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在1963年来到墨尔本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墨尔本的市长。”
“在我生活中的每个阶段,我都坚信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辛勤的工作来迎接挑战。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意。”
1963年,一名叫苏震西的17岁男孩子跟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那个时候他的英语很“烂”,带着浓重的广东话口音。苏家祖祖辈辈生活贫困清苦。从苏震西祖父开始,苏家先到云南昆明闯荡,到苏震西父亲一辈,才转到香港做锡生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少年时代的苏震西并没有十分远大和明确的理想,惟一知道的就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未来。有趣的是,读书果然改变了苏震西的未来。大学生活的两种看似并不经意的经历却成就了苏震西日后最成功的两份事业。
“白澳政策”时期的华人学子
1964年,苏震西进入了墨尔本大学学习。由于家中不富裕,因此从学费到衣食住行,整个大学期间,苏震西没有接受过家中的一分钱。第一周,苏震西就到一家中餐馆打杂工。那时从墨尔本市中心到机场,只有两家中餐馆,小餐馆只有20多个座位。从洗碗、洗锅到切菜、配菜,他都要做。下课后一直干到半夜,躺下去5小时就要起床去上课了。老板娘见这孩子可怜,就让他住在餐馆楼上,为的是让他多睡两小时。就这样,到12年级大学毕业考试,这个全校惟一的亚洲小孩,竟然有两科成绩是全校第一名!并拿到了科学和教育学两个学位。
除了打工的辛苦,苏震西的大学时代还饱受歧视,因为当时正是“白澳政策”时期,白人不论背景均可移民,亚洲人则不行,驱逐中国人的消息时有见报。苏震西不甘受辱,与友人一起发动了反对“白澳政策”的运动,并帮助建立了大学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联合其他华裔团体上首都堪培拉游说各个政党,还给联合国人权组织写信,这也许是亚洲移民最早挑战“白澳政策”,争取合理居留的行动。这是苏震西一生中第一次和政治“沾了点边”。
毕业后,苏震西先后在一所中学和一所大学担任教师。如果一切就此平静地延续下去,那么苏震西将会是百万华人移民中勤奋但默默无闻的一分子。然而由于是亚裔教师,苏震西时常受到困扰和侮辱,学生也经常闹事。
澳大利亚的餐饮业“大佬”
1970年,苏震西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中国餐馆。后来他有些私事要处理,就要苏震西去当餐馆的经理。由于整个大学时代,苏震西都在中餐馆打工勤工俭学,因此对中餐馆的经营已经非常熟悉。于是,苏震西白天教书,晚上去餐馆工作。当朋友回来的时候看到餐馆经营得很好,就决定把餐馆卖给苏震西。此时的苏震西已经在餐馆做了一年了,必须要决定是继续教书还是专心做生意。
苏震西看到,中华美食很受欢迎,可是当时中餐馆的经营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为了真正弘扬中华饮食文化,苏震西毅然放下教鞭,买下了朋友的中餐馆,而这个餐馆当时只有7张桌子,苏震西从此成了一名唐人街上中餐馆的厨师兼老板。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用心的服务,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和积累,苏震西在墨尔本唐人街成功创立了龙舫海鲜酒楼。它以正宗粤菜奉客,装修和服务富有传统中国文化色彩,深得中外顾客的喜爱,给墨尔本唐人街带来一片新景象,同时也奠定了龙舫饮食王国的基业。又是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龙舫饮食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它在全盛时期同时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经营30多间酒楼食肆,有员工500多人。从皮蛋瘦肉粥到龙虾鲍鱼,令吃腻了牛排烤肉的当地人士大饱口福。龙舫集团不仅成为墨尔本中餐业最大的一家,还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运通卡金锅奖、全澳饮食业大奖等等。作为澳洲墨尔本龙舫饮食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苏震西本人被授予拿破仑杰出人士奖,还曾被推举为维多利亚省饮食业协会主席。那个时候,苏震西经营着30多家酒楼,可谓“家大业大”,在墨尔本甚至澳大利亚都是“有钱有地位”的名人。到了这个地步,应该说苏震西的人生已经取得了成功,然而,早在大学时代组建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时就埋入苏震西内心的一颗种子开始发芽了,那就是对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付出。年轻时,苏震西就对澳洲华人的苦况深有体会,这奠定了日后他为澳洲华人争取权益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
做梦也没想到会做市长
其实,苏震西在做餐饮业“老大”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早在1990年时,澳洲经济大萧条,墨尔本市区的办公楼空置率破历史纪录达到35%。许多老板只能用老办法:减薪、减时间、裁人,缩小经营规模,甚至关门渡过难关。当时苏震西拥有的各种餐饮店共30家,每次经理股东们开会都怨天尤人,乱作一团。眼看大厦将倾,苏震西却坚持在市政厅兼职当了一名委员。这个工作如一个义务工作者,每年只有几千元补贴,但却有如市议员一样的机会与市长讨论城市的经营。
成功后的苏震西还经常在他的酒楼举办各类慈善晚会,不但给当地华人带来欢乐,而且将筹得款项,捐赠给肾脏基金会、骨髓移植基金会、墨尔本澳华博物馆等慈善服务机构。因为苏震西在唐人街甚至在华人中有巨大影响力,州政府派他做民族事务专员。1991年,以争取华人权益和各民族平等、实行多元文化为参政理念,苏震西第一次当选为墨尔本市中心的区议员。苏震西从此把生意全部交与家人打理,全力投入到政治中去。从1991年开始,他连续三届被选入市议会任议员。2001年,他在市长选举中击败多名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当选市长, 2004年又以极大优势成功连任,成为迄今为止墨尔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市长。
2006年6月至10月,在一个名为“城市市长”的国际组织发起的评选活动中,全球各地透过互联网参与投票的人数超过10万名,其中26%来自欧洲,24%来自北美洲,18%来自亚洲,苏震西与来自其他国家的676位市长角逐,得票1.6万张,被网民评为世界最佳城市市长。
虽然苏震西来到澳大利亚已经43年,并且成为“世界最佳市长”,但是他却是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非常注意教育子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他有过两次婚姻,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曾到中国留学。苏震西说:“他们的普通话比我说得还好。我非常以他们为荣。回想起来,生活有时候真是很有意思。当我在1963年来到墨尔本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墨尔本的市长。但是在我生活中的每个阶段,我都坚信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辛勤的工作来迎接挑战。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意。”
“在我生活中的每个阶段,我都坚信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辛勤的工作来迎接挑战。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意。”
1963年,一名叫苏震西的17岁男孩子跟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那个时候他的英语很“烂”,带着浓重的广东话口音。苏家祖祖辈辈生活贫困清苦。从苏震西祖父开始,苏家先到云南昆明闯荡,到苏震西父亲一辈,才转到香港做锡生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少年时代的苏震西并没有十分远大和明确的理想,惟一知道的就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未来。有趣的是,读书果然改变了苏震西的未来。大学生活的两种看似并不经意的经历却成就了苏震西日后最成功的两份事业。
“白澳政策”时期的华人学子
1964年,苏震西进入了墨尔本大学学习。由于家中不富裕,因此从学费到衣食住行,整个大学期间,苏震西没有接受过家中的一分钱。第一周,苏震西就到一家中餐馆打杂工。那时从墨尔本市中心到机场,只有两家中餐馆,小餐馆只有20多个座位。从洗碗、洗锅到切菜、配菜,他都要做。下课后一直干到半夜,躺下去5小时就要起床去上课了。老板娘见这孩子可怜,就让他住在餐馆楼上,为的是让他多睡两小时。就这样,到12年级大学毕业考试,这个全校惟一的亚洲小孩,竟然有两科成绩是全校第一名!并拿到了科学和教育学两个学位。
除了打工的辛苦,苏震西的大学时代还饱受歧视,因为当时正是“白澳政策”时期,白人不论背景均可移民,亚洲人则不行,驱逐中国人的消息时有见报。苏震西不甘受辱,与友人一起发动了反对“白澳政策”的运动,并帮助建立了大学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联合其他华裔团体上首都堪培拉游说各个政党,还给联合国人权组织写信,这也许是亚洲移民最早挑战“白澳政策”,争取合理居留的行动。这是苏震西一生中第一次和政治“沾了点边”。
毕业后,苏震西先后在一所中学和一所大学担任教师。如果一切就此平静地延续下去,那么苏震西将会是百万华人移民中勤奋但默默无闻的一分子。然而由于是亚裔教师,苏震西时常受到困扰和侮辱,学生也经常闹事。
澳大利亚的餐饮业“大佬”
1970年,苏震西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中国餐馆。后来他有些私事要处理,就要苏震西去当餐馆的经理。由于整个大学时代,苏震西都在中餐馆打工勤工俭学,因此对中餐馆的经营已经非常熟悉。于是,苏震西白天教书,晚上去餐馆工作。当朋友回来的时候看到餐馆经营得很好,就决定把餐馆卖给苏震西。此时的苏震西已经在餐馆做了一年了,必须要决定是继续教书还是专心做生意。
苏震西看到,中华美食很受欢迎,可是当时中餐馆的经营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为了真正弘扬中华饮食文化,苏震西毅然放下教鞭,买下了朋友的中餐馆,而这个餐馆当时只有7张桌子,苏震西从此成了一名唐人街上中餐馆的厨师兼老板。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用心的服务,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和积累,苏震西在墨尔本唐人街成功创立了龙舫海鲜酒楼。它以正宗粤菜奉客,装修和服务富有传统中国文化色彩,深得中外顾客的喜爱,给墨尔本唐人街带来一片新景象,同时也奠定了龙舫饮食王国的基业。又是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龙舫饮食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它在全盛时期同时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经营30多间酒楼食肆,有员工500多人。从皮蛋瘦肉粥到龙虾鲍鱼,令吃腻了牛排烤肉的当地人士大饱口福。龙舫集团不仅成为墨尔本中餐业最大的一家,还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运通卡金锅奖、全澳饮食业大奖等等。作为澳洲墨尔本龙舫饮食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苏震西本人被授予拿破仑杰出人士奖,还曾被推举为维多利亚省饮食业协会主席。那个时候,苏震西经营着30多家酒楼,可谓“家大业大”,在墨尔本甚至澳大利亚都是“有钱有地位”的名人。到了这个地步,应该说苏震西的人生已经取得了成功,然而,早在大学时代组建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时就埋入苏震西内心的一颗种子开始发芽了,那就是对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付出。年轻时,苏震西就对澳洲华人的苦况深有体会,这奠定了日后他为澳洲华人争取权益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
做梦也没想到会做市长
其实,苏震西在做餐饮业“老大”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早在1990年时,澳洲经济大萧条,墨尔本市区的办公楼空置率破历史纪录达到35%。许多老板只能用老办法:减薪、减时间、裁人,缩小经营规模,甚至关门渡过难关。当时苏震西拥有的各种餐饮店共30家,每次经理股东们开会都怨天尤人,乱作一团。眼看大厦将倾,苏震西却坚持在市政厅兼职当了一名委员。这个工作如一个义务工作者,每年只有几千元补贴,但却有如市议员一样的机会与市长讨论城市的经营。
成功后的苏震西还经常在他的酒楼举办各类慈善晚会,不但给当地华人带来欢乐,而且将筹得款项,捐赠给肾脏基金会、骨髓移植基金会、墨尔本澳华博物馆等慈善服务机构。因为苏震西在唐人街甚至在华人中有巨大影响力,州政府派他做民族事务专员。1991年,以争取华人权益和各民族平等、实行多元文化为参政理念,苏震西第一次当选为墨尔本市中心的区议员。苏震西从此把生意全部交与家人打理,全力投入到政治中去。从1991年开始,他连续三届被选入市议会任议员。2001年,他在市长选举中击败多名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当选市长, 2004年又以极大优势成功连任,成为迄今为止墨尔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市长。
2006年6月至10月,在一个名为“城市市长”的国际组织发起的评选活动中,全球各地透过互联网参与投票的人数超过10万名,其中26%来自欧洲,24%来自北美洲,18%来自亚洲,苏震西与来自其他国家的676位市长角逐,得票1.6万张,被网民评为世界最佳城市市长。
虽然苏震西来到澳大利亚已经43年,并且成为“世界最佳市长”,但是他却是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非常注意教育子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他有过两次婚姻,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曾到中国留学。苏震西说:“他们的普通话比我说得还好。我非常以他们为荣。回想起来,生活有时候真是很有意思。当我在1963年来到墨尔本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墨尔本的市长。但是在我生活中的每个阶段,我都坚信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辛勤的工作来迎接挑战。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