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越来越成为独立学院在民办教育中制胜的关键,同时也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剖析了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正进一步深化,培养以职业为导向、实用为宗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蜕变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均不同于学院母体,从模仿母体学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式走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主要依赖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的附件二中,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解释为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1]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独立学院的深入发展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往往忽视实践教学而一味的注重理论教学,致使这些高校缺乏一定的竞争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拥有专业应用能力的同时又能获得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缺乏足够的政策依据
独立学院的应用性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但是,有关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却始终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我们只能更多地借鉴职业教育中的有關规定,再结合本科教育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等要求,提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导致人们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双师型”师资在数量结构上缺失
目前学院引进的青年教师中,“双师型”师资所占比重虽然逐年增加,但是远远不够,大部分新进教师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尤其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使得一些对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较高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难以实现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
(三)“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不够,不管是在教师考核方面还是教师评优方面,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此外,“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在授课补贴、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等方面都基本无差异,不能激励教师为之付诸努力。
(四)“双师型”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事,学校为此竭尽全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企业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很难在企业中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这些青年教师要想有效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是很困难的。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锻炼热情和锻炼勇气。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举措
(一)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
根据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机制。一方面拓宽师资队伍的引进渠道,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另一方面注重从企业、行业部门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应建立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从制度、时间、经费上予以保障。如学校应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奖励教育教学中运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手段,且成效显著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既要重视教师学术发展,也要重视教师实践性;既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又要重视教师为学校的贡献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保持和壮大“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
独立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原则必须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请进来”就是要引进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到学院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和讲学,不断向青年教师传输本专业行业最新动态,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送出去”就是要积极争取企业支持,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实习、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四)减轻教师工作量,加强科研实践
随着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使得教师既没有过多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也没有更多热情去企业参与实践。为有效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独立学院应减轻教师工作量,不断加强科研实践,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3]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应在学年经费预算中预定一定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金,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升和相应的培训补贴等方面,从而为提高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比例提供经费上的保障和支持。[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动态、长期性的工作,因此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各项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必将拥有一批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徐俊.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77-788
[2]武新玲.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54-255
[3]丁云飞.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2):46-47
[4]张文利.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266-267
[5]朱越超.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7(11):32-33
课题项目: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8年学院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8JY04);湖北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科项目“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8GB096)。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正进一步深化,培养以职业为导向、实用为宗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蜕变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均不同于学院母体,从模仿母体学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式走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主要依赖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的附件二中,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解释为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1]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独立学院的深入发展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往往忽视实践教学而一味的注重理论教学,致使这些高校缺乏一定的竞争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拥有专业应用能力的同时又能获得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缺乏足够的政策依据
独立学院的应用性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但是,有关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却始终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我们只能更多地借鉴职业教育中的有關规定,再结合本科教育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等要求,提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导致人们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双师型”师资在数量结构上缺失
目前学院引进的青年教师中,“双师型”师资所占比重虽然逐年增加,但是远远不够,大部分新进教师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尤其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使得一些对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较高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难以实现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
(三)“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不够,不管是在教师考核方面还是教师评优方面,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此外,“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在授课补贴、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等方面都基本无差异,不能激励教师为之付诸努力。
(四)“双师型”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事,学校为此竭尽全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企业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很难在企业中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这些青年教师要想有效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是很困难的。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锻炼热情和锻炼勇气。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举措
(一)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
根据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机制。一方面拓宽师资队伍的引进渠道,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另一方面注重从企业、行业部门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应建立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从制度、时间、经费上予以保障。如学校应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奖励教育教学中运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手段,且成效显著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既要重视教师学术发展,也要重视教师实践性;既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又要重视教师为学校的贡献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保持和壮大“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
独立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原则必须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请进来”就是要引进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到学院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和讲学,不断向青年教师传输本专业行业最新动态,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送出去”就是要积极争取企业支持,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实习、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四)减轻教师工作量,加强科研实践
随着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使得教师既没有过多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也没有更多热情去企业参与实践。为有效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独立学院应减轻教师工作量,不断加强科研实践,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3]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应在学年经费预算中预定一定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金,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升和相应的培训补贴等方面,从而为提高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比例提供经费上的保障和支持。[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动态、长期性的工作,因此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各项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必将拥有一批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徐俊.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77-788
[2]武新玲.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54-255
[3]丁云飞.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2):46-47
[4]张文利.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266-267
[5]朱越超.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7(11):32-33
课题项目: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8年学院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8JY04);湖北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科项目“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8GB096)。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