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问题是引发思维的“触发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物理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就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呢?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问题意识
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愿意学习物理,热爱物理,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载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思考的习惯,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物理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热机》时,可以利用课前“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结合“热机”这一内容的重点,为学生设计好“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导学问题、知识链接和导学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新课的重难点进行思考、提问,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知識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自我预习反思的过程,然后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课堂学习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思考提问,及课堂上探讨学习,有效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提升学习实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内容都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设计有效的“预学案”,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物理预习更高效。
二、在具体情境中培养问题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获得新知识。基于此,教师的任务一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二是为学生及时提供处理相关问题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1)结合原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很多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及生活经验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物体的密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创设情境,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同时还能引入新知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学生会提出:“如何区别煤油和酒精?”“怎样区分铜块和铝块?”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再组织学生对这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引出密度这一新概念,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2)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合适的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林江海积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尽可能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可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在冰雪天气里,出现汽车打滑、行人摔倒的情境。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一位学生甚至还提出了“如果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会是怎样”这一问题,这说明了学生能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然后,再给学生展现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摩擦力:有野外生存中的钻木取火;有越野车的车轮为什么比一般轿车宽厚;在冬天结冰的路上,汽车行驶时,为什么要在车轮上加铁链,等等。学生看完视频后就可以分析这些现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和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思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将实际生活场景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假设,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借助问题习得更多知识。
三、在实验操作中培养问题意识
物理这门课,定理和公式非常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讲解很难理解。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针对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下分子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获得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还存在斥力。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增加了一些自主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有了操作体验,因此就能够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分子与分之之间有引力,那么破碎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我复原?而这样自由度较高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变得更加有乐趣。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对相关的物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物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质疑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物理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就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呢?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问题意识
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愿意学习物理,热爱物理,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载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思考的习惯,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物理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热机》时,可以利用课前“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结合“热机”这一内容的重点,为学生设计好“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导学问题、知识链接和导学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新课的重难点进行思考、提问,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知識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自我预习反思的过程,然后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课堂学习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思考提问,及课堂上探讨学习,有效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提升学习实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内容都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设计有效的“预学案”,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物理预习更高效。
二、在具体情境中培养问题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获得新知识。基于此,教师的任务一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二是为学生及时提供处理相关问题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1)结合原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很多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及生活经验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物体的密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创设情境,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同时还能引入新知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学生会提出:“如何区别煤油和酒精?”“怎样区分铜块和铝块?”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再组织学生对这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引出密度这一新概念,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2)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合适的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林江海积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尽可能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可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在冰雪天气里,出现汽车打滑、行人摔倒的情境。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一位学生甚至还提出了“如果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会是怎样”这一问题,这说明了学生能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然后,再给学生展现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摩擦力:有野外生存中的钻木取火;有越野车的车轮为什么比一般轿车宽厚;在冬天结冰的路上,汽车行驶时,为什么要在车轮上加铁链,等等。学生看完视频后就可以分析这些现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和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思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将实际生活场景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假设,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借助问题习得更多知识。
三、在实验操作中培养问题意识
物理这门课,定理和公式非常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讲解很难理解。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针对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下分子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获得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还存在斥力。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增加了一些自主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有了操作体验,因此就能够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分子与分之之间有引力,那么破碎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我复原?而这样自由度较高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变得更加有乐趣。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对相关的物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物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质疑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
参考文献
[1]李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6(5).
[2]牛聪.浅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