这种直观的方式使我了解了泥河湾地层(泥河湾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旧石器时代
期刊
古代的皇帝们养宠物吗?  当然!大家可别以为养宠物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的皇帝同样喜爱宠物。你听说过“太宗怀鹞(yào)”的故事吗? 鹞子是一种小型猛禽,以迅猛和灵巧著称,是唐代皇家贵族骑马狩猎时的好伙伴。唐太宗新得了一只漂亮的鹞子,很是喜爱。有一天把玩正欢时,魏徵前来觐见,皇帝怕臣子说自己“玩物丧志”,就忙把鹞子藏入怀中,等魏徵走了,鹞子却被活活闷死了。你瞧,一个好皇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连养
期刊
玻璃,是我们生活中看起来平凡但又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但这个历经了数千年岁月的老朋友又有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故事。它从哪里来?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所有的秘密都能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中找到答案。请你穿过缤纷的万花筒入口,与可爱的吉祥物玻玻和璃璃一起进入这座奇妙璀璨的玻璃之城吧!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  说起玻璃,你一定可以列举出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一百种用途,然而,这种在日常生
期刊
北疆奇遇记  研学的第一站, 我就有了一个大发现, 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内, 竟然还隐藏着一座中国北方最早的自然博物馆、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的“活化石”———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的创始人是法国人桑志华先生。在这里,我了解了桑志华先生的科研经历:在来到中国后的20多年里,他踏遍了黄河以北的荒山野岭、沟壑密林,对中国北方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 通过艰苦的考察,他发现了大量的矿石标
期刊
用眼睛观看,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视觉是我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基础。有了用视觉获得的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理解。然而,人类的视力范围是有限的,还会因为年龄、环境等因素而退化。如何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遥远?这时候就需要玻璃这个“好帮手”了。  水晶玻璃是基础  你听说过“水晶玻璃”吗?你可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迷惑,水晶玻璃并不是水晶制品,而是玻璃大家族中的一员,它是指在普通玻璃
期刊
说起巾帼,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现代人往往将女子中的杰出人物称为“巾帼英雄”,还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女子能挑大梁、担重任,不输于男子。“巾帼”成了杰出女子的代称。但是你知道吗?  “巾帼”原本是一种被称为“假髻”的配饰,是古代女子的专用物品。  千变万化的发髻  “假髻”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饰物,古代女子为什么需要它来装扮自己呢?想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期刊
为什么是龟  其实,了解古代文化的人都知道,龟是吉祥的代表物之一,古人对它很是崇拜与喜爱。比如在上古传说中,就有关于龟的神秘图腾:商周时,周王朝专门设置了“龟人”这个官职,那时盛行占卜,将卜辞刻于龟甲或兽骨上,就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甲骨文了:到了汉代,人们更是把龟视为权威、荣耀、吉祥的象征,比如在汉代皇室祖庙里设有“龟室”,人们把龟当作宝贝藏在里面:汉代人还把官印上方的印纽雕刻成龟的形状,称之为“龟
期刊
如今,饲养宠物已成为一种时尚,宠物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可爱的小猫小狗,到温驯的乌龟兔子,都是陪伴我们的好伙伴。其实,饲养宠物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果我们回到唐代,把当时贵族们饲养的宠物聚集起来,足够建立一座庞大的动物园呢!这座动物园里会有哪些珍禽异兽呢?唐代的贵族们和这些动物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谁是猎人的好帮手  唐代贵族们的业余爱好有很多,其中最受推崇的莫过于骑马打猎了
期刊
作为一个文物大省,陕西出土的文物常常令人惊叹不已。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枚精致的玉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因为在古代社会,玉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地位,足以令天下臣民顶礼膜拜。这枚玉玺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神秘玉玺重见天日  1968年9月的一个傍晚, 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村的小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当他沿着水渠边的小路往家走时,忽然被土坎上一枚反光的小东西吸引了目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