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地处我国西部重镇兰州,濒临黄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甘肃省惟一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应用型化工科研单位。
化工院前身为兵器部214所,是我国惟一的高能炸药研制科研院所。1984年9月,兵器部内部结构调整,214所大部分技术骨干并入兵器部某所,剩余人员成立了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科研方向调整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民用炸药与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及人们固有思想观念等种种原因,化工院无论员工待遇还是业务水平和以前比有天壤之别。该院领导认识到:不改革就没出路,不改革就不能发展。1993年底,化工院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承包经营,用人制度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方式,分配上实行工资和效益挂钩,奖金和利润挂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1994年至1998年,化工院走过了一条较平稳的路,但年收入却始终在四五百万元徘徊。
到1998年,以李鸿洲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再次提出:要想看到我们的未来,就必须发展壮大,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台事办的帮助下,化工院和台湾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效光固引发剂产品。但是,由于台湾公司对大陆的科研开发,水平不了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要求化工院在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实验室重复验证和中试生产,拿出合格的产品,如果成功,就合作下去。
这对于化工院来说,却实是一个千载难逢却又不太容易的机会。于是,化工院内上下齐动员,科研人员吃住在实验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130余次实验和59批中试后,终于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这一举动,无疑让台湾公司无比佩服和信任。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工艺,产品收率显著超过了文献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化工院考虑到自身处于内地,科技信息闭塞,市场开拓能力差、缺少产业化资金的弱点,提出与台湾公司共同组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资公司,以研制、生产、销售高效光固引发剂和其他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为建厂宗旨。
1999年4月,合资公司注册成立,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出口创汇已由1999年的32万美元增至2001年的300万美元,翻了近十倍,成为兰州市的出口创汇大户。
在与台湾公司的合作中,化工院不是局限于当前利益,而是把眼光放在长远的合作上,放在利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上。化工院也曾有人提出,台湾公司已在销售中赚了商业利益,我们与它合作,是不是人家赚了大头,我们吃了亏。但化工院的领导坚持一个观点,要对外合作就要使人家有钱赚。合作双方各算各的帐,只要能促进化工院的发展,能给我带来效益,我们就要合作下去,使双方在合作中达到双赢。
化工院建设18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它的发展历程说明,科研院所只有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创出一片光明的天地,搞好内部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也才有了对外合作的基础。
从化工院的情况联想到甘肃省其他科研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长处和不足。长处是科研能力强,也有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但由于甘肃省经济不发达,高科技产品市场有限,对市场信息反映不灵敏,市场开拓能力差,缺少成果转化资金。要想使科研院所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开门办院(所),把眼光放到对外合作上去,放到国际市场上去,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依靠他人长处和自身长处的结合,以高出一筹、领先一步的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加快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同时,在让合作者得到利益的同时,应积极吸纳对方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否则市场在别人手中,对方若不能受到牵制,一旦不合作,我们就会遭受损失。化工院的思路是正确的,意识是超前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化工院前身为兵器部214所,是我国惟一的高能炸药研制科研院所。1984年9月,兵器部内部结构调整,214所大部分技术骨干并入兵器部某所,剩余人员成立了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科研方向调整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民用炸药与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及人们固有思想观念等种种原因,化工院无论员工待遇还是业务水平和以前比有天壤之别。该院领导认识到:不改革就没出路,不改革就不能发展。1993年底,化工院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承包经营,用人制度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方式,分配上实行工资和效益挂钩,奖金和利润挂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1994年至1998年,化工院走过了一条较平稳的路,但年收入却始终在四五百万元徘徊。
到1998年,以李鸿洲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再次提出:要想看到我们的未来,就必须发展壮大,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台事办的帮助下,化工院和台湾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效光固引发剂产品。但是,由于台湾公司对大陆的科研开发,水平不了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要求化工院在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实验室重复验证和中试生产,拿出合格的产品,如果成功,就合作下去。
这对于化工院来说,却实是一个千载难逢却又不太容易的机会。于是,化工院内上下齐动员,科研人员吃住在实验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130余次实验和59批中试后,终于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这一举动,无疑让台湾公司无比佩服和信任。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工艺,产品收率显著超过了文献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化工院考虑到自身处于内地,科技信息闭塞,市场开拓能力差、缺少产业化资金的弱点,提出与台湾公司共同组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资公司,以研制、生产、销售高效光固引发剂和其他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为建厂宗旨。
1999年4月,合资公司注册成立,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出口创汇已由1999年的32万美元增至2001年的300万美元,翻了近十倍,成为兰州市的出口创汇大户。
在与台湾公司的合作中,化工院不是局限于当前利益,而是把眼光放在长远的合作上,放在利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上。化工院也曾有人提出,台湾公司已在销售中赚了商业利益,我们与它合作,是不是人家赚了大头,我们吃了亏。但化工院的领导坚持一个观点,要对外合作就要使人家有钱赚。合作双方各算各的帐,只要能促进化工院的发展,能给我带来效益,我们就要合作下去,使双方在合作中达到双赢。
化工院建设18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它的发展历程说明,科研院所只有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创出一片光明的天地,搞好内部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也才有了对外合作的基础。
从化工院的情况联想到甘肃省其他科研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长处和不足。长处是科研能力强,也有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但由于甘肃省经济不发达,高科技产品市场有限,对市场信息反映不灵敏,市场开拓能力差,缺少成果转化资金。要想使科研院所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开门办院(所),把眼光放到对外合作上去,放到国际市场上去,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依靠他人长处和自身长处的结合,以高出一筹、领先一步的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加快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同时,在让合作者得到利益的同时,应积极吸纳对方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否则市场在别人手中,对方若不能受到牵制,一旦不合作,我们就会遭受损失。化工院的思路是正确的,意识是超前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