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和学习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经验。所以学生要想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就要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将从提高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量、读写一体四个角度来进行阐述,望能促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重视兴趣培养,开启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引发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理解水平的第一步。
1.音乐导入,造势
音乐和图片一样,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听觉上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心理情感的激荡,情感的自然反应就会引起兴趣的产生。所以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考虑用音乐作为引发学生阅读情感和兴趣的催化剂。当音乐特有的氛围产生时,学生便会很容易被带入学习的状态中。例如,在学习课文《2008,北京》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一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当学生听着歌置身奥运会的氛围中,回想着奥运会时那些振奋人心的精彩画面,阅读课文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2.情景交融,激绪
情景交融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式,所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就是景愈生动,情亦真切,因为看到的景象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体验。这样便能通过景象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同时更容易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选取动画片《花木兰》里的视频片段,在课前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木兰从军的背景以及木兰在军营的生活细节。这样,就会立马激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兴趣,如此,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强化方法指导,铺平阅读之路
1.略读,画虎描骨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粗略的阅读。能使用略读法的文章几乎都是逻辑性较强、结构层次较清楚的说明性散文或新闻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般只需要对这类文章各大段落的首尾主题句进行“扫描”就可以掌握整篇文章大致的内容了。然后,对自己感兴趣或觉得重要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这样的略读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2.精读,胸有成竹
精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细地读。这样的阅读法通常要求较高,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去,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既要看,也要读,既要记,更要想;可谓是“眼口手心”,缺一不可。这种类型的阅读方法一般是在学习抒情性的散文、小说或议论文的时候用得频繁。因为这样的文章通常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咀嚼和慢慢地品味,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声声入耳
所谓朗读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清楚地、带着感情色彩地把课文诵读出来。和前面的阅读法不同,这是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风格的文体的时候,要学会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带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独特的意蕴气质。比如,学生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散文的时候,要读出感情,读出散文的意境,等等。
4.默读,津津有味
默读法,是与朗读法相对的一种阅读方式。朗读,是用声音来表达文字和感情,而默读,则是大脑思维和文字的相互配合。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发出声音,但是所有的文字都在脑子里快速地过了一遍,这就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情境,从而更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完这几句话以后,慢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5.对比,越辨越明
对比阅读法就是将相同题材的各类文章、语段、语句进行对比学习,从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立意。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荷塘月色》中部分描写荷花的片段,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看两位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用的写作方法是否相同?谁选用的字词更加的生动?谁写的句子更加的形象?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素材,接触并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三、鼓励阅读扩展,以量化促质变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我国的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课外阅读的总字数应该不少于10万字。”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偏小,在如何选择课外读物的文体和风格上缺乏经验,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从而推动课外阅读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促进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和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应该在讲解课文时,就作者背景或写作背景以及文章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诗人柳宗元的生平资料并且阅读更多柳宗元的作品;在遇到国庆、“九·一八”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有关这些内容的其他文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课外的阅读比赛或读书活动,学生通过分享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和阅读后的心得以及随想来进行交流。教师最后再进行大致的评价,以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量和质量。
四、构建读写一体,将知识变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阅读是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写作又是阅读水平另一面的表现,写作即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巩固,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的目的。以下是几种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模式:
1.仿写是创作的基础
仿写是这几种模式中最基础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中精彩语句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进行体会、模仿,然后逐渐把它们内化,这就起到了增强阅读理解的水平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仿写经典、精彩的语段,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进行学习、模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摘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的好习惯,这对学生的积累和提高很有帮助。
2.续写是思维的发散
续写是最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和发散写作兴趣的方式。换句话说,续写是对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教师应该多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布置一些续写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比如,遇到那种故事情节尚有发展空间,结尾留有“余声”的课文时,就可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想象和续写。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训练法。
3.读后感是阅读的收获
写读后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练笔方式,它是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检验和对写作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在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得到自己的见解,然后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既让学生学会了表达,又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阅读可谓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刘丽玲.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2(08).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重视兴趣培养,开启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引发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理解水平的第一步。
1.音乐导入,造势
音乐和图片一样,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听觉上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心理情感的激荡,情感的自然反应就会引起兴趣的产生。所以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考虑用音乐作为引发学生阅读情感和兴趣的催化剂。当音乐特有的氛围产生时,学生便会很容易被带入学习的状态中。例如,在学习课文《2008,北京》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一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当学生听着歌置身奥运会的氛围中,回想着奥运会时那些振奋人心的精彩画面,阅读课文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2.情景交融,激绪
情景交融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式,所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就是景愈生动,情亦真切,因为看到的景象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体验。这样便能通过景象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同时更容易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选取动画片《花木兰》里的视频片段,在课前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木兰从军的背景以及木兰在军营的生活细节。这样,就会立马激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兴趣,如此,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强化方法指导,铺平阅读之路
1.略读,画虎描骨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粗略的阅读。能使用略读法的文章几乎都是逻辑性较强、结构层次较清楚的说明性散文或新闻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般只需要对这类文章各大段落的首尾主题句进行“扫描”就可以掌握整篇文章大致的内容了。然后,对自己感兴趣或觉得重要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这样的略读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2.精读,胸有成竹
精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细地读。这样的阅读法通常要求较高,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去,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既要看,也要读,既要记,更要想;可谓是“眼口手心”,缺一不可。这种类型的阅读方法一般是在学习抒情性的散文、小说或议论文的时候用得频繁。因为这样的文章通常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咀嚼和慢慢地品味,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声声入耳
所谓朗读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清楚地、带着感情色彩地把课文诵读出来。和前面的阅读法不同,这是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风格的文体的时候,要学会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带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独特的意蕴气质。比如,学生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散文的时候,要读出感情,读出散文的意境,等等。
4.默读,津津有味
默读法,是与朗读法相对的一种阅读方式。朗读,是用声音来表达文字和感情,而默读,则是大脑思维和文字的相互配合。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发出声音,但是所有的文字都在脑子里快速地过了一遍,这就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情境,从而更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完这几句话以后,慢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5.对比,越辨越明
对比阅读法就是将相同题材的各类文章、语段、语句进行对比学习,从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立意。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荷塘月色》中部分描写荷花的片段,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看两位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用的写作方法是否相同?谁选用的字词更加的生动?谁写的句子更加的形象?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素材,接触并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三、鼓励阅读扩展,以量化促质变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我国的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课外阅读的总字数应该不少于10万字。”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偏小,在如何选择课外读物的文体和风格上缺乏经验,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从而推动课外阅读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促进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和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应该在讲解课文时,就作者背景或写作背景以及文章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诗人柳宗元的生平资料并且阅读更多柳宗元的作品;在遇到国庆、“九·一八”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有关这些内容的其他文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课外的阅读比赛或读书活动,学生通过分享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和阅读后的心得以及随想来进行交流。教师最后再进行大致的评价,以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量和质量。
四、构建读写一体,将知识变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阅读是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写作又是阅读水平另一面的表现,写作即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巩固,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的目的。以下是几种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模式:
1.仿写是创作的基础
仿写是这几种模式中最基础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中精彩语句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进行体会、模仿,然后逐渐把它们内化,这就起到了增强阅读理解的水平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仿写经典、精彩的语段,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进行学习、模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摘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的好习惯,这对学生的积累和提高很有帮助。
2.续写是思维的发散
续写是最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和发散写作兴趣的方式。换句话说,续写是对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教师应该多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布置一些续写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比如,遇到那种故事情节尚有发展空间,结尾留有“余声”的课文时,就可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想象和续写。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训练法。
3.读后感是阅读的收获
写读后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练笔方式,它是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检验和对写作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在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得到自己的见解,然后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既让学生学会了表达,又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阅读可谓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刘丽玲.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2(08).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