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幕渐渐拉上,星星像是缀在黑幕上的精灵,一闪一闪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离休干部谷光双手捧着一条黑不溜秋的老式围裙,愣愣地站在家中阳台上,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回家来过周末的孙子、孙女们结束了一天的嬉闹,该是静下来听爷爷讲故事的时候了。可爷爷到哪里去了呢?最后,还是孙子军军发现了“秘密”,爷爷正在阳台上发愣呢。几个孩子悄悄地倚在门口,胆怯地看着爷爷,生怕打断了爷爷的思绪。
好一会儿,老谷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亮了亮手中的围裙,慈祥地说:“爷爷今天晚上就给你们讲这条围裙的故事。”
“好啊!”孩子们欢腾雀跃,转身跑去,搬凳拖椅,不一会儿就团团围在爷爷周围,几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爷爷。
老谷的脸色又凝重起来,他掂了掂手中的围裙,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你们别看这条围裙又破又旧,爷爷可是已经珍藏了半个多世纪了,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接着,老谷向孩子们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四明山打游击,当时我担任余姚县大岚区的区委书记。四明山,山里山,弯里弯,岭峻谷险,山深林密。这里的群众爱憎分明,深明大义,与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爷爷要给你们讲的这条围裙的故事,就发生在四明山上一个叫上庄的山村里。
1944年正月的一天,天剛刚亮,我化装成山民模样,从四明山上的大俞村出发去上庄村工作。大俞到上庄有几十里山路,我翻过了好几条岭,拐了不少湾。薄暮时分,终于到了上庄村。
上庄是一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一条溪流将村庄分为东西两半。我找到隐蔽在上庄的地下党员小赵,连夜商量完工作,他就送我到后山密林中的一个草棚里睡觉。上庄是四明山到宁波的必经之地。敌人常常突击搜查,在村里很不安全。我们这些地下工作者,都是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到山上隐蔽。
小赵送我到草棚,随手从角落里捧来一把稻草,铺在地上,上面放张草席,两人就抵足而眠。第二天一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交通员来到草棚,叫我们进村吃早饭。我和小赵就又悄悄地潜回村里。
那一天,小赵家有四个篾匠,我们同桌用餐。这四个篾匠中,一个年纪较大,约50余岁,其他都是小青年,其中一个看样子还只有十几岁。我们边吃饭边闲聊,气氛十分融洽。
突然,村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敌人进村了,敌人进村了!”远处还传来几声枪声。这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要连累群众。于是,赶紧放下碗筷,想冲出门去。顿时,一只粗壮的大手拉住了我。我回头一看,正是那位老师傅。他轻声对我说:“来不及了,快跟我来。”这时,小赵也匆匆进来报告:“老谷,敌人已封锁了村口,出不去了。”老师傅二话没说,一把把我拉到中间堂屋,递给我一把篾刀,又从腰间解下粗布围裙,系在我身上,并向我做了几个示范动作。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干起了篾匠活。
敌人在村里挨家挨户翻箱倒柜,见鸡就捉,见值钱的东西就抢,搅得整个山村鸡犬不宁。
几个伪军“砰”地一声闯进门来,几双贼眼恶狠狠地瞪着我们,看到我们几个人都忙着捧竹劈蔑,一个当官模样的大声吆喝:“你们是干什么的?”小赵赶紧凑过去说:“长官!这几位都是我请来的篾匠师傅。”
伪军围过来,一把拉起那位老师傅:“你说,有没有其他人!”只见老师傅轻轻掸了掸身上的竹屑,平静地说:“没有,我们是一起的,这几个都是我的徒弟。”
老师傅随手拿起一根毛竹,闭上一只眼目测了一下,接着就挥刀剖竹,熟练地捋去竹节,从容地干起活来。
伪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找不出什么破绽。
这时,小赵忙拿起桌上给师傅抽的香烟递给伪军:“老总,他们确实都是我请的篾匠师傅,决没有外人,我可以担保。”伪军一手接过香烟,又打量了屋里一阵,看我们都在忙而不乱地干活,屋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一个个离开了。这时,我心中才舒了一口气。那位老师傅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微笑。
就这样,我系着这条土布围裙,干了半天的篾匠活。直到中午伪军离开村子,我才化险为夷。
“这位老师傅真好!”孙子军军默默自语。
“是啊,”老谷接过军军的话,“当年战争年代,四明山的老百姓个个都像这位老师傅,没有群众,我们一天也无法坚持。”
“爷爷,那后来呢?”孙女小洁刨根问底。
“后来,爷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告别了老师傅和小赵,又回到大俞村,投入了新的战斗。临别时,我握着这位可敬的老师傅的手说,‘谢谢你,师傅。’这位师傅说,‘我看得出,您是共产党的人。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天下,老百姓要帮助共产党,这个道理我懂。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谢!’当时,我心里很激动,告别时,竟忘了把围裙还给老师傅。从此,这条围裙就一直伴随着我南征北战。只要看到它,我就想起当年同甘共苦的四明山人民。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珍惜,从小立下远大志向,长大了为人民、为国家多作贡献。”
天更黑了,天上的星星更亮了,一闪一闪地,像孩子们机灵的眼睛。
回家来过周末的孙子、孙女们结束了一天的嬉闹,该是静下来听爷爷讲故事的时候了。可爷爷到哪里去了呢?最后,还是孙子军军发现了“秘密”,爷爷正在阳台上发愣呢。几个孩子悄悄地倚在门口,胆怯地看着爷爷,生怕打断了爷爷的思绪。
好一会儿,老谷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亮了亮手中的围裙,慈祥地说:“爷爷今天晚上就给你们讲这条围裙的故事。”
“好啊!”孩子们欢腾雀跃,转身跑去,搬凳拖椅,不一会儿就团团围在爷爷周围,几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爷爷。
老谷的脸色又凝重起来,他掂了掂手中的围裙,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你们别看这条围裙又破又旧,爷爷可是已经珍藏了半个多世纪了,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接着,老谷向孩子们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四明山打游击,当时我担任余姚县大岚区的区委书记。四明山,山里山,弯里弯,岭峻谷险,山深林密。这里的群众爱憎分明,深明大义,与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爷爷要给你们讲的这条围裙的故事,就发生在四明山上一个叫上庄的山村里。
1944年正月的一天,天剛刚亮,我化装成山民模样,从四明山上的大俞村出发去上庄村工作。大俞到上庄有几十里山路,我翻过了好几条岭,拐了不少湾。薄暮时分,终于到了上庄村。
上庄是一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一条溪流将村庄分为东西两半。我找到隐蔽在上庄的地下党员小赵,连夜商量完工作,他就送我到后山密林中的一个草棚里睡觉。上庄是四明山到宁波的必经之地。敌人常常突击搜查,在村里很不安全。我们这些地下工作者,都是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到山上隐蔽。
小赵送我到草棚,随手从角落里捧来一把稻草,铺在地上,上面放张草席,两人就抵足而眠。第二天一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交通员来到草棚,叫我们进村吃早饭。我和小赵就又悄悄地潜回村里。
那一天,小赵家有四个篾匠,我们同桌用餐。这四个篾匠中,一个年纪较大,约50余岁,其他都是小青年,其中一个看样子还只有十几岁。我们边吃饭边闲聊,气氛十分融洽。
突然,村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敌人进村了,敌人进村了!”远处还传来几声枪声。这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要连累群众。于是,赶紧放下碗筷,想冲出门去。顿时,一只粗壮的大手拉住了我。我回头一看,正是那位老师傅。他轻声对我说:“来不及了,快跟我来。”这时,小赵也匆匆进来报告:“老谷,敌人已封锁了村口,出不去了。”老师傅二话没说,一把把我拉到中间堂屋,递给我一把篾刀,又从腰间解下粗布围裙,系在我身上,并向我做了几个示范动作。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干起了篾匠活。
敌人在村里挨家挨户翻箱倒柜,见鸡就捉,见值钱的东西就抢,搅得整个山村鸡犬不宁。
几个伪军“砰”地一声闯进门来,几双贼眼恶狠狠地瞪着我们,看到我们几个人都忙着捧竹劈蔑,一个当官模样的大声吆喝:“你们是干什么的?”小赵赶紧凑过去说:“长官!这几位都是我请来的篾匠师傅。”
伪军围过来,一把拉起那位老师傅:“你说,有没有其他人!”只见老师傅轻轻掸了掸身上的竹屑,平静地说:“没有,我们是一起的,这几个都是我的徒弟。”
老师傅随手拿起一根毛竹,闭上一只眼目测了一下,接着就挥刀剖竹,熟练地捋去竹节,从容地干起活来。
伪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找不出什么破绽。
这时,小赵忙拿起桌上给师傅抽的香烟递给伪军:“老总,他们确实都是我请的篾匠师傅,决没有外人,我可以担保。”伪军一手接过香烟,又打量了屋里一阵,看我们都在忙而不乱地干活,屋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一个个离开了。这时,我心中才舒了一口气。那位老师傅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微笑。
就这样,我系着这条土布围裙,干了半天的篾匠活。直到中午伪军离开村子,我才化险为夷。
“这位老师傅真好!”孙子军军默默自语。
“是啊,”老谷接过军军的话,“当年战争年代,四明山的老百姓个个都像这位老师傅,没有群众,我们一天也无法坚持。”
“爷爷,那后来呢?”孙女小洁刨根问底。
“后来,爷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告别了老师傅和小赵,又回到大俞村,投入了新的战斗。临别时,我握着这位可敬的老师傅的手说,‘谢谢你,师傅。’这位师傅说,‘我看得出,您是共产党的人。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天下,老百姓要帮助共产党,这个道理我懂。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谢!’当时,我心里很激动,告别时,竟忘了把围裙还给老师傅。从此,这条围裙就一直伴随着我南征北战。只要看到它,我就想起当年同甘共苦的四明山人民。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珍惜,从小立下远大志向,长大了为人民、为国家多作贡献。”
天更黑了,天上的星星更亮了,一闪一闪地,像孩子们机灵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