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大坑乡大洲村蜜蜂养殖党小组党员肖昌垣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星火科技二传手”,并曾多次被遂川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双带”标兵、农民增收标兵等荣誉。肖昌垣同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养殖中蜂,有着丰富的养蜂经验,作为大洲村蜜蜂产业协会和蜜蜂养殖党小组成员,他毫无保留地把养蜂经验传授给邻里乡亲。该村通过协会和党小组的带动,全村有65户农户发展了养蜂业,占农户数的50%。
一、 立足资源,培育扶持,壮大富民强村产业
大洲村位于大坑乡西北部,与井冈山下七乡、五斗江乡、堆子前镇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全村有9个自然村,131户570人,有林地面积11310亩,其中原始次生林——野桂花林地面积8000多亩。8000多亩的野桂花林地,孕育着巨大的天然蜜库。近年来,大坑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导该村大兴自然生态富民之举,以“产业+协会+党小组”模式发展养蜂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政府向国家民政部申请了蜜蜂养殖项目,蜜蜂养殖产业被列入了“十五”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为产业发展营造了大环境。同时及时出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扶持政策,对大洲村党支部党员进行分类设置管理,成立了蜜蜂养殖党小组和蜂蜜加工销售党小组,组建了蜜蜂养殖协会,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产业化发展养蜂产业,该村的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逐步脱贫致富,原来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該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实施“1235”农民增收工程先进村,并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先进单位。
二、组建协会,因势利导,推进规模经营
大洲村党支部引导组建了蜜蜂养殖协会,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养殖户为基础,以协会为载体,协会实行“五统一两不”,为会员服务。“五统一”,即统一蜂种、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全村统一养殖了中蜂,规范了蜂种管理,所有会员养殖的蜜蜂,由协会统一管理分户设放,分户指导。为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协会争取了县农业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计划,专项把养蜂技术列入教程,统一培训,统一养殖技术标准。为防止哄抬压价,协会又统一了销售价格,确保养殖户利益。“两不”即“不推诿”、“不保留”,协会会员不推诿职责,不推卸责任;不保留养殖秘密,相互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协会的服务促动,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以及蜜蜂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水平,推进了产业化经营。目前,全村养蜂户达65户,占农户数的55%,养殖大户15户,占养殖户的23%,全村养蜂1500多箱,今年上半年产蜂蜜10吨,同比增长20%,产值达25万多元,同比增长24%。
三、组织保障,辐射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大洲村党支部在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销售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党小组,通过党支部抓协会,协会联党小组,协会和党小组带养殖户的模式,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养殖户长期得实惠。蜜蜂养殖党小组以“1+1”模式即一名党员帮扶一户示范户,以及“1+3”模式即一户示范户帮扶周边三户养殖户,带动农户发展养蜂业,同时党小组党员为示范户做到“四个一”,即提供一次技术辅导,帮助一定资金扶持,加强一次横纵向联系,解决一个养殖难题,充分发挥党员上联党组织,下联养殖户的桥梁作用,搞好承诺服务。今年养殖示范户胡违贞养的蜜蜂首次发现了幼虫病,大量蜜蜂死亡,党小组党员肖昌垣知道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立即与省蜜蜂研究所所长娆继生联系,还多次前往研究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养殖业发展后,加工销售是关键。为解决蜂蜜加工销售问题,党支部一班人马合计,决定建立蜂蜜加工厂,以“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带动蜜蜂养殖业,于是大洲天然食品基地(加工厂)应运而生,2005年12正式投产。为加强与协会和养殖户的联系,党支部在加工基地成立了蜂蜜加工销售党小组,党小组党员负责联系大洲村蜂蜜销售点,同时党小组党员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全部收购基地养殖户所产蜂蜜;确保蜂蜜加工质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销量不断增加,市场稳步拓展。党小组组长何杨华密切加强与养殖户联系,保证养殖户产多少蜜就收购多少蜜,并为加工厂献计献策,注册了“华云仙”牌商标。加工后的蜂蜜投入市场后,一举成功,当前加工厂年收购基地蜂蜜50多吨,产值达18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东、南昌、赣州等地。2006年该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增收350多元,达3000元,其中来自养蜂产业的收入2200多元。
[作者简介]李小鹏,男,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乡长。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 立足资源,培育扶持,壮大富民强村产业
大洲村位于大坑乡西北部,与井冈山下七乡、五斗江乡、堆子前镇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全村有9个自然村,131户570人,有林地面积11310亩,其中原始次生林——野桂花林地面积8000多亩。8000多亩的野桂花林地,孕育着巨大的天然蜜库。近年来,大坑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导该村大兴自然生态富民之举,以“产业+协会+党小组”模式发展养蜂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政府向国家民政部申请了蜜蜂养殖项目,蜜蜂养殖产业被列入了“十五”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为产业发展营造了大环境。同时及时出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扶持政策,对大洲村党支部党员进行分类设置管理,成立了蜜蜂养殖党小组和蜂蜜加工销售党小组,组建了蜜蜂养殖协会,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产业化发展养蜂产业,该村的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逐步脱贫致富,原来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該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实施“1235”农民增收工程先进村,并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先进单位。
二、组建协会,因势利导,推进规模经营
大洲村党支部引导组建了蜜蜂养殖协会,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养殖户为基础,以协会为载体,协会实行“五统一两不”,为会员服务。“五统一”,即统一蜂种、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全村统一养殖了中蜂,规范了蜂种管理,所有会员养殖的蜜蜂,由协会统一管理分户设放,分户指导。为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协会争取了县农业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计划,专项把养蜂技术列入教程,统一培训,统一养殖技术标准。为防止哄抬压价,协会又统一了销售价格,确保养殖户利益。“两不”即“不推诿”、“不保留”,协会会员不推诿职责,不推卸责任;不保留养殖秘密,相互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协会的服务促动,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以及蜜蜂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水平,推进了产业化经营。目前,全村养蜂户达65户,占农户数的55%,养殖大户15户,占养殖户的23%,全村养蜂1500多箱,今年上半年产蜂蜜10吨,同比增长20%,产值达25万多元,同比增长24%。
三、组织保障,辐射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大洲村党支部在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销售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党小组,通过党支部抓协会,协会联党小组,协会和党小组带养殖户的模式,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养殖户长期得实惠。蜜蜂养殖党小组以“1+1”模式即一名党员帮扶一户示范户,以及“1+3”模式即一户示范户帮扶周边三户养殖户,带动农户发展养蜂业,同时党小组党员为示范户做到“四个一”,即提供一次技术辅导,帮助一定资金扶持,加强一次横纵向联系,解决一个养殖难题,充分发挥党员上联党组织,下联养殖户的桥梁作用,搞好承诺服务。今年养殖示范户胡违贞养的蜜蜂首次发现了幼虫病,大量蜜蜂死亡,党小组党员肖昌垣知道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立即与省蜜蜂研究所所长娆继生联系,还多次前往研究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养殖业发展后,加工销售是关键。为解决蜂蜜加工销售问题,党支部一班人马合计,决定建立蜂蜜加工厂,以“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带动蜜蜂养殖业,于是大洲天然食品基地(加工厂)应运而生,2005年12正式投产。为加强与协会和养殖户的联系,党支部在加工基地成立了蜂蜜加工销售党小组,党小组党员负责联系大洲村蜂蜜销售点,同时党小组党员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全部收购基地养殖户所产蜂蜜;确保蜂蜜加工质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销量不断增加,市场稳步拓展。党小组组长何杨华密切加强与养殖户联系,保证养殖户产多少蜜就收购多少蜜,并为加工厂献计献策,注册了“华云仙”牌商标。加工后的蜂蜜投入市场后,一举成功,当前加工厂年收购基地蜂蜜50多吨,产值达18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东、南昌、赣州等地。2006年该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增收350多元,达3000元,其中来自养蜂产业的收入2200多元。
[作者简介]李小鹏,男,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乡长。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