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数学教学语言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下面,笔者将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等:所以教师对有关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声言的规范.一方面要语音的规范,即讲课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更不能说白字。如,“矩形”的“矩”不能读成“扣”,它的标准读音应是“ju”,还有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和余弦的“弦”,有的同学把它读成“xuan”,它的标准读音应是“xian”。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或者随意“挪用”一些相近概念,如:把—ax读作“负a的平方”,把sin2x读作“sin平方x”,这样会使学生得出多种结论,即根据你的读法学生会写出多个表达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
  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对此,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评价说,符号“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它依靠听觉来感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聆听的习惯,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
  另外,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初中学生的年龄虽然比小学生要大一些,心理上也较成熟一些,但在语言的许多方面有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些习惯,语言思维的速度与高中生相比还是要慢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认为,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限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些数学概念不能象在高中或大学里那样十分严密地叙述,否则,就有可能会使学生因为听不明白而生厌,如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函数的取值区间与高中是有所区别的,还有对一些概念的叙述初中与高中也是有不同的。
  三、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例如,笔者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成就时,语气是庄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显得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以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声音应大一点,语气放重一点,以让学生引起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急促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以便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课堂教学不再满足于结论的传授,更注重过程的生成和学习。与之相适应,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从“讲授式”走向“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主,以学生为参照对象,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
期刊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冒丙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英语这门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激趣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实效性。  一、巧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所以对于一堂课能否顺利开展,引入入胜的导入尤为重要。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
期刊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
期刊
学校的单位是班级,班级的领导是班主任。班主任肩负着组织、教育、领导、实施等各种责任,是学校、家长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把爱心根植于学生心田的播种者,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对当好农村中学班主任,特别是当好一个优秀班主任,积累了点经验,与大家交流。一、打铁要靠本身硬,具备“三素质”  其一,思想素质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提高个人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这是其它素质的支柱和精髓,是班主任
期刊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川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此后,这一思想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继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
期刊
教育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使命。我们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总方向,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因校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快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其中,教育观念的更新对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一、以往应试教育中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具体表现如下:1.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家长、社会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总是用分数作为主要的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但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离上述目标相差甚远,除了受教学设备条件,家长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外,与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一定关系。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曾经提出:智力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九种:(1)言语-语言智
期刊
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素材性课程资源丰富的特点,如何依据新课程理论、地哩学科特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开发地哩校本课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是得出
期刊
扩散是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一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布朗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确立的实验基础和依据,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是我们直接能够看到或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正是通过分析这种宏观现象的成因而得出分子运动的特征的,但是,对扩散现象究竟能够证明分子运动的那些特征,在现行的一些参考书和教材中说法不一,导致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及相关的习题时往往难以分析作答。下面先列举几个例题及解答结果:  例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