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往往不可收拾。在这方面,教训很多:老年人舍不得开灯摔成骨折,吃残羹剩饭屙坏肚子;年轻人抢红灯酿成人身事故,玩笑话变为惨烈命案,都是“过”。例如这位女演员,事业一帆刚顺,名牌堆身,被宠爱得太“过”,以至于得意忘形,行为不检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过犹不及”,即使是做好事也要量力而行。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的故事很生动。鲁国有法律:谁发现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回来,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和奖励。子路把鲁国人救赎回来,却拒绝国家对他的补偿,孔子批评他:“你带头不要国家的补偿金,虽然很高尚,但是今后就没有鲁国人再肯救赎落难的同胞了。”想想看,救赎奴隶需要真金白银,路上还要照顾他住宿穿衣吃饭,倘若没有国家补偿,几个人能负担得起?如果子贡受奖,能带动很多人仿效,这种集体效应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岂不是比孤家寡人行善积德好得多?相比之下,子路救了失足落水者的命,此人牵了牛来感谢他,他接受了,孔子夸奖他做得好,说今后救人于水火的义士会多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倡导善恶有报的人生观。
  奖善惩恶仅仅是手段,是为了社会整体进入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倘若人们为官而官,为战而战,为孝而孝,为学而学,就很容易迷失自我。高考失利的学生整日泡在网吧,游戏人生,懵懵瞳懂,他不懂得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健全品格,完善自我,而不是自暴自弃。孝感天下,儒家之先,有的人就过分表演,披麻戴孝玩抖音,哭哭啼啼言感恩。且看孔子论孝道,他以舜为例,说舜的父亲轻轻地打他,他就乖乖地忍受,假如父亲恶狠狠地打他,他抬腿就跑(“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生存是第一位的,管它什么父命难违!解放战争中常胜将军韩先楚,号称旋风司令。他的部队急行军速度快,兵临城下,敌人还没有发觉。城里只有敌人一个营,且有大批武器装备。他当机立断,决定马上打下来,带部队到城里吃午饭,果然成功,这就是“定边大捷”。当时上级领导让他绕过这座县城,而他果断出击,不但缴获颇丰,而且铲除了后顾之忧。这就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论是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不会过犹不及。
  “人间正道是沧桑”,刑罚过重,秦二世而亡;劳役过繁,隋炀帝灭国;官员过滥,大明朝告终;闭关锁国,老慈禧割地赔款。过犹不及,为政,不要走极端,做人,不要钻牛角尖。须明白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在这里还是讲一点中庸之道。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中庸之道含有辩证思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安分守己,避免畸轻畸重忽左忽右,顺应了客观规律。中庸,中用也,具体事物具体对待,遵从可持續性发展的原则,就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把好事做好。
  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历数古代中国帝王,人们似乎更容易记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一些雄主,而很少提及像宋仁宗这样的所谓“弱君”。其实,恰恰因为仁宗们之仁,“弱君”们之“弱”,才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当然,昏聩无能之君不在此列。  说宋仁宗文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次,仁宗宠幸了他心爱的妃子,结果引得郭皇后醋坛打翻,居然动手在仁宗颈项上抓出几道血痕。皇帝本有三宫六院,宠幸于谁都是正常事。郭皇后如此作为,显然是
期刊
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一些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越来越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有关性言行的恶意取闹。闹新娘,闹新郎,不够,再闹伴娘,闹伴郎。有的新娘、伴娘由于不堪忍受众宾客的肆意调戏侮辱,而最终选择了死,大好的喜事竟然变成了丧事。  想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倡导新风新俗,结婚习俗比较健康、朴素,也十分喜庆。那时,结婚行礼如仪后,“闹洞房”至多就是让新婚夫妇讲恋爱经过,给来宾点烟、送糖果送茶水,至多来一个
期刊
“月饼节”(正名、大号中秋节也)过后,忽然又想起那个“送月饼”故事了:某女演员初出茅庐时,年年“月饼节”给师傅送月饼。师傅呢,心安理得竞成了习惯——年年不买月饼,年年等着她送。但这年,女演员或许忘了、或许有事儿、或许……反正她师傅在家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秋节深夜,也没来。  唉,唉!这位师傅,忒不懂此一时彼一时之理儿,自寻烦恼、自找没趣儿,就怨不得别人了。  此一时,彼一时,源自《孟子》一书。现代
期刊
“某領导的成绩”等十一则
期刊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宝钗等人商议结社吟诗,大家取别号。宝钗对宝玉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其实,荣宁二府中,富贵闲人何止宝玉一人?达官贵人,公子小姐,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多了去了。富贵又有闲,难免多愁善感,疾病缠身。如王熙凤与贾琏
期刊
打开朋友圈、微博,每天充斥其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秀和晒。在这些秀和晒之中,最辣眼睛的便是各种秀恩爱,好像自己的幸福和美满人间独有,唯恐天下人不知,不晓。  只是,在这些秀恩爱的幸福的人们之中,打脸的事情却不解风情地也在常常发生——昨天还在秀恩爱,今天“幸福美满”却已经灰飞烟灭,人去楼空。  比如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称F爷的F姓女星,今夏就已经和L姓男友分手。这对影坛超级大腕情侣的分手引得瓜友们一片聒
期刊
头发的功用,有生理上的,更有审美上的,一头浓密的头发,给人健康和活力的良好印象,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着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人的头上“动土”,把个人的意志化作一纸命令,集体剪去一干人的头发。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每到开学季,都会有一大批初一或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被剪去头发。最主要的是女生,有些女孩,从出生起就留了长发,到升入初高中的时候,却被
期刊
中国人过的节日说起来多数是吃节,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盒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总之哪个节日也离不开吃。我想,不论每个节日吃什么有什么样的讲究,总之,说的好听点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中国人曾经叫穷日子逼过,平常没啥可吃,趁过节解解馋罢了。现在生活好了,但历史上就是这么过的,已形成了习惯,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了。  既然是以吃为主,那么普通百姓们送礼
期刊
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读书,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向老舍的母亲表示,明天你就把孩子送去读书;至于学费、书费等不用她操心,都由他来承担。  这位好心的刘大爷,无疑是位善人,也是老舍
期刊
大疫当前,良知亦可染“病毒”。这种“病毒”,长期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一俟环境吻合,便可发作,姑且称之“新型惯状病毒”。此“病毒”可吞噬良知,击碎公德法律意识。“病毒”发作,能垢蔽心智,习惯性怀疑、习惯性逆反心理发飙——人指东,他向西;让打狗,他撵鸡。那么,何以至此?   疫情爆发以来,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累计增加。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很猖獗,人与人的传染随时随地均可发生。凡具良知者,只要旅居过疫情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