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下迅速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由技术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带头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转向,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协调与共的内在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坚持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二者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90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逐渐导致信任危机加重。但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提高,作为新兴产业的企业若沦为只注重自身技术创新的提高而成为逐利的机器,将为社会所不容,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企业自身注重研发能力的加强固然能起到正面推动作用,但从大社会环境角度看,符合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更具有发展潜力。鉴于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思想正融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则,要求经济、社会和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协调与共的发展模式。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及其社会责任
  1.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
  高新技术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而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活动则涉及科研、生产、技术传播等多个过程,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面特点。其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率先性,其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独占某项产品或工艺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二,高新技术对环境具有污染性。高新技术污染一般指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伴产生,贯穿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和废弃全过程,污染危害严重、治理难度极大,很难被察觉和预见。它区别于传统污染,具有新的污染形式,如高新技术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等。
  1.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
  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无从谈起企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担当第一位的社会责任。从社会环境角度来说,企业应与社会相互依赖,即履行在一个社会契约内有共同的作为企业公民的义务。德鲁克在阐述创新与创业精神时,强调创新的动因既有内部驱动,也有外部机遇拉动,如环境变化、消费者认知改变等和科学及非科学的因素。因此,企业是动态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交换,企业的发展是以社会系统提供的生存资源和生存条件为基础的。追求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利润只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但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上,而该有更高的追求和长远发展目标。企业持续发展重在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2 生态化技术创新内涵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逐渐被关注和倡导,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转向追求利润和社会生态全面协同发展上成热点话题。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主张贯入环保生态化思想即绿色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监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纳入企业对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全面考察范围。技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资源节约化、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原则;应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对创新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评估和生态化改造。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顾客及利润的最大化,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平衡。这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注重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润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
  3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
  3.1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只有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才能与社会经济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社会整体环境和谐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3.2 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以可持续、协调的方式使用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过其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及环保化。在既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又使技术创新应用对环境的破坏性降至最低点,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并使污染排放不超过自然系统的自我净化限度。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经济、社会、资源、集群和人的自然生态效益的“五效合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追求。与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相比,目标更加完善,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3.3 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在不危及社会环境利益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追求较低的资源消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获得未来持久的发展能力。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中,生产方式仍在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基础之上。履行社会责任要求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工艺产品时,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以此扩展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市场,树立企业环保新形象,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4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4.1 构建机制的理论基础模型
  模型一,绿色博弈模型。
  国外有学者提出工业绿色博弈(Industrial Green Game),贯穿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思想,绿色博弈论趋向于认为,环境影响取决于整个生产和消费系统综合决定,而不仅在生产活动中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假设市场中只有A和B两个企业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最大经济利润。面对市场有两个策略供选择: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Y)以及维持传统技术创新(N)。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时,致力于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记其生产总成本C1;维持传统形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则会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环境,记其生产成本C2,C1>C2。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生态化时,得到社会认可,提供绿色产品,从而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扩大市场获得额外收益,记R;若企业仍然维持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则需为浪费资源、污染处理等付出额外治理成本C3。当R>C1时,博弈矩阵存在纳什均衡(Y,Y)。
  模型二,资源效用模型。
  为了进行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消费的效用,即进行所谓的资源效用的X倍数革命。模型如下:
  f=(R-W)/R=1-W/R
  其中物质消耗总量R,废弃和排放物W,生态技术系数f(0  可知,当R一定时,为了得到高经济产出Y,必须不断提高生态技术系数和资源利用效率。
  4.2 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机制
  (1)政府作用机制。政府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协调,不只是注意单个企业的发展问题,还要注意在整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形成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环境保护方面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本身不能成为污染之源,还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政府可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征收环保税等约束和惩治不良企业的危害环境行为;通过财政补贴与支持,鼓励和支持保护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2)企业自身作用机制。
  ①应加强自身技术创新的环保观念,有意识地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方面考虑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时,应考虑其污染、使用及处理问题。必须建立生态系统,使一个产品的废料能够成为另一个产品的投入,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良性循环。
  ②对待生态化技术创新问题,应持有主动合作的态度。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是技术生态系统内各要素进行创新的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既能够实现生态化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又能避免因市场中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③坚持生态化技术创新,应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加强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的生态化改造,同时对先进的生态技术引进并加以更深层次的再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缓慢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程要求必须进行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这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生态化转向。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透视高新技术污染[J].环境保护,2012,(20):4547.
  [2]彭宜新,邹珊刚.对绿色创新的系统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03):104107.
  [3]顾丽.技术创新生态化: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7):5456.
  [4]黄平,胡日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1):99103.
  [5]李锐,鞠晓峰.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化转向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285.
  [6]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6):6062.
  [7]彭福扬,曾广波,兰甲云.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954.
  [8]周璐,王前锋.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3,(03):138140.
  [9]李广培,李少凤.嵌入组织因素的生态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制度结构-功能研究[J].技术经济,2011,(06):1822.
  [10]朱荣贤,吴以桥.论技术创新的原则及价值导向机制[J].求索,2011,(11):9799.
  [11]崔泽田,秦书生,张瑞.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途径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7679.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1978—2008年间甘肃省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甘肃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关键词: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口年龄结构;消费函数;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
期刊
摘 要:目前旋冲钻井技术无法判别井下工具的工作状况,通过研制一种冲击器随钻监测系统,来对冲击器井下工作状况进行监测,该系统主要由井下仪器和地面处理平台两部分组成,将该系统安装在冲击器上方,通过对冲击器冲锤撞击钻头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监测,从而实时测量冲击器的加速度、冲击力、冲击功、冲击频率、冲击时间等参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存储。仪器出井后将数据回放到PC机上,通过PC机处理得出加速度-时间曲线,进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阀控缸的位置跟踪性能,研究了模糊控制策略。利用AME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功能,建立了阀控缸的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阀控缸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得到更高的位置跟踪精度。  关键词:AMESim;MATLAB;联合仿真;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98-02  1 引言  阀控
期刊
摘 要:从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定价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当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实行区别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情况下,下游潜在竞争者进入或不进入市场时厂商进行创新投资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对成本减小的临界值和社会总福利进行比较,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间产品;区别定价;统一定价;产业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
期刊
摘 要:目前蜜月游作为新兴的一个旅游行业市场的细分在市场上的价值一枝独秀,逐渐的被很多人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婚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增加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蜜月旅游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把武汉的蜜月市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当前武汉蜜月市场的特点和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武汉蜜月旅游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旅游行业;蜜月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日前,央视曝光的剧毒农药种植生姜事件和狐狸肉老鼠肉等假冒羊肉事件再次激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激烈讨论。“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导致传统的以威权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失灵。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治理食品安全制度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不足;合作治理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根据墙艺漆涂料的营销特点和市场发展现状,从4P的角度,以A公司墙艺漆涂料市场细分和营销策略为例子,探索墙艺漆涂料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墙艺漆;涂料;营销策略;市场细分;4P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7902  1 墙艺漆涂料及其特点  墙艺漆,又称为“液体壁纸”、“水性壁纸”、“壁纸漆”等,是集壁纸和乳胶漆优点于一身的环保
期刊
摘 要:以无锡招商城小商户为例,根据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状况,在综合专家经验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指标体系,借助DEMATEL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即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研究表明,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政策法规以及租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DEMATEL法;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以2010 -2011年共计15家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探讨银行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公司绩效三者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资本集中度是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绩效的中介变量,并且证明内部控制水平和公司绩效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望该结论能够为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并为监管层制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  
期刊
摘 要:注水井投捞测试时,经常因井内各种原因造成投捞测试无法完成,有时造成投捞器遇卡,需上作业进行处理。增加作业井次和作业费用,影响注水井的注水时率。目前地面分注装置,达不到地质配注要求。注水井应用多功能配水器,避免投捞测试,减少因投捞测试不成功导致上作业的数量,保证各层注入水达到配注要求,确保分层注水合格率。  关键词:投捞测试;地质配注;作业;多功能配水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