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这一点本没有错,但走进小语课堂,我们发现有太多时候,有些教师对人文性的理解偏执狭隘,出现了不论文体、不求实效的一“悟”了之的现象,缺少严谨科学的学理分析,缺乏严密的逻辑支撑,而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泥潭。
一、学理依据:遵循规律,凸显本色
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即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自然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学、人文素养,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铭记,我们教的是语文,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对于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应该突出它,强化它;对于那些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舍弃。
如《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就类似于我们所见的“说明文”。教学时,重点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课文中介绍的几种大自然文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大自然文字,并解读它们;同时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问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学生借助填好的表格展示自学成果。(预设:大自然文字: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它们的含义分别是:辨别方向、预测天气、了解地质变化、了解地质变迁。)
教学内容要全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文体应该是文本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文体特征提供了文本语言特色、结构安排、选材要求、表现手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文体取舍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重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所处的学段,遵循学生语言发展规律。
二、教学设计:把握基调,自然渗透
目前,被选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一种价值定位、一种心理诉求、一种情感积淀,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使这个文本有别于另一个文本,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让文本彰显出别样的风采,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调应是理解文本价值的前提。
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触摸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情感脉搏。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有的教师惯性地去分析“为什么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样的教学设计就破坏了这首小诗的意境。教学中应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诵读、联想等方法还原大自然的无限绿意与“盛情邀请”,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清新明快的世界。
三、内容取舍:培养习惯,凸显价值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有些孩子不会倾听,要么心猿意马,要么毫无耐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关键在于使其细心和耐心地听。只有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传达出与对方进行平等对话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小语教学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课改后的数次语文质量检测结果也表明,学生的注音、解词、修改病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错别字多,书写潦草,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偏离文本实际意图,一味地迎合学生、迎合观众、迎合某种理论而肆意曲解文本,扭曲文本中的价值取向。对于同样一个文本和同样一个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教者应抓准能彰显文本中价值的教学内容,整合文本中的价值元素,让学生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体会到文本内涵的思想价值。
如《船长》教学片断:
师:请读“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船上,一个手势他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沉入深渊。”
生:这时,哈尔威完全有机会跟着救生艇逃离‘诺曼底’号,为什么他不逃生?他是不是在逃避责任?
师:虽然沉船的责任并不在他,但高度的船长责任感,使他履行了古老的规则、神圣的规则——“人在船在,船亡人亡”的老规则。他与屈原投江、谭千秋赴死一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维护文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细节中体会到人生追求,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突发性”事件,势必会让哈尔威的形象大打折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远离浮躁与功利,还语文教学一片净土,让本真的语文根深叶茂,只有回归理性,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一、学理依据:遵循规律,凸显本色
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即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自然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学、人文素养,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铭记,我们教的是语文,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对于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应该突出它,强化它;对于那些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舍弃。
如《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就类似于我们所见的“说明文”。教学时,重点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课文中介绍的几种大自然文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大自然文字,并解读它们;同时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问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学生借助填好的表格展示自学成果。(预设:大自然文字: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它们的含义分别是:辨别方向、预测天气、了解地质变化、了解地质变迁。)
教学内容要全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文体应该是文本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文体特征提供了文本语言特色、结构安排、选材要求、表现手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文体取舍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重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所处的学段,遵循学生语言发展规律。
二、教学设计:把握基调,自然渗透
目前,被选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一种价值定位、一种心理诉求、一种情感积淀,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使这个文本有别于另一个文本,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让文本彰显出别样的风采,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调应是理解文本价值的前提。
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触摸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情感脉搏。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有的教师惯性地去分析“为什么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样的教学设计就破坏了这首小诗的意境。教学中应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诵读、联想等方法还原大自然的无限绿意与“盛情邀请”,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清新明快的世界。
三、内容取舍:培养习惯,凸显价值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有些孩子不会倾听,要么心猿意马,要么毫无耐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关键在于使其细心和耐心地听。只有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传达出与对方进行平等对话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小语教学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课改后的数次语文质量检测结果也表明,学生的注音、解词、修改病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错别字多,书写潦草,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偏离文本实际意图,一味地迎合学生、迎合观众、迎合某种理论而肆意曲解文本,扭曲文本中的价值取向。对于同样一个文本和同样一个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教者应抓准能彰显文本中价值的教学内容,整合文本中的价值元素,让学生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体会到文本内涵的思想价值。
如《船长》教学片断:
师:请读“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船上,一个手势他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沉入深渊。”
生:这时,哈尔威完全有机会跟着救生艇逃离‘诺曼底’号,为什么他不逃生?他是不是在逃避责任?
师:虽然沉船的责任并不在他,但高度的船长责任感,使他履行了古老的规则、神圣的规则——“人在船在,船亡人亡”的老规则。他与屈原投江、谭千秋赴死一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维护文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细节中体会到人生追求,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突发性”事件,势必会让哈尔威的形象大打折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远离浮躁与功利,还语文教学一片净土,让本真的语文根深叶茂,只有回归理性,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