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才是实体零售的“杀手锏”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當下所有的实体零售人都在感叹: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在分析生意难做的原因时,又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电商。
  另一方面,大家也认为实体店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体验消费,需要到场体验的吃喝玩乐项目是电商无法取代的。可经营者们又往往把体验绝对化,认为体验就是吃饭、看电影,并在经营中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招商和调整,百货购物中心化和购物中心百货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现实的经营成果却让实体零售人颇为尴尬。即便是引进了饭店、电影院,但其他零售品牌的业绩并没有因此而显著提升。更糟糕的是,一旦这些饭店、电影院关门打烊,会使得商场进入更加冷清的恶性循环。
  要想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实体店除了升级环境改造、拥抱数字化等硬件,更需要更新服务、运营等软件,真正把顾客视作上帝,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销售过程的服务需要温度


  作为实体零售人需要换位思考,当你走进一家门可罗雀的专柜,却遭到营业员不耐烦的白眼,你下次还会来这家店吗?又或刚下自动扶梯,便有营业员冲过来对你展开“抢逼围”,在拖拉硬拽下,你还有购物欲望吗?然而实体店的服务现状大多如此,顾客在营业员过分冷漠或过分热情的交替中不知所措,导致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即便是一向提供超级热情服务的海底捞现在也推出了免打扰服务,顾客可以在餐桌上竖起“请勿打扰”的牌子,此时服务员就只提供上菜、撤空盘等基本服务。进入零售领域的新军便利蜂,奉行的也是提供“顾客需要的及时响应”服务。便利蜂店里有呼叫店员的按钮,顾客只要按一下,店里就会有语音提示“顾客呼叫店员”,店员会停下手里的工作立刻过来提供帮助。
  如果说评价购物体验的好坏还是一种主观判断,那从购买行为与心理上来说,需要将服务过程分解,营业员若能提供“一迎,二看,三主动”的自然式服务,就能够让购买的过程更有温度。
  一迎,当顾客路过专柜时,如果没有主动互动,用户往往会不经意间流失,这时如果能够先发制人地招呼一声“您好,欢迎光临某某品牌”,营业员可在一瞬间引起顾客的注意。
  二看,营业员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顾客的外表神态、言谈举止,揣摩消费心理。
  三主动,当调动起顾客的购物兴趣,正确判断出他的购买意向时,把握最佳时机,主动热情地向顾客充分介绍商品性能、特点。

积分规则的设计需要温度


  实体店现在对会员运营都非常重视,往往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引导顾客注册会员、加入社群,努力将顾客从陌生人转化为弱社交关系,并逐步培养成回头客。然而对老会员却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比如许多实体店会在年底对积分采取集中兑换和清零的措施。
  顾客一旦错过了兑换积分,又会埋怨。其实每一次的积分清零都是对顾客权益的损害,在积分被强制清零产生不快的同时,顾客与商家的心理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行业中有个基本规律,即获得一个新会员的成本大约是维持一个老会员的5倍。与其在拉新上花费这么大的精力,还不如设计有温度的积分规则尽可能地留住老会员。
  会员积分是否可以成为顾客真正的福利呢?理想的状态自然是积分永远有效,永不清零,随时兑换。但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积分永不清零会造成长期负债,这时就需要在顾客权益和企业负债之间进行权衡。实务操作中,积分产生时已经作为费用计提,顾客兑换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便顾客长期不兑换,企业也只是通过定期结转,将本该属于顾客的权益转化为其他业务收入。
  与顾客对商场的好感、忠诚度和长期的购物贡献相比,这一点“其他业务收入”只能算是蝇头小利。当看清楚这个问题的实质后,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实体店,在设计积分规则时,完全可以尽量向顾客倾斜。如果顾客能享受到这样的积分规则,就一定会感受到温度,体验到诚意。

售后环节的接待需要温度


  售后是服务的重要环节,购买商品后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算是给顾客的体验画上了圆满句号。但和线上相比,实体店退换货流程却复杂许多,顾客屡屡面临着退货难的困境。
  在商场买到不满意的商品,顾客会第一时间找到营业员退货。由于营业员的奖金与销售业绩挂钩,为避免减少收入,营业员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顾客退货,基本采取能换则换、能修则修的敷衍处理方式。若顾客坚持要求退货,营业员只能搬出“您可以去专业机构鉴定”“要不您咨询消费者协会”等各种借口继续搪塞。买时笑脸相迎,退时面露难色的双标操作大大降低了购物体验,让顾客不敢放心在商场购物,转而进一步投向电商的怀抱。
  相关数据统计,线上平台退货率一般在30%左右,而实体店的实际退货率则约为万分之五,两者相比,实体店的退货政策调整空间还非常巨大。
  在乔纳·伯杰的《催化》中,他明确提出:“限制较少的退货政策实际上提高了销售的利润,不是一点点,而是20%。宽松的退货政策不仅会提高退货数量,还会提高销售量及口碑,而后者足以抵消多退回来的商品的成本。”为此,实体零售人现在急需转换售后服务的退货管理思路,将退货从一种负担转化为吸引顾客的营销投入。
  与线上退货政策保持一致
  目前在线上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明确规定线上商家必须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这让顾客线上购物的不确定性消除。顾客在购物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即可在规定时间内自助申请“退货退款”,而一些平台和商家推出的运费险、上门取件等人性化举措让顾客购物更无后顾之忧。
  线下实体店应尽快与线上政策保持一致,实行“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保障顾客的“反悔权”,只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一般商品(包括衣服、鞋履等),均可在七个工作日之内提供直接退换服务。   设立专项退货基金
  实体店作为退货的先行赔付方,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退货过程中,可设立专项退货基金,主动承担退货责任,让营业员在退货时不会因为影响个人收入而产生顾虑。一旦顾客发生退货,即可从退货基金中列支款项,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将每一次退货变成下一次销售的开始。
  售后服务环节除了退货之外,客服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客服机器人。但与“指尖轻轻一点,疑问轻松解决”的美好愿景形成反差的是,不少自动回复大都是业务咨询问题,对顾客投诉却没有专门的快捷通道,顾客会因为繁琐的转接而更加恼火。实体店在采用客服机器人的同时,应该设置投诉一键通的功能,让顾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人工客服,解决问题。

线上社群的维护需要温度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顾客无法到店消费,社群成为实体店和顾客交流、维系情感的主要渠道之一。说到社群运营,很多人认为就是建群、拉新、在群内发广告,实则不然。在运营过程中很多商家忽视了社群成立的初衷,随意拉人,无序建群,并急于在群内实现销售。
  于是每天发送多条消息轰炸,高频率推送各类商品信息和广告,最終导致顾客不堪忍受而纷纷退群,只剩几个工作人员在那里自嗨。实体店如何才能建立和运营一个有温度的社群,这里有以下三点建议。
  精准识别,分类建群
  实体店可以通过挖掘和分析会员数据进行分层分类,用圈层营销的方法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社群。现实操作中,需要通过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多维度“贴标签”,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有效的分层数据和精准的社群。
  线上线下结合,从弱关系走向强关系
  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实体店在售前与顾客还是陌生人,如何让二者从陌生人转变为弱关系,继而通过有温度的营销活动变为强关系,这成为社群运营的关键。实体店可以将线下会员活动和社群结合起来运营,将实体店的物理空间作为人们交际互动的平台,通过互动、联络,逐步从陌生人转变成熟人乃至朋友。这时在群里看到的信息绝大部分应该是群友们的共同活动或共同关心的话题。
  提供专属或特别优惠,提高社群价值
  当社群关系稳定且融洽后,实体店可以在群内推出特别的优惠或特定权益的活动,这些权益是在社群之外无法获得的,要让群内顾客感受到社群的价值。通过长期坚持,群内的成员逐步对社群产生信任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实体店才能够在群内开展适度的在线销售或营销宣传。

结语


  服务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每个实体零售人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和实践。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从顾客的角度思考,回归零售本质,设计和提供服务,才能让顾客感知服务、感到温暖。
  哈佛商学院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等人曾提出“服务利润链”的概念,将赢利能力、顾客忠诚度、员工满意度与生产力之间联系起来。内部高质量的服务,还可以产生忠诚的员工,员工通过对外输出高质量的服务,为顾客提供较大的服务价值,接受服务的顾客由于满意而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为企业带来健康的服务利润。
  顾客是根,服务为本。在电商的冲击与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顾客对实体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实体店只有从顾客出发,在销售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将心比心,通过提供更有温度、更有价值的服务才能留住顾客的心。
其他文献
从社区团购因为“1分钱买葱”被罚,到阿里因为“二选一”被处以182亿元巨额罚款;从蚂蚁上市被暂缓,到虎牙和斗鱼合并被叫停;从白酒企业被约谈,到规范房地产行业;从取消腾讯音乐的独家版权,到不允许资本进入教培行业……  一系列动作看似毫无头绪,事实上,只要读懂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会发现这些整顿行业的举措早就能见到端倪。行业“除草”  共同富裕,由邓小平于1985年3月首次正式提出。邓小平对此有过阐述,
期刊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在“大国小农”、小农户经营分散的基本国情下,农业品牌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产业兴旺的战略抓手。区域品牌的建设,可以统筹整合区域内企业、合作社,扩大种养规模与提升品质标准。同时,龙头企业伴随区域品牌的建设,
期刊
增长的前半程要依靠两样“东西”,一是“大势至”,二是“加速度”。  那么,增长的后半程呢?增长的前半程VS增长的后半程  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为网络服务(以下简称网服)行业带来了增长契机。一来居家隔离让网民数量爆发式增长,仅仅2020年上半年,新增网民数就超过了2019年全年;二来因为不出门,大家越发依赖网服解决生活问题。  受疫情冲击,大部分企业都没钱投广告了,而网服客户的广告预算却在增加,
期刊
严重依赖流量、渠道红利,是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面临的大问题。  回顾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升级与渠道的变革的确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今年“6·18”大促期间,根据天猫“6·18”销售额统计,共有459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TOP1。但如果说现阶段很多新消费品牌完成了0~1,那么当红利退去,下一阶段1~100将面临更多挑战,新消费品牌的产品力、营销力、用户关系是否可以支撑得起一个品牌的长期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期刊
消费升级热浪下,消费话语权也在悄无声息地转移。成长于移动媒介环境下的Z世代对传统千篇一律的营销方式早已脱敏,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创新产品、提升营销、杀出重围?如何给品牌贴上“独特化”“个性化”标签赢得更多的年轻大众?如何在眼花缭乱的流量生态中建立自己独有的私域流量池?这些成为当前品牌升级面临的现实难题。  一家创始于2015年、发端自广州的餐饮连锁品牌太二酸菜鱼,在产品研发、广告创意、流量经营方面
期刊
政策之间往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今天我们就来对促进内需、消费相关的政策进行梳理,同时总结当下的政策红利、行业红利(新行业+新人群)和营销模式红利。政策红利  内循环。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重塑了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秩序,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个经济体越发达,消费占比越高。中国未来的经济要靠消费驱动,所以国家会不断为消费扫
期刊
罗志祥、郑爽、吴亦凡、霍尊……近年来,明星丑闻频发、风波不断,刷新了网友们的价值观下限,让人慨叹“贵圈真乱”的同时,也使得被其代言的品牌焦头烂额、疲于应战。  正因如此,当永远年轻、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出现时,品牌们纷纷递上了橄榄枝,甚至有人做出这样的断言:真人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的未来是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是怎样诞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又是否真的是品牌的未来?虚拟偶像发展简史  区
期刊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轰轰烈烈,各级政府树起区域公用品牌大旗,在产品、产业提质升级,品牌知名度扩大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问题也很集中和突出:区域公用品牌做法复杂、不给力;品牌成效不长久、不实效。本文专门探讨这些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母子品牌结构正是问题的根源  不知从何时,母子品牌结构成为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的默认模式。专家们认为中国农业经营主体高度分散,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多缺
期刊
每年8月我都会送走一批意气风发的应届生走上销售战场,此后每个月我基本都能听到有谁走掉了、有谁受不了转岗了的消息。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新人在两年后有的成功,有的泯然众人,又有的黯然神伤呢?  成长的烦恼2    我们招聘的这些应届毕业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应该说基本上具备成为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潜质,而且他们也是相当幸运的:刚出校门就能接受正确的大客户销售思想的熏陶,就能学习系统的大客户销售技巧,每个方
期刊
【创业公司营销问答】  市面上,大多数的营销经验和管理工具,都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适合创业型企业和新兴品牌的很少。但往往这类企业遇到的问题最多,所需更紧迫,所求更实战。本期问答:  【问】  张先生(浙江某智能家居企业总经理)  我们是一家成立3年的创业公司,主要做智能家居硬件,前两年一直在忙着做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最近一年,开始从原来试销的两三个城市,扩大到五六个省份。在销售人员的招聘上,我们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