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无线电通信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功高绩著,一生关顾党的每一项事业,即使如无线电通信这样的具体业务,也倾注一腔心血。我是新四军早期无线电报务员,熟知1937年红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时,全军无一件通信工具。周恩来支持叶挺军长向当时的国民政府申领五部电台,蒋介石心怀叵测,借故推托,最终拨发一部电台以沟通新四軍与国民政府军政部的无线电联络。周恩来得悉,不惜从中共中央军委三局正在工作的电台中抽调廖昌林台,火速派往南昌新四军军部,以解中共中央对刚组建的新四军远程通信的燃眉之急,接着又陆续向新四军军部及江北的新四军第四支队调拨电台,使初建的新四军得以在支队以上领率机关建立起无线电指挥通信,保障部队迅速东进敌后抗日作战。之后,他一面动员新四军自筹发展无线电通信事业,一面陆续从延安调拨电台及大批无线电专业人才,加强新四军无线电通信。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对新四军及其所属各部队,对全国所有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部依靠无线电通信上下联络。周恩来极其精辟地说过:“中央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央。”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在西柏坡接见外国记者时说:“我们这个统帅部很奇特,我们不发饷不发枪,只发电报,世界上最小的统帅部,指挥最伟大的战争。”可见无线电通信在周恩来心目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鲜为人知的是,周恩来还是中共早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开创了中共无线电通信的“三个第一”。

睿智绸缪 创建中共第一部无线电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及爱国志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中央与各地方党组织失去联系,传递一封书信、一份情报,往往耗时一至两个月,还经常遭查没。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秘书长的周恩来目光深邃锐利,已经洞察到国际无线电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中共建立无线电通信的时代已经到来,必须攻坚克险、迎难而上。
  他首先从培养无线电专业人才着手。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一结束,周恩来赶往苏共中央,商请苏方代为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得到斯大林应允后,便从中共派往莫斯科中国劳动者中山大学学生中选派毛奇华等六名中共党员,进入莫斯科国际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无线电报务技术,又从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大学中抽调涂作潮等四名中共党员,进入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机务技术。
  1928年冬天,周恩来从莫斯科辗转回国,刚到上海,就接到中央特科的一份情报,国民党第六军将举办无线电技术学校,正在对外招生。他看到这条消息,认为国外培训时间长、路途远,且电台机器设备在白色恐怖下难以购买,如果派人打入国民党内部,可以掌握电台为我利用。
  当年11月,中共上海法租界党支部书记张沈川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惠中旅馆一楼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详细询问了他的入党时间、入党介绍人以及为党工作的经历,然后交代任务说:“组织上决定调你学习无线电报务,这是一项新技术,需要一批专门人才,希望你不辜负党的信任,勇敢担当起来。”张沈川表示坚决服从党的指派。
  为了尽快创建党的无线电通信,周恩来决定让中央特科交通科长李强攻关自学无线电机务技术,组装电台机器。李强接受任务时感到很为难,他说:“我在大学里学的是修铁路、架桥梁的土木工程,不懂无线电技术。”“共产党员没有什么学不会的,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周恩来对李强十分了解。李强1925年入党,是常熟市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他思维敏捷、视野宽阔,对党忠诚,曾冒险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研制炸弹。他大学基础课程扎实,英文底子厚,阅读能力强,办事有韧劲,在中央特科工作功绩卓著。
  李强没有辜负周恩来的信任,接受任务后,他遍访上海各书店书摊,购买美国大学的教科书及《业余无线电手册》,刻苦自学、潜心研究。他为组装收发报机器,曾几度遇险。一次,李强拿着开列的一页电阻电容电子管等元器件清单到RCA无线电销售店,店主一见清单,脸色突变,清单上有国民党当局明令必须立即报告巡捕房的电子元件。可当他走向电话机时,见到李强镇静自若,便改变主意了:如果报告了巡捕房导致一个无辜的人被捕,自己也损失了一笔好生意,实在犯不着。于是,李强顺利购得电子元器件。接着,李强联络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厂的工人,秘密仿制无线电元器件,开设电料商店,对外以做无线电料行生意掩护自己的身份。
  张沈川考入第六军无线电学校后学习很顺利,1929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进入第六军电台实习。第六军电台的报务人员整日花天酒地,竟让张沈川日夜值班,虽然辛苦,但张的通报技术提高很快。其间,张沈川完成了一件重大任务,抄取了第六军电台的两本电报密码本交给党中央备用。可是只过了两个多月,第六军电台来了三个黄埔军校电讯系毕业的军统特务,这帮人一到电台,便对张沈川百般挑剔,在电台日志上不点名地质问挑衅。张沈川感到有被暗算的危险,经周恩来同意后撤出。
  张沈川回到中央特科时,李强已成功组装了一部50瓦功率的电台,周恩来非常高兴,鼓励他俩继续努力。周说只有一部电台,还不能沟通联络,却可以收听各国通讯社的新闻,供中央领导参阅。同时,要他们在上海举办无线电训练班,尽快培训报务人员。
  李强、张沈川在英租界赫德路(今常德路)租了一间二楼前楼作为电台台址。当张沈川打开收讯机,对准频率,清澈的摩尔斯电码讯号滴滴哒哒地从收讯机里流淌出来,他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从此,他全身心投入收听抄录美国旧金山电台、伦敦电台,苏联伯力电台的新闻稿,兼听气象报告。英文新闻稿交由李强翻译,俄文稿张自己翻译,供中央领导传阅。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工作的电台,虽然只使用了收讯功能,却开创了中共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河。

科学决策 开创中共第一次无线电台通信


  1929年秋天,李强组装电台又有新的进展,两部不同功率的收发报机正式测试,无线电训练班开办顺利。周恩来认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通信条件开始具备,决定首先开通上海与香港中共南方局的電台通信。他让张沈川化装成上海富商,租赁沪西极司菲尔路(今延安西路)福康里一幢石库门三层楼房作为府第,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掩护,建立党的秘密电台,并且选派党员蒲秋潮(女)作为副手,与张沈川以“夫妻”名义配合。
  香港方面,周恩来派李强去考查落实。李强选中香港九龙尖沙咀弥敦道一所老式中国风格的四层楼房,地理位置隐蔽,出入方便。李强第二次去香港,组织上派黄尚英同往。黄尚英是中央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的学生,成绩很好。李强一身阔绰的买办富商打扮,英俊洒脱,黄尚英西装革履作为随从。他们携带了两只很有气派的铁皮箱,这是一种西方人旅行用的TRUNK,便于携带,打开立起来就是一架小衣橱,一边挂西装衬衣,另一边置放杂物。他们从容登上上海去香港的英国轮船,乘坐头等舱位。谁也不会想到,行李箱内竟是一部完整的无线电台。
  船到香港码头靠岸,英国警察把守码头,逐人检查。李强第一次来香港勘察租房时已经熟谙过关的奥妙,将早已准备好的四个英镑递过去,英国警察毫无表情地收了钱,用粉笔在两只箱子上划了记号,表示已经检查,随即朝李强微微点了一下头,放行了。
  李强、黄尚英两人乘车进入租赁房,架设电台进行试验,收发报机、电源设备途中均未受损。他们与上海张沈川约定的电台联络时间是1930年元月1日零时整。张沈川上机首先呼叫,顿时一串欢乐的电码信号滴滴哒哒地发出,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输到香港电台,黄尚英听到呼叫,激动得从坐椅上站起来。他起动发报机回答,交换密语,拍发了一份绝密电报。电报是由中共香港南方局秘密党员王梦兰翻译的,电报密码是周恩来交代邓颖超编制的。李强看到双方通报完毕,乐得高声说:“这是中共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革命!”黄尚英忙制止说:“小声点!”上海电台这边,张沈川与蒲秋潮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尔后,香港电台与广西邓小平电台取得联络。
  这次上海中共中央与香港中共南方局电台之间联络,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无线电台通信,标志周恩来苦心创建中共无线电通信事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

克难避险 开办中共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


  1929年夏天,张沈川回到中共特科时,周恩来交代李强、张沈川要尽快举办一期无线电专业训练班。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上海的国民党特务十分嚣张,勾结租界巡捕房狼狈为奸。所以,中央特科举办无线电训练班,办得非常奇特。训练班一不确定学员名额,二无教室场地,三无训练器材,既没有统一的培训计划,又没有统一的开学结业时间。李强教机务,张沈川教报务。教员登门施教,有一名学员就教一名,能集中到两人就训练两人,单线联系。学员分散居住,先开课的为后开课的学员作辅导,学员间个别联络互帮互学。
  最先来学习的是中共地下党员王志钢,他在天津《庸报》报馆当译电员,能熟记3000个电讯明码汉字。王志钢一到上海,中央特科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正式开学。接着黄尚英来学习,两人时分时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接受训练。有一天,张沈川在王志钢住的亭子间使用蜂鸣器,正在给两人上收报课,突然楼下响起急促的敲门声,王志钢看到敲门者神色鬼祟,三人很警惕立即转移。事后,经与李强商议,他们自行组装了小型振荡器,头戴耳机上课,电码声不再外传了。
  不久,曾山、伍云甫、曾华伦、喻杰生、王有才、刘光慧(女)、赵荫祥(女)、蒲秋潮(女)先后被调来学习。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巡回学习,10名学员先后完成学业陆续奔赴各战斗岗位。当年年底,黄尚英提前结业,随李强去香港中共南方局电台,蒲秋潮配合张沈川开设上海中共中央电台。接着王文纲、喻杰生、刘光慧被派往天津河北省委电台。曾山、伍云甫、王有才留上海电台工作,后去了中央苏区。
  从1930年元旦至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中共电台迭遭国民党反动派及日本侵略者的疯狂破坏,地下通信战士有的被捕坐牢,有的惨遭杀害,电台虽反复被破坏但屡次重建。其间,无线电人员先后建立起上海对鄂豫皖、浙皖赣、赣东北、瑞金等苏区及天津、广东地下党电台的无线电通信,还建立了对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络。
  党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在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成为夺取革命胜利的必备工具,周恩来功不可没。他是中共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我们永远铭记他的伟大功绩。
  (责任编辑 魏冉)
其他文献
城市:上海市、南京市  时间:2014年10月19日、2016年2月17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孙克文、陈良  孙克文,离休前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副院长。寻访临别,孙克文说,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采访一下陈良,就在南京,陈良原来是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  孙克文和陈良,因新四军卫生医务工作相识。两个人曾在一个团卫生队搭档过,孙克文是后勤处长兼卫生队队长,陈良是副队长。  孙克文,1921
期刊
洪泽湖鸭枪队原是洪泽湖渔民中靠猎取湖上的野鸭、雁、獐鸡等飞禽为生的所谓“枪帮”。他们使用古老的长管猎枪,每人驶一条架有鸭枪称之为“枪溜子”的小木船,在“伙头”(即有经验的枪手)领导下,穿着高至胸部的牛皮叉(防水裤),裹着白头巾,到湖区猎获野禽。  “枪帮”每年秋季开始打猎,通常在“伙头”的指挥下事先将“枪溜子”隐藏在离猎物栖息较近的芦苇荡里,将鸭枪分高低两组架设待狩猎物,等猎物栖息下来时,“伙头”
期刊
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是泰兴姜堰区张甸镇人,1944年9月入伍参加新四军。1947年2月15日在海安角斜场攻坚打援战斗中,任副排长的18岁的卢福祥头部负了重伤,血流满面失去了知觉。部队以为他“光荣”了,便送到后方安葬。  参加前线急救站的烈属冯嫂,和她刚生过孩子的21岁叫“喜子家”的儿媳王秀英负责埋葬。当挖好坑后,王秀英搬动遗体的时候,发现卢福祥的鼻孔还微微有点气息,就告诉婆婆。婆婆一看大喜:“
期刊
2013年12月,上海某宾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与原上海警备区政委、黄桥战役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第一团政治委员刘文学老首长的后代相谈甚欢。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其乐融融。后代们把老首长生前珍藏的闽北红军司令员吴先喜烈士的遗物——一块18K金怀表捐赠给黄桥战役纪念馆。  这枚金怀表不仅见证了老首长和战友间的浓厚情谊,也见证了老革命及其后代对黄桥老区的深厚感情。金怀表是刘文学从193
期刊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是一支由10个红军连队组建的主力团。抗日战争期间,该团转战于苏、浙、皖抗日战场,战功卓著,令敌闻风丧胆,被苏、浙、皖人民誉为“老虎团”,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称号。“老虎团”在苏南对日初战中,三次火攻日军据点的故事,至今被苏南人民传为佳话。第一把火:新丰车站烧鬼子  1938年7月1日,“老虎团”一营受命夜袭新丰火车站。该站位于京沪铁路镇江、丹阳之间,是京沪铁路与大运河的交
期刊
夜幕渐渐拉上,星星像是缀在黑幕上的精灵,一闪一闪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离休干部谷光双手捧着一条黑不溜秋的老式围裙,愣愣地站在家中阳台上,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回家来过周末的孙子、孙女们结束了一天的嬉闹,该是静下来听爷爷讲故事的时候了。可爷爷到哪里去了呢?最后,还是孙子军军发现了“秘密”,爷爷正在阳台上发愣呢。几个孩子悄悄地倚在门口,胆怯地看着爷爷,生怕打断了爷爷的思绪。  好一会儿,老谷才从沉思中回
期刊
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长潮乡长中村是抗战时期中共长兴县委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县委会议的地方,这里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势险要,这里的人民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长中村是位于苏、浙、皖边泗安镇北部,东与林城镇交界,南与泗安镇师姑岗村毗邻,西和泗安镇毛家村交接,北与泗安镇长潮村接壤。1937年11月下旬日军进犯杭嘉湖地区,25日长兴沦陷,县城近万名难民避居长中村,不久这里便成为中共重要的革命
期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从此迈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中旬,安徽省灵璧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新四军老战士座谈,歌颂40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老战士们畅所欲言,总结了40年取得的“十高”成就:国民经济持续
期刊
年轻,注定是一段无法小心安放的时光,记得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中,那两个刚打完群架的叛逆少年站在天桥上,一个少年转头问自己的同伴:“我们是不是玩完了?”同伴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眼睛里忽明忽暗的火光:“不,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的话活像轻烟般飘散在躁动不安的世界里,却在他“坏孩子”的黑暗青春里砸出一条裂缝,透进一丝光亮。  是啊,满怀希望地前行,再渺小的青春都有高呼“刚刚开始”的权利。2018年
期刊
1943年4月的一天,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交给江苏南通警卫团一项任务:抓一名活鬼子,了解一下日军在苏中的士气。  团长梁灵光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团部侦察排。经研究,侦察排决定在南通大同镇下手。大同镇东面有一座闸桥,桥上有个碉堡,驻有一个分队日军。  当地有晚上嫁女的风俗。这天晚上,侦察排几十人化装成一支接新娘的队伍,打着灯笼,有说有笑地朝碉堡走去。到了碉堡跟前,日军的探照灯对准接新娘的队伍,哨兵问道:“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