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金融类博览会门口,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拦住老人,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随后他们便会联系老人,进行 “推销产品式的理财教育”,让老人购买他们所谓的理财产品,而对专业理财知识不甚了解的老人们,经常会亏得血本无归。这只是近些年理财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随着理财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积蓄的老人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有老年问题专家解释过这一点:“老年人对个人及家庭财富进行理财规划,不仅是一种生活需要,也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有助于缓解退休后出现的精神空虚等问题,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增加一些兴奋点,这也成为很多老年人关注或投身理财市场的一大原因。”
目前,我国正加快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看到未来市场的潜力,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开始大做文章,市场上也出现一些打着“养老理财”幌子的行骗模式。
从手段看,这些骗子都是典型的以“投资养老理财”等为幌子,以高利回报为诱饵。从危害结果看,至案发之时,款项已被挥霍,追赃工作难度极大,被害人损失极难挽回。
这些年的养老理财被骗的案件也是层出不穷。下面就来看看这些理财的骗局,希望可以对养老理财的老人们有所帮助。
骗局一:获得原始股
出场公司:沈阳万通国际公司
行骗手段:原始股上市会暴涨沈阳万通国际公司是以几十元、数百元的低价,买进饮水机、保健品等商品,再以近万元的高价转卖给消费者,并大肆鼓吹“消费即股东,股东即员工”营销策略,以搭售、配送“将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原始股”,允诺数十倍的利润回报为诱饵行骗。同时,它又给“消费股东”层层下达销售任务,称“不完成销售,股票就上不了市”。
为了未来公司上市股价能大涨,作为“股东”的消费者们便加倍购买公司的产品,而公司总是不上市,随后有人报警。沈阳警方历时半年查明,沈阳万通国际公司涉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罪”,非法销售网络横跨辽宁、北京等7省市,受害者达3200多人,案值达2亿元。而受骗人大多是一些年龄偏大、下岗退休的老职工。
骗局二:实业投资养老
出场公司:邦家租赁
行骗招数:高额利息
广东邦家租赁公司曾经风光无限,主要是以“聘请租赁顾问”的形式吸收公众存款。投资者只要向邦家租赁投资,就可以成为邦家的一名“租赁顾问”,每月可获取一定数额的“顾问费”,即月息分红,每月2%左右的高额利息。
除了高额利息诱惑外,不少投资人相信邦家公司有自己的实业以及全国多家分店做保证。而警方的侦查表明,邦家公司其实只是一个空壳,通过巧立名目来非法集资,而且当事人对资金去向、用途均不明。
今年5月,广东邦家公司法人代表蒋洪伟等人被刑拘,邦家租赁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分店也作鸟兽散,一夜间人去楼空。而投资人多为无经营能力的50岁以上老年人,不少人省吃俭用存下的“棺材本”打了水漂。
骗局三:旅游养老
出场公司:云南国都投资有限公司
行骗招数:可免费旅游
云南国都投资有限公司是个典型的以旅游养老为骗局的公司,他们打着“美乐度假、联合安养”旗号,推出专门针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养老投资项目。公司宣称“预存1万元,在三年内可以享受100元一天价格的旅游,共计100天;每年可以享受预存款18%至20%的旅游消费或兑换指定的旅游产品。”
只要投资,利息按年20%回报,可以直接拿钱,也可以参加该公司的旅游项目进行消费,来冲抵20%的利息。这样的诱惑,让该公司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吸收了135名会员。结果交了钱后,会员们发现所谓的旅游和每年至少18%的收益只是一个谎言,他们投入277万余元的养老钱几乎打了水漂。
骗局四:消费养老
出场公司: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行骗招数:消费越多,养老金越多
上海家帝豪公司旗下“我爱我买”网站推行“消费养老”计划,说消费者只要交纳1万元就能成为三级代理商,可通过吸引更多人加盟的方式逐渐升级。而这些手段涉嫌组织传销。 家帝豪公司称,消费者如果每年在“我爱我买”网站购买一定数量产品后,就能享受12%的返利,消费满10年即可提现。消费多,回报多,经年累月,积少成多,一个人一生的消费额积攒起来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据此在达到养老年龄后,可享受丰厚养老金。买了东西还能赚养老金,这个模式听起来很诱人。
但目前我国民企平均寿命仅为2.9年,如果企业仅仅是昙花一现,又怎么给人养老?它的这种所谓“养老”,即使不是传销陷阱,恐怕也是一个促销的诱饵。而目前,上海家帝豪公司董事长曹建华因涉嫌组织传销,已被警方刑事拘捕。
针对利用养老理财的骗局,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提醒中老年投资者,在涉及养老项目时,应特别谨慎。一定要看清项目的实质,如果对方承诺“低风险、高回报”,骗局的可能性通常是很大的;如果加入其中后,还需要通过分享、合作等手法介绍朋友进入,形成上下级(包括变相)关系的,实质上都可能涉嫌传销。
相关链接:老年人被骗原因
首先,陌生人的亲情牌。
这么多老年人受骗事件虽然伎俩千变万化,但主要还是和老年人普遍心理孤独有一定关系。
在很多次的同类型投资诈骗案中,受害者几乎都是没有和子女同住的空巢老人。所以,这个群体的精神赡养的缺乏,也决定了在经济上迫切寻找安全感,以达到养老目的。而这些推销员们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经常去“关心”老人的生活,从而获得老人的信任。
其次,缺少专业理财知识。
退休以后,老人们的社会交往相对偏少,信息获取方式也没有那么畅通,投资渠道也偏窄。这些推销上门的投资方式,貌似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是张大了血盆大口,等着这帮老者上当后,便逃之夭夭。
再次,想规避通胀风险。
近些年,通货膨胀高企,生活的必需品都随着物价指数飙升,传统的储蓄、股票、基金等投资项目相对回报都难以战胜通胀。在这种情况下,收入较少的老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很多人都想规避通胀的风险,获得利润的心理预期逐渐增强。这些打着高额回报的理财骗局,就满足了他们战胜通胀的心理诉求。
相关链接:如何辨别和防范养老理财骗局
一、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坚信“没有免费的午餐”。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须知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二、听了身边的陌生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后,要多与懂行的人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谨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更不要盲从“口口相传”,防止害人害己。这点,子女要特别交待家中的老人。
三、在日常投资理财活动中,要注意保留原始证据,如联络电话、地址等信息,文字、影像资料等尽量保全。这一方面有利于发生经济纠纷时维权,另一方面,如果是刑事案件,则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尽快遏制犯罪,减少个人损失。
四、老人受骗,子女真的应该反思。骗子能得逞,就是牢牢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现实需求,而且这和老年人无法排解的孤独是密切相关的,很多老人都是瞒着子女进行投资的。子女要经常与老人联系,及时掌握老人的投资动向。
这些年,随着理财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积蓄的老人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有老年问题专家解释过这一点:“老年人对个人及家庭财富进行理财规划,不仅是一种生活需要,也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有助于缓解退休后出现的精神空虚等问题,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增加一些兴奋点,这也成为很多老年人关注或投身理财市场的一大原因。”
目前,我国正加快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看到未来市场的潜力,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开始大做文章,市场上也出现一些打着“养老理财”幌子的行骗模式。
从手段看,这些骗子都是典型的以“投资养老理财”等为幌子,以高利回报为诱饵。从危害结果看,至案发之时,款项已被挥霍,追赃工作难度极大,被害人损失极难挽回。
这些年的养老理财被骗的案件也是层出不穷。下面就来看看这些理财的骗局,希望可以对养老理财的老人们有所帮助。
骗局一:获得原始股
出场公司:沈阳万通国际公司
行骗手段:原始股上市会暴涨沈阳万通国际公司是以几十元、数百元的低价,买进饮水机、保健品等商品,再以近万元的高价转卖给消费者,并大肆鼓吹“消费即股东,股东即员工”营销策略,以搭售、配送“将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原始股”,允诺数十倍的利润回报为诱饵行骗。同时,它又给“消费股东”层层下达销售任务,称“不完成销售,股票就上不了市”。
为了未来公司上市股价能大涨,作为“股东”的消费者们便加倍购买公司的产品,而公司总是不上市,随后有人报警。沈阳警方历时半年查明,沈阳万通国际公司涉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罪”,非法销售网络横跨辽宁、北京等7省市,受害者达3200多人,案值达2亿元。而受骗人大多是一些年龄偏大、下岗退休的老职工。
骗局二:实业投资养老
出场公司:邦家租赁
行骗招数:高额利息
广东邦家租赁公司曾经风光无限,主要是以“聘请租赁顾问”的形式吸收公众存款。投资者只要向邦家租赁投资,就可以成为邦家的一名“租赁顾问”,每月可获取一定数额的“顾问费”,即月息分红,每月2%左右的高额利息。
除了高额利息诱惑外,不少投资人相信邦家公司有自己的实业以及全国多家分店做保证。而警方的侦查表明,邦家公司其实只是一个空壳,通过巧立名目来非法集资,而且当事人对资金去向、用途均不明。
今年5月,广东邦家公司法人代表蒋洪伟等人被刑拘,邦家租赁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分店也作鸟兽散,一夜间人去楼空。而投资人多为无经营能力的50岁以上老年人,不少人省吃俭用存下的“棺材本”打了水漂。
骗局三:旅游养老
出场公司:云南国都投资有限公司
行骗招数:可免费旅游
云南国都投资有限公司是个典型的以旅游养老为骗局的公司,他们打着“美乐度假、联合安养”旗号,推出专门针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养老投资项目。公司宣称“预存1万元,在三年内可以享受100元一天价格的旅游,共计100天;每年可以享受预存款18%至20%的旅游消费或兑换指定的旅游产品。”
只要投资,利息按年20%回报,可以直接拿钱,也可以参加该公司的旅游项目进行消费,来冲抵20%的利息。这样的诱惑,让该公司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吸收了135名会员。结果交了钱后,会员们发现所谓的旅游和每年至少18%的收益只是一个谎言,他们投入277万余元的养老钱几乎打了水漂。
骗局四:消费养老
出场公司: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行骗招数:消费越多,养老金越多
上海家帝豪公司旗下“我爱我买”网站推行“消费养老”计划,说消费者只要交纳1万元就能成为三级代理商,可通过吸引更多人加盟的方式逐渐升级。而这些手段涉嫌组织传销。 家帝豪公司称,消费者如果每年在“我爱我买”网站购买一定数量产品后,就能享受12%的返利,消费满10年即可提现。消费多,回报多,经年累月,积少成多,一个人一生的消费额积攒起来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据此在达到养老年龄后,可享受丰厚养老金。买了东西还能赚养老金,这个模式听起来很诱人。
但目前我国民企平均寿命仅为2.9年,如果企业仅仅是昙花一现,又怎么给人养老?它的这种所谓“养老”,即使不是传销陷阱,恐怕也是一个促销的诱饵。而目前,上海家帝豪公司董事长曹建华因涉嫌组织传销,已被警方刑事拘捕。
针对利用养老理财的骗局,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提醒中老年投资者,在涉及养老项目时,应特别谨慎。一定要看清项目的实质,如果对方承诺“低风险、高回报”,骗局的可能性通常是很大的;如果加入其中后,还需要通过分享、合作等手法介绍朋友进入,形成上下级(包括变相)关系的,实质上都可能涉嫌传销。
相关链接:老年人被骗原因
首先,陌生人的亲情牌。
这么多老年人受骗事件虽然伎俩千变万化,但主要还是和老年人普遍心理孤独有一定关系。
在很多次的同类型投资诈骗案中,受害者几乎都是没有和子女同住的空巢老人。所以,这个群体的精神赡养的缺乏,也决定了在经济上迫切寻找安全感,以达到养老目的。而这些推销员们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经常去“关心”老人的生活,从而获得老人的信任。
其次,缺少专业理财知识。
退休以后,老人们的社会交往相对偏少,信息获取方式也没有那么畅通,投资渠道也偏窄。这些推销上门的投资方式,貌似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是张大了血盆大口,等着这帮老者上当后,便逃之夭夭。
再次,想规避通胀风险。
近些年,通货膨胀高企,生活的必需品都随着物价指数飙升,传统的储蓄、股票、基金等投资项目相对回报都难以战胜通胀。在这种情况下,收入较少的老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很多人都想规避通胀的风险,获得利润的心理预期逐渐增强。这些打着高额回报的理财骗局,就满足了他们战胜通胀的心理诉求。
相关链接:如何辨别和防范养老理财骗局
一、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坚信“没有免费的午餐”。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须知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二、听了身边的陌生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后,要多与懂行的人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谨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更不要盲从“口口相传”,防止害人害己。这点,子女要特别交待家中的老人。
三、在日常投资理财活动中,要注意保留原始证据,如联络电话、地址等信息,文字、影像资料等尽量保全。这一方面有利于发生经济纠纷时维权,另一方面,如果是刑事案件,则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尽快遏制犯罪,减少个人损失。
四、老人受骗,子女真的应该反思。骗子能得逞,就是牢牢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现实需求,而且这和老年人无法排解的孤独是密切相关的,很多老人都是瞒着子女进行投资的。子女要经常与老人联系,及时掌握老人的投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