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已出现了很多常常被国外研究者冠之以“世界之谜”称号的怪现象,例如:连续29年GDP年增长率世界第一记录的创造;地方政府罕见的投资和建设热情;人均收入仍然很低水准上生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每年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近20年来的相对稳定的CPI指数;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速度差异和超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如此等等。最近,在有关中国经济的“世界之谜”中似乎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话题,即:“中国股市怎么了?”从2001年6月财政部宣布从若干上市公司中选择试点企业股票按市场价筹集社保基金引致股市狂跌以来,中国的A股市场经历了长达四年半之久的漫漫熊市,到2006年,随着中国证监会果断实施全流通改革方案并大部分完成“股改”工作,中国的股市终于迎来了一轮“劲牛”行情,在1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股票指数上涨幅度达130%以上,进入2007年以后,这只“劲牛”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的意思,而且还呈现出继续加快的势头。
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样,各类媒体反映出的舆论永远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2003年下半年,当股市狂跌已持续了两年以上仍然深不见底的时候,一张报纸曾在第一版用通栏标题惊呼:“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2006年的劲牛行情出现后,我们仅浏览一下2007年1月各类媒体的文章标题就可以看出人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如:“现在的行情,不参与就是一种犯罪!”“与其隔岸观火,不如趁火打劫!”“中国的股市行情和走势将颠覆一切经典的资本市场理论!”
股民是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过去16年的风雨历程中曾经用自己的积蓄和血汗钱支撑起了蹒跚前行的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在股市出现波澜起伏时,无论他们说些什么,我们都应该予以理解。在中国股票市场这个特殊的社会舞台上,曾经上演过难以计数的悲喜故事,中国股市——这的确是个既恐怖又迷人的金融竞技平台。
有一位常常以“权威证券专家”自况的朋友对我说过:“股市的根本规律就是‘博傻’,就是在残酷的击鼓传花游戏中尽可能地把‘花’交到别人手里!”这种观点我想也应当算作是对国外经典资本市场理论进行颠覆的构成部分之一。现在,所有那些散户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恐怕就是:“红旗(牛市行情)到底还能打得多久?”回答这个问题,无论给出怎样的结论都存在风险。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受人尊敬的学者之一吴敬琏先生说了句“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恰好在数月之后就出现暴跌行情,这使得吴老也成了被批被骂的对象。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还是应当向吴敬琏先生学习,即把对重大经济现象的看法率直地告诉公众当成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之一,而不管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到底喜欢不喜欢。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一定会说:“快谈谈你对中国股市的判断吧!”
我的看法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2006年的“劲牛”行情有充分的基本面因素支撑,是合乎规律的市场反转。
第二,一个本币币值被长期低估的经济体一旦出现略带压抑的货币升值过程,将对各类资产价格产生强劲的持续的上升推力,这个过程的时间长度也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一些。
第三,温家宝总理在前些天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阶段,我理解,“新阶段”的涵义之一就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是如何在放松管制的基调下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提高效率的基本内容就是要解决外汇储备数额过大增速过猛运用效率过低、银行系统的过剩流动性、金融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股票市场出现好行情并引致银行储蓄流向资本市场实质是好现象,是金融体系效率提升的一个表现。
第四,如果2007年不出现台海危机及其他波及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国际事件,将于秋季召开的中共十七大、2008年奥运会以及与2006年10.7%大体相当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成为中国股市行情向上的利好因素。
第五,中国金融体系中到底存在多大数额的过剩流动性?有人说14万亿,有人说20万亿,还有人说达30万亿,总之,确切的数额谁都说不清,我们只要有一个“惊人庞大”的概念就可以了。股市行情变动主要由信心和资金两个因素决定,在信心不动摇的前提下,有庞大的过剩流动性和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做支撑因素,2007年的股市行情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是确定无疑的。
第六,当股票指数上涨过快时出现间歇性短暂性回调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对此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一个拥有1300多只股票的市场上,无论行情的变动方向如何,个股选择永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只要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恰当地确定投资组合,就能够在股市投资中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
第七,中国股市在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后,今后应当把落实公正原则当成首要任务,让所有的好公司都有上市机会、让毁灭财富的上市公司和市场舞弊者受到严厉惩罚、制定并落实严格的游戏规则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对A股市场进行彻底整顿,并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和若干个场外交易市场,在全国建立不同层次的股票交易平台和资本工具融通平台,容许各类金融机构以资产的一定比例进行股票直接投资,为基金类公司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条件,所有这些事都能扎扎实实地做好,我想,中国的股市就能持续“火”下去。
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样,各类媒体反映出的舆论永远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2003年下半年,当股市狂跌已持续了两年以上仍然深不见底的时候,一张报纸曾在第一版用通栏标题惊呼:“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2006年的劲牛行情出现后,我们仅浏览一下2007年1月各类媒体的文章标题就可以看出人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如:“现在的行情,不参与就是一种犯罪!”“与其隔岸观火,不如趁火打劫!”“中国的股市行情和走势将颠覆一切经典的资本市场理论!”
股民是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过去16年的风雨历程中曾经用自己的积蓄和血汗钱支撑起了蹒跚前行的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在股市出现波澜起伏时,无论他们说些什么,我们都应该予以理解。在中国股票市场这个特殊的社会舞台上,曾经上演过难以计数的悲喜故事,中国股市——这的确是个既恐怖又迷人的金融竞技平台。
有一位常常以“权威证券专家”自况的朋友对我说过:“股市的根本规律就是‘博傻’,就是在残酷的击鼓传花游戏中尽可能地把‘花’交到别人手里!”这种观点我想也应当算作是对国外经典资本市场理论进行颠覆的构成部分之一。现在,所有那些散户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恐怕就是:“红旗(牛市行情)到底还能打得多久?”回答这个问题,无论给出怎样的结论都存在风险。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受人尊敬的学者之一吴敬琏先生说了句“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恰好在数月之后就出现暴跌行情,这使得吴老也成了被批被骂的对象。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还是应当向吴敬琏先生学习,即把对重大经济现象的看法率直地告诉公众当成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之一,而不管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到底喜欢不喜欢。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一定会说:“快谈谈你对中国股市的判断吧!”
我的看法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2006年的“劲牛”行情有充分的基本面因素支撑,是合乎规律的市场反转。
第二,一个本币币值被长期低估的经济体一旦出现略带压抑的货币升值过程,将对各类资产价格产生强劲的持续的上升推力,这个过程的时间长度也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一些。
第三,温家宝总理在前些天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阶段,我理解,“新阶段”的涵义之一就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是如何在放松管制的基调下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提高效率的基本内容就是要解决外汇储备数额过大增速过猛运用效率过低、银行系统的过剩流动性、金融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股票市场出现好行情并引致银行储蓄流向资本市场实质是好现象,是金融体系效率提升的一个表现。
第四,如果2007年不出现台海危机及其他波及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国际事件,将于秋季召开的中共十七大、2008年奥运会以及与2006年10.7%大体相当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成为中国股市行情向上的利好因素。
第五,中国金融体系中到底存在多大数额的过剩流动性?有人说14万亿,有人说20万亿,还有人说达30万亿,总之,确切的数额谁都说不清,我们只要有一个“惊人庞大”的概念就可以了。股市行情变动主要由信心和资金两个因素决定,在信心不动摇的前提下,有庞大的过剩流动性和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做支撑因素,2007年的股市行情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是确定无疑的。
第六,当股票指数上涨过快时出现间歇性短暂性回调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对此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一个拥有1300多只股票的市场上,无论行情的变动方向如何,个股选择永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只要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恰当地确定投资组合,就能够在股市投资中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
第七,中国股市在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后,今后应当把落实公正原则当成首要任务,让所有的好公司都有上市机会、让毁灭财富的上市公司和市场舞弊者受到严厉惩罚、制定并落实严格的游戏规则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对A股市场进行彻底整顿,并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和若干个场外交易市场,在全国建立不同层次的股票交易平台和资本工具融通平台,容许各类金融机构以资产的一定比例进行股票直接投资,为基金类公司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条件,所有这些事都能扎扎实实地做好,我想,中国的股市就能持续“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