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科学地构建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及提高其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的关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内容。让课程体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所有重要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工作需要,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现今社会,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术、具有实践能力的多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适应现代时代发展,专业的体系改革会使学生们身心愉悦,自我实践能力提升,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与改革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围绕电子产品生产、服务与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通过社会调研,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优化整合课程模块,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五模块课程体系内容。打破基于知识系统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达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后,接着就是所有课程的排序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合作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开发中的认识元器件、分析电路、制作电路板、編写控制程序、安装调试电路、维护维修等具体过程为导向,渗透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强调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突出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领域公共平台课程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及重新排序,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注意事项
(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统一、规范。经科学程序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具有统一性、广泛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课程体系才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为保证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和准确性,教委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或大型企业)进行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关的考试标准和题库的建设。同时,教委还应委托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或行业联合会)来承担考试和质量评估的任务,考试的独立性是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客观性的基本保证。
(二)规范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实训条件。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即“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国家还规定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来构建。因此,在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中不但应分阶段明确各类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对相关实训中心的配置、运行及管理方法有明确的规定。
(三)顶岗实习内容要求及技能培养目标纳入专业课程体系。顶岗实习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须的一个过程,但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这也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最需要加强的一个环节。由于企业生产计划的限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客观上很难全方位接受系统性的能力培养,而许多高职学院在学生下企业时也并没有制定针对顶岗实习实践过程的系统要求及管理办法。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将顶岗实习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过程管理。
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首先,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办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改革中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大力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工作技能水平。其次,重在产、学、研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在学生中实施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大力采用“导师制”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个体专业定位,增设一些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选修课。最后,重在教学内容创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重在教学内容创新,对学生将来从业岗位知识能力的需要,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各个阶段的课程整合,突出培养岗位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使得我们必须以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子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霞,刘学伟,韩宝如.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74-75.
[2]辛健.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2:94-96.
[3]王远飞,徐翠娟.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数码世界,2016,03:70.
[4]邱文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探索与改革[J].时代教育,2013,15:202.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现今社会,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术、具有实践能力的多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适应现代时代发展,专业的体系改革会使学生们身心愉悦,自我实践能力提升,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与改革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围绕电子产品生产、服务与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通过社会调研,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优化整合课程模块,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五模块课程体系内容。打破基于知识系统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达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后,接着就是所有课程的排序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合作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开发中的认识元器件、分析电路、制作电路板、編写控制程序、安装调试电路、维护维修等具体过程为导向,渗透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强调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突出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领域公共平台课程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及重新排序,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注意事项
(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统一、规范。经科学程序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具有统一性、广泛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课程体系才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为保证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和准确性,教委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或大型企业)进行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关的考试标准和题库的建设。同时,教委还应委托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或行业联合会)来承担考试和质量评估的任务,考试的独立性是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客观性的基本保证。
(二)规范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实训条件。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即“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国家还规定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来构建。因此,在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中不但应分阶段明确各类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对相关实训中心的配置、运行及管理方法有明确的规定。
(三)顶岗实习内容要求及技能培养目标纳入专业课程体系。顶岗实习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须的一个过程,但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这也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最需要加强的一个环节。由于企业生产计划的限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客观上很难全方位接受系统性的能力培养,而许多高职学院在学生下企业时也并没有制定针对顶岗实习实践过程的系统要求及管理办法。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将顶岗实习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过程管理。
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首先,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办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改革中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大力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工作技能水平。其次,重在产、学、研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在学生中实施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大力采用“导师制”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个体专业定位,增设一些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选修课。最后,重在教学内容创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重在教学内容创新,对学生将来从业岗位知识能力的需要,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各个阶段的课程整合,突出培养岗位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使得我们必须以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子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霞,刘学伟,韩宝如.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74-75.
[2]辛健.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2:94-96.
[3]王远飞,徐翠娟.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数码世界,2016,03:70.
[4]邱文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探索与改革[J].时代教育,2013,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