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官营站】
达官营站是地铁7号线与在建的16号线的一座换乘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与规划中的三里河路南延交汇处。7号线车站位于交汇口东侧,呈东西走向。“营”意为“军队驻扎的地方”,还带有“聚集”的意思。达官,“鞑官”的异称,即以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供职于明帝国诸卫所内各官军之通称。如今只剩下名字的达官营,也只能从字义上去想象昔日的风景了。
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是中国辽代佛教建筑,位于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是北京现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静谧的寺庙,古老的辽塔,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饱经风霜的历史,展现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北京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天王寺。天宁寺塔始建于辽天庆九年(公元1119年),其时辽天祚帝当朝,命皇叔耶律淳主持建塔。
至元朝末年,天宁寺整个寺院毁于战火,仅余一座孤塔,直至明朝初年才被燕王朱棣下令重建,依辽代原状更换舍利塔基座砖雕,扩大寺院规模。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高僧姚广孝,退隐双塔庆寿寺,后来移居天宁寺。天宁寺西北角曾有一处院落,名为宗师府,便是姚广孝所居之地。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天王寺改名为天宁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名广善戒坛,其后改回天宁寺至今。
清初塔顶坍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天宁寺。寺中心为辽代舍利塔,塔前为山门、接引佛殿、东西配殿,塔后为三大士殿、戒坛、东西配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再次修缮天宁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天宁寺塔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前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决定恢复天宁寺为宗教活动场所。
天宁寺塔塔高57.8米,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整体结构自下而上为:基座、平座、仰莲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塔顶、宝珠、塔刹。基座呈八角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个壶门形龛,内雕狮头。上层略内收,每面为五个壶门形龛,内刻浮雕坐佛。仰莲座共三层,上承塔身,塔身四面设有半圆形券门,门两边雕有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雕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十三层塔檐逐层收减,呈现出丰富有力的卷刹。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天宁寺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不复完整的辽塔,更具沧桑之感,诉说着遥远的传奇经历,令人忍不住想象过往的风雨岁月。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NTCC),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表演最高级艺术团体之一,由两个久负盛名的原国家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于2001年12月25日合并组建。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前身之一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于1949年4月。建院至今,众多剧目在这里相继上演,其中大多数为贴近时代、贴近民众、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题材剧目,如《抓壮丁》、《李双双》、《绿房》等。
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于1956年9月,40多年来,剧院公演的剧目涉及古今中外,各种风格、流派、体裁、形式争奇斗艳,在艺术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实验特色。
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国家话剧院内的许多经典已渗入百姓的生活,令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大剧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含蓄而厚重。当舞台的帷幕缓缓拉开,演员精湛的演技,话剧动人的故事,与四周优雅精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观众更能身临其境,也更能体会到文化积淀的深厚与凝重。
达官营站是地铁7号线与在建的16号线的一座换乘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与规划中的三里河路南延交汇处。7号线车站位于交汇口东侧,呈东西走向。“营”意为“军队驻扎的地方”,还带有“聚集”的意思。达官,“鞑官”的异称,即以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供职于明帝国诸卫所内各官军之通称。如今只剩下名字的达官营,也只能从字义上去想象昔日的风景了。
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是中国辽代佛教建筑,位于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是北京现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静谧的寺庙,古老的辽塔,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饱经风霜的历史,展现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北京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天王寺。天宁寺塔始建于辽天庆九年(公元1119年),其时辽天祚帝当朝,命皇叔耶律淳主持建塔。
至元朝末年,天宁寺整个寺院毁于战火,仅余一座孤塔,直至明朝初年才被燕王朱棣下令重建,依辽代原状更换舍利塔基座砖雕,扩大寺院规模。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高僧姚广孝,退隐双塔庆寿寺,后来移居天宁寺。天宁寺西北角曾有一处院落,名为宗师府,便是姚广孝所居之地。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天王寺改名为天宁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名广善戒坛,其后改回天宁寺至今。
清初塔顶坍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天宁寺。寺中心为辽代舍利塔,塔前为山门、接引佛殿、东西配殿,塔后为三大士殿、戒坛、东西配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再次修缮天宁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天宁寺塔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前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决定恢复天宁寺为宗教活动场所。
天宁寺塔塔高57.8米,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整体结构自下而上为:基座、平座、仰莲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塔顶、宝珠、塔刹。基座呈八角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个壶门形龛,内雕狮头。上层略内收,每面为五个壶门形龛,内刻浮雕坐佛。仰莲座共三层,上承塔身,塔身四面设有半圆形券门,门两边雕有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雕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十三层塔檐逐层收减,呈现出丰富有力的卷刹。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天宁寺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不复完整的辽塔,更具沧桑之感,诉说着遥远的传奇经历,令人忍不住想象过往的风雨岁月。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NTCC),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表演最高级艺术团体之一,由两个久负盛名的原国家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于2001年12月25日合并组建。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前身之一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于1949年4月。建院至今,众多剧目在这里相继上演,其中大多数为贴近时代、贴近民众、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题材剧目,如《抓壮丁》、《李双双》、《绿房》等。
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于1956年9月,40多年来,剧院公演的剧目涉及古今中外,各种风格、流派、体裁、形式争奇斗艳,在艺术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实验特色。
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国家话剧院内的许多经典已渗入百姓的生活,令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大剧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含蓄而厚重。当舞台的帷幕缓缓拉开,演员精湛的演技,话剧动人的故事,与四周优雅精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观众更能身临其境,也更能体会到文化积淀的深厚与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