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的主导思路,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49-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職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不断探索和实践,创建了校企合作新形式——校企共建工作室。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完善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体验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最大程度地获得实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是我院服装专业与江苏圣澜服饰创意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校企工作室。该研发中心是学生日常教学以外的,以校企联合教学、企业项目实践、校企共同参赛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交流、共赢的平台。目前研发中心有校内导师4人,校外导师3人,学生20人,分为设计组和工艺组两组,另外组建外联部、宣传部、后勤部等运行保障部门,2016年,教学与实践课程达476课时,已形成成熟的校内外合作育人模式。该工作室的成立与成功运行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已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设计机构。
一、双师联合教学,搭建开放课堂
(一)“双师型”导师团队
校企双方的专兼职导师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与成果评价体系,将职业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学、做”为一体的培养方式。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设计师与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对工作室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把企业文化、最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带给学生。校内专职导师则主要承担工作室教学体系中专业性或理论性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协助校外兼职导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二)校内导师在企业兼职
该校企合作项目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陶颖彦老师不仅是研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还一直兼任“同桌的你”品牌设计总监,领导企业的设计部与技术部,统筹品牌的策划和产品的研发。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使其处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商业最前沿,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将最新的行业项目案例引入到工作室教学中,紧跟行业最新趋势,能够巧妙地将企业项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适用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开放的教学环境
企业距离学校5.7公里,交通便捷,有利于校企经常性的现场交流沟通。研发中心的教学场所不是固定的,大部分时候在学校,有些时候在企业,或是校外其他专业性场所。某种意义上来看,研发中心像是企业学院、企业的人才储备中心,又像是企业的一个部门,担任部分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二、企业项目引入,转化实践成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
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传统的教材从选题到出版面世通常需要经历较长周期,这显然不能适应服装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生装研发中心的教学内容直接选取行业设计竞赛和企业的设计项目,直接聚焦并参与行业实战,将靖江外国语学校校服方案设计,山东荣成中学、江阴金童小学、江阴长山中学校服研发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潮流趋势,学生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市场性。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设计实践为中心。研发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每一个项目内容都可以构建成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都是围绕该项目工作过程而进行,在工作过程中穿插补充必要的与项目相关的设计、工艺、制版、流行分析、市场营销等知识点,是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训练过程。
(二)教学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市场调研、素材整理、工艺单制作等形式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所学知识和技能,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在过程中也产生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15年,学生装研发中心引入企业江阴校服招标项目,师生花了三个月时间协助企业为江阴各中小学校开发了48款校服,竞标过程中全部中标,并投入生产,一时被媒体传为江阴最美校服。2016年,研发中心为三所学校设计的校服也全部投入使用,转化为了企业生产力。校企共建工作室容易搭建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起到助学作用。
(三)项目合作促使产生科研成果
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行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激发了师生的研究兴趣。2015年研发中心教师与企业共同申报了两项横向课题,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五篇,申报校服外观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六项。研发中心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三、校企合作参赛,激发创新能力
(一)以赛促训,积极参与
校企合作参赛也是研发中心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参赛全过程的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入围后的成衣制作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作品入围后,又涉及纸样设计、缝制工艺、印绣花工艺、服饰配件等专业技能。由此可见,专业竞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综合考量,参赛的过程训练了学生从服装设计到工艺制作完成的所有技能,提高了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反复实践和竞赛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以赛为媒,大力推广
除了校企联合参赛以外,2012年,研发中心帮助企业策划和组织了国家级设计大赛——“同桌的你”全国首届学生装设计大赛。2016年校企共同承办了“天迹杯”童装设计大赛。校企共同搭建学术间交流平台的同时,进行了宣传与推广,扩大了知名度,增强了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2015年,学校协助企业参加中国首届校服设计大赛,帮助企业获得了两个赛项的银奖,为企业打开全国销售市场打下了基础。带着多年来校企合作的经验成果,2016年10月,校企共同参展江苏国际服装节,以设计作品《LESS IS MORE》,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设计机构”。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的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实践性项目,完成了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进了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开发化、教学管理企业化,有效完成了教学成果的转化、专利产品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目前为止共有17名服装专业毕业生被江苏圣澜服饰创意有限公司录用,并在企业担任重要岗位。校企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49-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職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不断探索和实践,创建了校企合作新形式——校企共建工作室。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完善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体验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最大程度地获得实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是我院服装专业与江苏圣澜服饰创意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校企工作室。该研发中心是学生日常教学以外的,以校企联合教学、企业项目实践、校企共同参赛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交流、共赢的平台。目前研发中心有校内导师4人,校外导师3人,学生20人,分为设计组和工艺组两组,另外组建外联部、宣传部、后勤部等运行保障部门,2016年,教学与实践课程达476课时,已形成成熟的校内外合作育人模式。该工作室的成立与成功运行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已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设计机构。
一、双师联合教学,搭建开放课堂
(一)“双师型”导师团队
校企双方的专兼职导师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与成果评价体系,将职业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学、做”为一体的培养方式。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设计师与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对工作室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把企业文化、最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带给学生。校内专职导师则主要承担工作室教学体系中专业性或理论性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协助校外兼职导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二)校内导师在企业兼职
该校企合作项目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陶颖彦老师不仅是研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还一直兼任“同桌的你”品牌设计总监,领导企业的设计部与技术部,统筹品牌的策划和产品的研发。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使其处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商业最前沿,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将最新的行业项目案例引入到工作室教学中,紧跟行业最新趋势,能够巧妙地将企业项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适用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开放的教学环境
企业距离学校5.7公里,交通便捷,有利于校企经常性的现场交流沟通。研发中心的教学场所不是固定的,大部分时候在学校,有些时候在企业,或是校外其他专业性场所。某种意义上来看,研发中心像是企业学院、企业的人才储备中心,又像是企业的一个部门,担任部分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二、企业项目引入,转化实践成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
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传统的教材从选题到出版面世通常需要经历较长周期,这显然不能适应服装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生装研发中心的教学内容直接选取行业设计竞赛和企业的设计项目,直接聚焦并参与行业实战,将靖江外国语学校校服方案设计,山东荣成中学、江阴金童小学、江阴长山中学校服研发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潮流趋势,学生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市场性。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设计实践为中心。研发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每一个项目内容都可以构建成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都是围绕该项目工作过程而进行,在工作过程中穿插补充必要的与项目相关的设计、工艺、制版、流行分析、市场营销等知识点,是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训练过程。
(二)教学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市场调研、素材整理、工艺单制作等形式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所学知识和技能,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在过程中也产生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15年,学生装研发中心引入企业江阴校服招标项目,师生花了三个月时间协助企业为江阴各中小学校开发了48款校服,竞标过程中全部中标,并投入生产,一时被媒体传为江阴最美校服。2016年,研发中心为三所学校设计的校服也全部投入使用,转化为了企业生产力。校企共建工作室容易搭建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起到助学作用。
(三)项目合作促使产生科研成果
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行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激发了师生的研究兴趣。2015年研发中心教师与企业共同申报了两项横向课题,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五篇,申报校服外观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六项。研发中心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三、校企合作参赛,激发创新能力
(一)以赛促训,积极参与
校企合作参赛也是研发中心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参赛全过程的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入围后的成衣制作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作品入围后,又涉及纸样设计、缝制工艺、印绣花工艺、服饰配件等专业技能。由此可见,专业竞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综合考量,参赛的过程训练了学生从服装设计到工艺制作完成的所有技能,提高了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反复实践和竞赛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以赛为媒,大力推广
除了校企联合参赛以外,2012年,研发中心帮助企业策划和组织了国家级设计大赛——“同桌的你”全国首届学生装设计大赛。2016年校企共同承办了“天迹杯”童装设计大赛。校企共同搭建学术间交流平台的同时,进行了宣传与推广,扩大了知名度,增强了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2015年,学校协助企业参加中国首届校服设计大赛,帮助企业获得了两个赛项的银奖,为企业打开全国销售市场打下了基础。带着多年来校企合作的经验成果,2016年10月,校企共同参展江苏国际服装节,以设计作品《LESS IS MORE》,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设计机构”。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的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实践性项目,完成了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进了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开发化、教学管理企业化,有效完成了教学成果的转化、专利产品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目前为止共有17名服装专业毕业生被江苏圣澜服饰创意有限公司录用,并在企业担任重要岗位。校企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