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其中体现着较高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下文主要探究如何通过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从阐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含义,丰富体育老师的民族体育知识,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我国当下高校的体育课程相对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再加上相对合理的开发,以此更好地融入当下的高校体育课堂,进而体现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对学生日常运动项目进行丰富,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民族意识,强化民族观念保持民族团结,一定程度上让广大人民对民族平等建立深刻的认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含义
对于少数人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来说,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气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其内容的丰满程度和多样化体现,可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由于年代的影响和时间的沉淀,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都是那些少数民族在不断发展前进的道路上,留下来被时代传承的优秀文化产物。除此之外,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其涉及面积较广,在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当中也能发现手术民族相关的元素和风格,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赛龙舟、抢花炮等,北方地区的骑马、射箭、摔跤、押加等,我们拿“押加”进行分析,这是藏族的一种体育项目,由于较强的地域性限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他们产生自己特有的风俗文化习惯,进而也就产生了“押加”这项传统的藏族体育项目。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传统项目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路径
(一)丰富体育老师的民族体育知识
为了更快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需要先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先让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有一个相对的认识,体会其重要程度以及巨大优势。当教师的相关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到达了一定高度后,才能更有效地带动学生组织相关体育课程。
(二)增加民族体育设施
为了让高校体育课程可以有效的实施,需要学校重视相关设施资源的开发,配置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设施或者活动,除了基本的传统体育设施以外,要加设可以帮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实时的器材,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质,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相关器材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主要就是为课程的正常实施提前做出铺垫。例如,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说,有一个叫“跳骆驼”的游戏项目,这种项目的器材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改造加工,将废旧的跨栏进行改造,将其代替游戏中的骆驼,进而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更为直接的证明当代大学生并不是“高分低能”的状态。
(三)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程模式相对单一,他们大多都存在一个问题,多数都是对西方竞技体育进行模仿,其中不仅是经济上的模仿,包括文化层面上也在被国外文化所渗透,导致在当下的体育课程当中渐渐失去了民族体育的元素,所以就需要从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通过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体会民族体育运动的具体作用和娱乐程度,最大限度地将生活和课程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当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与,一起来庆祝这个节日,让学生拓宽视野认识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认同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不断地对高校课程资源进行扩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程度,多方面多角度的让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特性的认识,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的开展当中。例如,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些体育竞技运动,像摔跤这项运动,首先让学生知道相关的基本规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先让他们了解相关民族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体会这项运动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在进行融入的过程中,因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要让这项运动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比赛性;还比如南方的一些运动项目,拿赛龙舟为例子,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体能的一项运动,在南方有很多学校在每年的五月份前后,就会举行这类活动,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各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展现自身的团队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庐陵的高跷运动,这项运动主要是当地人用来迎接新春的到来兴起的项目,其中连带还包含了当地的彩灯文化,并且高跷这项运动也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普及相关民族文化,并且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来进行体现。这类课程的有效实施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活动的参与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很大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将其合理的融入高校的体育课程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程度都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学生通过民族情感的提升,建立更稳固的爱国情怀,对我国民族团结实现繁荣富强以及强化民族凝聚力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秦华,王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搏击.武术科学,2008 (06):81–82.
[2]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01):127–128.
[3]孟峰年,李颖侠,温兵,王宏伟.新时代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使命、困境与路径——“2018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的省思[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 (03):61–66.
[4]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季浏,方千华,贾明学.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 (08):3–33.
[5]吴健,廖仲珂,盛鹏杰,剧冰纯.“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及发展探讨——以郑州大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 (11):107–108.
[6]王绍芬,余贞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体育科技,2019 (03):76–77+79.
[7]常城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30):175.
[8]梁政东.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改革探索——基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民族传统体育日的窥探[J].广西教育,2016 (27):61–63,82.
[9]徐伟军,李蕾,李英奎.对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03):364–366.
[10]陈科全,廖月荣.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意义和形式的创新性探索[J].运动,2012 (07):99–100+106.
[11]吴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03):89–91.
[12]王亚琼,李康林,王有智,孙美欣,向其英,杜波.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线促进贵州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 (02):84–87.
[13]杨伟,谢德体,李晓华,庄伟,潘卓.基于素能本位的高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03):214–218.
[14]冯霞,程彭阳子,张建豐.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研究——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 (01):41–4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我国当下高校的体育课程相对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再加上相对合理的开发,以此更好地融入当下的高校体育课堂,进而体现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对学生日常运动项目进行丰富,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民族意识,强化民族观念保持民族团结,一定程度上让广大人民对民族平等建立深刻的认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含义
对于少数人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来说,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气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其内容的丰满程度和多样化体现,可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由于年代的影响和时间的沉淀,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都是那些少数民族在不断发展前进的道路上,留下来被时代传承的优秀文化产物。除此之外,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其涉及面积较广,在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当中也能发现手术民族相关的元素和风格,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赛龙舟、抢花炮等,北方地区的骑马、射箭、摔跤、押加等,我们拿“押加”进行分析,这是藏族的一种体育项目,由于较强的地域性限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他们产生自己特有的风俗文化习惯,进而也就产生了“押加”这项传统的藏族体育项目。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传统项目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路径
(一)丰富体育老师的民族体育知识
为了更快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需要先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先让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有一个相对的认识,体会其重要程度以及巨大优势。当教师的相关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到达了一定高度后,才能更有效地带动学生组织相关体育课程。
(二)增加民族体育设施
为了让高校体育课程可以有效的实施,需要学校重视相关设施资源的开发,配置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设施或者活动,除了基本的传统体育设施以外,要加设可以帮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实时的器材,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质,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相关器材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主要就是为课程的正常实施提前做出铺垫。例如,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说,有一个叫“跳骆驼”的游戏项目,这种项目的器材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改造加工,将废旧的跨栏进行改造,将其代替游戏中的骆驼,进而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更为直接的证明当代大学生并不是“高分低能”的状态。
(三)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程模式相对单一,他们大多都存在一个问题,多数都是对西方竞技体育进行模仿,其中不仅是经济上的模仿,包括文化层面上也在被国外文化所渗透,导致在当下的体育课程当中渐渐失去了民族体育的元素,所以就需要从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通过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体会民族体育运动的具体作用和娱乐程度,最大限度地将生活和课程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当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与,一起来庆祝这个节日,让学生拓宽视野认识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认同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不断地对高校课程资源进行扩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程度,多方面多角度的让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特性的认识,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的开展当中。例如,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些体育竞技运动,像摔跤这项运动,首先让学生知道相关的基本规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先让他们了解相关民族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体会这项运动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在进行融入的过程中,因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要让这项运动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比赛性;还比如南方的一些运动项目,拿赛龙舟为例子,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体能的一项运动,在南方有很多学校在每年的五月份前后,就会举行这类活动,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各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展现自身的团队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庐陵的高跷运动,这项运动主要是当地人用来迎接新春的到来兴起的项目,其中连带还包含了当地的彩灯文化,并且高跷这项运动也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普及相关民族文化,并且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来进行体现。这类课程的有效实施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活动的参与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很大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将其合理的融入高校的体育课程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程度都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学生通过民族情感的提升,建立更稳固的爱国情怀,对我国民族团结实现繁荣富强以及强化民族凝聚力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秦华,王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搏击.武术科学,2008 (06):81–82.
[2]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01):127–128.
[3]孟峰年,李颖侠,温兵,王宏伟.新时代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使命、困境与路径——“2018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的省思[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 (03):61–66.
[4]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季浏,方千华,贾明学.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 (08):3–33.
[5]吴健,廖仲珂,盛鹏杰,剧冰纯.“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及发展探讨——以郑州大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 (11):107–108.
[6]王绍芬,余贞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体育科技,2019 (03):76–77+79.
[7]常城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30):175.
[8]梁政东.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改革探索——基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民族传统体育日的窥探[J].广西教育,2016 (27):61–63,82.
[9]徐伟军,李蕾,李英奎.对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03):364–366.
[10]陈科全,廖月荣.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意义和形式的创新性探索[J].运动,2012 (07):99–100+106.
[11]吴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03):89–91.
[12]王亚琼,李康林,王有智,孙美欣,向其英,杜波.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线促进贵州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 (02):84–87.
[13]杨伟,谢德体,李晓华,庄伟,潘卓.基于素能本位的高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03):214–218.
[14]冯霞,程彭阳子,张建豐.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研究——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 (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