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视角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环境保护的新型旅游方式,游客与从业者的环保意识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也密切影响着生态环境。当前,国内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借鉴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管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特色,有利于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7
  畜牧业是一种关乎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其生存发展需要以优质自然资源为前提。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各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借助科学的方式予以解决。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内核的新型旅游方式,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特征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如何将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融入畜牧业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生态旅游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价值与推动作用
  1.1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牧产品一直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国内畜牧业逐渐从农村家庭副业转变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看重经济发展的当代中国,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国内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步取代散养养殖,成为畜牧业的主要运营模式,并直接促进了牲畜出栏率的大幅提升和畜牧产品数量的大量增长。2)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在饲料研发、牲畜饲养、动物防疫、品种改良等环节的运用进一步拓展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畜肉、家禽、奶产品生产进入常规增长状态[1]。3)畜牧业还实现了从质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升级。4)集约化发展模式得到更大范围应用,专业的畜牧从业者数量稳步提升,畜牧业科学化发展特征更为明显,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也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1.2 生态旅游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与推动
  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无统一定论,但其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现象的价值已经广受肯定。国内外围绕生态旅游的概念主要产生了3种观点:1)生态旅游指一种同时集合了旅游与环境保护要素的新型旅游形式;2)生态旅游是一种为游客同时提供自然景观与人文风光的旅游形式;3)生态旅游是向游客提供与景区所在地风土人情相适应的游览内容的旅游形式。3种观点都认为游客与开发者都应当具备充足的环保意识及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精神,并强调环保意识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畜牧业是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产业,在生产功能之外,还兼具一定的文化和旅游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畜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旅游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价值和推动作用也得到进一步认可。畜牧业生态旅游是一種以旅游业发展思维为指导、以绿色生态畜牧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形式,它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畜牧业文化和旅游业功能的深度发挥,也使得旅游休闲和畜牧生产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融为一体,让游客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现代畜牧业的活力[2]。
  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国内的畜牧业生态旅游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1)国内的畜牧业生态旅游大多强调生态性,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自然保护意识。2)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国内畜牧业生态旅游同时兼具旅游和畜牧生产特点,且畜牧生产流程讲求环保效能,尽量避免生产过程带来的噪声、空气和水体污染。
  3)国内畜牧业的生态旅游具有突出的可持续发展特征。畜牧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易造成水、草地等资源的枯竭。生态旅游以生态思想为指导,将旅游与畜牧相结合,积极发挥产业链效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并高效利用,从而达成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效果。
  2 基于生态旅游视角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同时以经济与环保为关注要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旅游与畜牧业的有机融合。科学的规划管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有效的宣传辅助分别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动力和发展前景。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参照生态旅游业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思路与关注要点。
  2.1 科学规划和地方特色有机结合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和地方特色是两个重要的推动因素。科学规划指的是科学的指导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地方特色是指对地方优势资源的利用、彰显与发挥。将科学规划与地方特色有机结合,以形成依托地方资源的科学发展规划。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借鉴科学规划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经典思路。现代畜牧业的现代化特征较为明显,从动物养殖到产品加工全都依赖现代化手段,其优势是高效,缺点是产品同质化倾向较重。对此,要坚持科学规划,尤其是要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将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要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生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地方特色见长的畜牧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这不仅利于保证销路,更有助于品牌效应的形成。以内蒙古为例,当地草原资源丰富,出产的畜牧产品品质优异,因而广受国内市场认可,为当地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3]。可见,突出地方特色有助于保证畜牧业经济效益,调动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和人员基础。
  2.2 加强生产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生产加工导致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生产管理,减少各生产环节的环境污染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特定地区所具备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能承载的生物量也同样存在上限,这个上限被称为环境最大容纳量。各地区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客观评价其环境最大容纳量,超越环境最大容纳量的畜牧业规模会给环境带来压力,长此以往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例如,忽视环境最大容纳量的过载放牧会瓦解草原生态结构,引起草原退化,继而引发土地沙漠化并最终抑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集约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优势,能够为从业者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导致大规模养殖愈发常见。实际上,各种规模的养殖场都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型饲养场采用人工精细饲料投喂的圈养方式,饲料中的蛋白质及各种添加剂动物通常无法全部吸收,排出体外的饲料残渣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科学处理很容易污染水土资源。生态旅游指导下的畜牧业强调环境保护,看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4]。可以将饲养环节中产生的动物粪便以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转变为可用于其他类型农业生产的肥料。这样不仅增加了从业者收益,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受生态旅游的启发,可在特定种类的畜牧业中率先尝试放养式生产,使之回归生态,与环境自然相处。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增加粪便在环境中分布的均匀程度,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从提出到兴起,生态旅游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吸引了大量的参观游览者。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宣传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正是通过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游览者得以快速了解作为新生事物的生态旅游,并在接触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生成强烈的环保理念[5]。
  生态旅游主动出击展开自我宣传的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畜牧业。对畜牧业的宣传有2个侧重点:1)对畜牧产品的宣传,旨在推动产品销售;2)对现代畜牧理念的宣传,旨在为畜牧行业建立更好的社会形象。二者分别立足于畜牧业的短期与长期发展,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双重保障。同时,在宣传对象上的选择上,要重点把握两类人群:1)消费者,应向其重点宣传畜牧产品的优秀品质、地方特色和生产中已实现的流程创新;2)从业者,应向其重点宣传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生产理念。面向消费者的宣传有助于稳定畜牧业经济产值,面向从业者的宣传则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行业升级,二者对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存在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吕潇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以草地畜牧业发展支撑牧民可持续生计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4):32-34.
  [2] 陈伟生,关龙,黄瑞林,等.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2):135-144.
  [3] 韩满都拉.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與区划,2019,40(1):190-194.
  [4] 颜志辉,郑怀国,赵静娟,等.生态可持续视角下京津冀畜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2):1-5.
  [5] 刘庆伟,陈卫东.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6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2020年底脱贫攻坚顺利收官,绝对贫困在我国已被消除,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才能不斷缩小贫富差距。基于此,分析相对贫困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相对贫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72  党的十九届四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优化农村流通体系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在对淮滨县农村流通市场调研基础上,阐述淮滨县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背景、必要性;通过分析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
摘 要 我国农产品经济在互联网支撑下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因此立足当下时代背景,分析赣南脐橙销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寻求更加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赣南脐橙等农产品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赣南脐橙;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
摘 要 农村金融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前提,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 5.7软件中的连接点强度、热点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村金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研究得到3个结论:1)战略提出后,2017—2019年农村金融领域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研究高峰后呈下降趋势;2)农村金融近5年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农民收入”“风险
摘 要 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现,基层治理越向下延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薄弱,尤其是农村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芦柞镇根据基层实际,从村级治理入手,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芦柞模板”。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对策;改革;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  中图分类号:D6
摘 要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聚焦高油酸油菜产业,着力推进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和价值链增长,在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大田种植、精细加工、品牌营销和多功能开发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度实践和探索。荆门市已成为全国高油酸油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先行区。  关键词 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湖北省荆门市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森林康养产业在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中方兴未艾,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多元态势,已成为乡村林区发展和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径。在森林康养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转化和乡村经济增长点的挖掘同等重要。选取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玉屏山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案例,探讨森林康养产业在多元化经营、精细化经营和服务当地经济中的作用,并基于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森林康养产业涵盖“绿色、创新、
摘 要 近些年,农村地区越发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多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理论,但是在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方面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产业体制方面的缺陷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D
摘 要 乡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根基教育,关系到未来乡村人才发展、文化振兴及农村富美。然而,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与义务教育服务“非有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困境。基于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优化提升义务教育服务效率的策略,为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效率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河南省  
摘 要 现如今,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三农”工作的推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开展势必会调动相关国家社会资源的倾斜、相关政策体系的协调、发展目标的聚焦和社会的关注。“三农”工作配套惠农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层面强大政策协调能力及多元执行监督的保驾护航。基于此,对财政惠农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保障机制进行探析,为实现构建新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惠农政策;保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