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儿童艺术歌曲,由李幼容作词,蔡海波作曲。此歌曲巧妙地运用京味儿说唱曲调,戏曲曲调等,赞美了当今时代的人们对老北京胡同叫卖音乐的追忆之情,以及表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赏析;艺术特点;内涵
一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简介
《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儿童艺术歌曲,由李幼容作词,蔡海波作曲。此歌曲巧妙地运用京味儿说唱曲调,戏曲曲调等,赞美了当今时代的人们对老北京胡同叫卖音乐的追忆之情,并且表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可以从北京的日新月异中,感受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它的海纳百川的情怀。
二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艺术赏析
歌曲《北京吆喝》运用了四四,四二变化拍子的手法,速度也是既有京韵浓郁而悠长的一分钟94,97拍的部分又有富于动感的一分钟110拍的部分,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这种富于变化的速度,给听者以最直观的对歌曲的感受。该歌曲为C宫五声调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特色,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歌曲的演繹中,加入了中国传统器乐合奏中京韵大鼓的器乐伴奏乐器板,鼓,三弦等。这种伴奏形式具有很强的承接作用,且独具特色,独立感很强,穿插在歌曲中使用,能够使歌曲兼有曲艺的艺术效果与风格。
《北京吆喝》是一首带自然音响,引子与前奏,尾声与尾奏的,且包括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它同样还是一首分节歌。自然音响部分为男声“磨剪子来,锵菜刀”的吆喝部分,高亢嘹亮,给人如梦初醒的感觉。引子则为女声合唱的,具有规整性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内容则是引出来了歌曲的主题——北京吆喝。然后是进入板鼓点儿,三句体由快到慢,承接后面的部分。歌曲A部分为4468(小节数)的非方整性结构,具有京韵的特点,速度也由每分钟110拍到了每分钟97拍,节奏悠扬婉转,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然后是板鼓的承接,到了歌曲的B部分,则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钟110拍,为非方整性结构的四句体,给人以对比之感,在第三句起达到了高潮,之后为器乐部分的歌曲再现,使歌曲整体上结构十分完整,后面变换到四二拍的器乐合奏上,来承接第二段歌词部分。最后为尾声与尾奏部分,这里完整收尾,使人回味无穷。所以说这首儿童艺术歌曲在结构写作上以及作曲技巧方面倚音的使用,还有乐器配器等方面既严谨又灵活自如,可以说是单二部曲式歌曲中的优秀作品。
三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的艺术特点
整首曲子给人以积极亢奋的心情,一嗓子“磨剪子来,锵菜刀”的高亢之声,瞬间仿佛把人拉进了老北京的时代,就好像身临其境,行走在两旁是低矮围墙间的胡同里,前面一个挑着担子的大爷,弯着背,乐呵呵的迎面而来,一句吆喝声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接下来几声连贯有节奏性的京韵大鼓的鼓点声引进了女生合唱,声音绵延动听,运用比兴的手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了老北京吆喝——这一使人牵肠挂肚的乡音。后两句诉说着“北京吆喝”对孩童时期的北京人来说就如同走近了童年的梦境一般。
这时速度由每分钟94到了每分钟110,明显加快,与之对应的是民乐器乐合奏,所用的乐器来自于京韵大鼓说唱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等)的伴奏乐器三弦,四胡,板鼓。弦音明快爽朗,这种配器手法与之后的独唱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音乐从这里进入了第一个主题,由童声独唱,与之前所提到的听到吆喝声仿佛进入孩童的梦境的效果进行了衔接,达成了一致的审美高度。童声独唱悠扬婉转又间说唱之味,既具有老北京戏曲音乐中字正腔圆的特点,内容上又有说唱音乐叙述故事的特征。此处共四句,每句间歇有三弦的应答声,句末亦有女声合唱的重复(强调主题),整体感觉紧凑丰富,婉转的歌声中又有了一丝俏皮可爱之感。最后的女声合唱把歌曲引进了下一个环结,使人在之前的遐想之中又听到了欢快的器乐合奏的声音。(结束部分又用了衬腔,使得歌曲有所扩充。结构4468不规整体现着老北京味道的特点)
在器乐合奏承接之后歌曲也进入了快板部分,童声独唱在此一步步的进入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第四句又是第三句的同头换尾,与开始的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了新的主题,自成一段,构成了对比。此乐段淋漓尽致的运用了切分音,运用跨度较大的倚音的效果,来抒发老北京吆喝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唱支新歌赞美今天的霓虹北京”,此乐句承前启后,并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有着时间积淀的声音。这一部分深深的抒发了人们爱国思乡之情。
两段演绎完之后又从第一段的童声独唱换第二段词演唱了一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两段歌词都是表现了对老北京吆喝这一胡同叫卖市井音乐的赞美之情。歌曲在尾声部分达到了第二个高潮,乐器伴奏与童声独唱相互交融,仿佛共同刻画着歌曲的生动形象,充分赞美和传承了中华音乐的博大精深,弘扬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其强大的勃勃生命力,永垂不朽。
四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的文化意义
从作曲技术方面来看,《北京吆喝》是一首典型的既有自然音响,包括引子与前奏,又有尾声与尾奏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艺术歌曲,这对我们在创作艺术歌曲的时候有很强的借鉴与学习的作用,对该怎样去严谨的创作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有了一定的启示指导作用。
并且在欣赏其他优秀歌曲作品的时候,能够以此写作模式为参照,品读其他作品在创作与歌曲乐段乐句布局等方面,是否丰富,是否独具内涵。因而此作品在歌曲写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与参照的作用。
从歌曲内容上来看,它既表现了北京的现代化发展,又体现了民族情怀。有积极的艺术效果。此作品主要是从中华儿女的角度出发,首先是以吆喝叫卖声来勾起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与思念之情,创设了一种唯美微妙的气氛,把人拉入了歌曲的画面之中。其次在歌曲的内容中又积极展现了国家蓬勃发展的一面,快速高效的科学发展的场面在歌词中流露出来,使人倍受鼓舞。一种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歌曲的艺术特点来看,此歌曲运用了歌曲创作中的各种手段与方法,倚音创作方法、民族乐器配器的使用并用现代乐器与之结合、合唱、独唱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在歌曲创作中去运用与掌握。这一点对开拓歌曲创作思路有很多启示性作用。由此可见,运用多种艺术方法能够丰富歌曲,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歌曲的社会影响上来看,它是具有着很好的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力的。一首优秀的“中国味道”的歌曲,首先在民族风格的发扬方面就有很大影响,使人一听就有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其次在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中,优秀文艺歌曲能够起到很强的传播效果,增强了感染力与凝聚力。另外,它是一首儿童艺术歌曲,所以在儿童音乐文化的普及方面来说,有显著作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使孩子们由衷地热爱祖国。还有在对外交流方面,随着“中国热”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学习中华文化,尤其是在文学与艺术的领域,对国外的朋友们是充满了吸引力,而对于儿童来说,了解中国儿童们平日里所唱的艺术歌曲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国外众多的孔子学院中,学习中华文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综上所述,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是一首优秀的作品,通过珍藏在人们脑海中的北京吆喝,表现了北京的日新月異的发展变迁。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曲艺音乐文化的特色,又与新时代相承接,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遗产——北京吆喝,所以此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张艺凡.少儿歌曲创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李毓辉.贺绿汀儿童歌曲浅析[J].黄河之声2016(21)
[3]王涵.论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分析[J].通俗歌曲2016(10)
【关键词】: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赏析;艺术特点;内涵
一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简介
《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儿童艺术歌曲,由李幼容作词,蔡海波作曲。此歌曲巧妙地运用京味儿说唱曲调,戏曲曲调等,赞美了当今时代的人们对老北京胡同叫卖音乐的追忆之情,并且表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可以从北京的日新月异中,感受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它的海纳百川的情怀。
二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艺术赏析
歌曲《北京吆喝》运用了四四,四二变化拍子的手法,速度也是既有京韵浓郁而悠长的一分钟94,97拍的部分又有富于动感的一分钟110拍的部分,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这种富于变化的速度,给听者以最直观的对歌曲的感受。该歌曲为C宫五声调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特色,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歌曲的演繹中,加入了中国传统器乐合奏中京韵大鼓的器乐伴奏乐器板,鼓,三弦等。这种伴奏形式具有很强的承接作用,且独具特色,独立感很强,穿插在歌曲中使用,能够使歌曲兼有曲艺的艺术效果与风格。
《北京吆喝》是一首带自然音响,引子与前奏,尾声与尾奏的,且包括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它同样还是一首分节歌。自然音响部分为男声“磨剪子来,锵菜刀”的吆喝部分,高亢嘹亮,给人如梦初醒的感觉。引子则为女声合唱的,具有规整性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内容则是引出来了歌曲的主题——北京吆喝。然后是进入板鼓点儿,三句体由快到慢,承接后面的部分。歌曲A部分为4468(小节数)的非方整性结构,具有京韵的特点,速度也由每分钟110拍到了每分钟97拍,节奏悠扬婉转,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然后是板鼓的承接,到了歌曲的B部分,则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钟110拍,为非方整性结构的四句体,给人以对比之感,在第三句起达到了高潮,之后为器乐部分的歌曲再现,使歌曲整体上结构十分完整,后面变换到四二拍的器乐合奏上,来承接第二段歌词部分。最后为尾声与尾奏部分,这里完整收尾,使人回味无穷。所以说这首儿童艺术歌曲在结构写作上以及作曲技巧方面倚音的使用,还有乐器配器等方面既严谨又灵活自如,可以说是单二部曲式歌曲中的优秀作品。
三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的艺术特点
整首曲子给人以积极亢奋的心情,一嗓子“磨剪子来,锵菜刀”的高亢之声,瞬间仿佛把人拉进了老北京的时代,就好像身临其境,行走在两旁是低矮围墙间的胡同里,前面一个挑着担子的大爷,弯着背,乐呵呵的迎面而来,一句吆喝声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接下来几声连贯有节奏性的京韵大鼓的鼓点声引进了女生合唱,声音绵延动听,运用比兴的手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了老北京吆喝——这一使人牵肠挂肚的乡音。后两句诉说着“北京吆喝”对孩童时期的北京人来说就如同走近了童年的梦境一般。
这时速度由每分钟94到了每分钟110,明显加快,与之对应的是民乐器乐合奏,所用的乐器来自于京韵大鼓说唱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等)的伴奏乐器三弦,四胡,板鼓。弦音明快爽朗,这种配器手法与之后的独唱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音乐从这里进入了第一个主题,由童声独唱,与之前所提到的听到吆喝声仿佛进入孩童的梦境的效果进行了衔接,达成了一致的审美高度。童声独唱悠扬婉转又间说唱之味,既具有老北京戏曲音乐中字正腔圆的特点,内容上又有说唱音乐叙述故事的特征。此处共四句,每句间歇有三弦的应答声,句末亦有女声合唱的重复(强调主题),整体感觉紧凑丰富,婉转的歌声中又有了一丝俏皮可爱之感。最后的女声合唱把歌曲引进了下一个环结,使人在之前的遐想之中又听到了欢快的器乐合奏的声音。(结束部分又用了衬腔,使得歌曲有所扩充。结构4468不规整体现着老北京味道的特点)
在器乐合奏承接之后歌曲也进入了快板部分,童声独唱在此一步步的进入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第四句又是第三句的同头换尾,与开始的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了新的主题,自成一段,构成了对比。此乐段淋漓尽致的运用了切分音,运用跨度较大的倚音的效果,来抒发老北京吆喝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唱支新歌赞美今天的霓虹北京”,此乐句承前启后,并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有着时间积淀的声音。这一部分深深的抒发了人们爱国思乡之情。
两段演绎完之后又从第一段的童声独唱换第二段词演唱了一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两段歌词都是表现了对老北京吆喝这一胡同叫卖市井音乐的赞美之情。歌曲在尾声部分达到了第二个高潮,乐器伴奏与童声独唱相互交融,仿佛共同刻画着歌曲的生动形象,充分赞美和传承了中华音乐的博大精深,弘扬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其强大的勃勃生命力,永垂不朽。
四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的文化意义
从作曲技术方面来看,《北京吆喝》是一首典型的既有自然音响,包括引子与前奏,又有尾声与尾奏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艺术歌曲,这对我们在创作艺术歌曲的时候有很强的借鉴与学习的作用,对该怎样去严谨的创作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有了一定的启示指导作用。
并且在欣赏其他优秀歌曲作品的时候,能够以此写作模式为参照,品读其他作品在创作与歌曲乐段乐句布局等方面,是否丰富,是否独具内涵。因而此作品在歌曲写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与参照的作用。
从歌曲内容上来看,它既表现了北京的现代化发展,又体现了民族情怀。有积极的艺术效果。此作品主要是从中华儿女的角度出发,首先是以吆喝叫卖声来勾起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与思念之情,创设了一种唯美微妙的气氛,把人拉入了歌曲的画面之中。其次在歌曲的内容中又积极展现了国家蓬勃发展的一面,快速高效的科学发展的场面在歌词中流露出来,使人倍受鼓舞。一种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歌曲的艺术特点来看,此歌曲运用了歌曲创作中的各种手段与方法,倚音创作方法、民族乐器配器的使用并用现代乐器与之结合、合唱、独唱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在歌曲创作中去运用与掌握。这一点对开拓歌曲创作思路有很多启示性作用。由此可见,运用多种艺术方法能够丰富歌曲,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歌曲的社会影响上来看,它是具有着很好的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力的。一首优秀的“中国味道”的歌曲,首先在民族风格的发扬方面就有很大影响,使人一听就有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其次在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中,优秀文艺歌曲能够起到很强的传播效果,增强了感染力与凝聚力。另外,它是一首儿童艺术歌曲,所以在儿童音乐文化的普及方面来说,有显著作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使孩子们由衷地热爱祖国。还有在对外交流方面,随着“中国热”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学习中华文化,尤其是在文学与艺术的领域,对国外的朋友们是充满了吸引力,而对于儿童来说,了解中国儿童们平日里所唱的艺术歌曲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国外众多的孔子学院中,学习中华文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综上所述,儿童艺术歌曲《北京吆喝》是一首优秀的作品,通过珍藏在人们脑海中的北京吆喝,表现了北京的日新月異的发展变迁。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曲艺音乐文化的特色,又与新时代相承接,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遗产——北京吆喝,所以此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张艺凡.少儿歌曲创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李毓辉.贺绿汀儿童歌曲浅析[J].黄河之声2016(21)
[3]王涵.论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分析[J].通俗歌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