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在不同的地域内分布也极不均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长时间的掠夺式开发更是为我国自然资源带来一定压力,并由此引发了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囊括了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在内的一系列资源,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或为形成周期较长的可再生资源。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理应予以保护,但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肆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引发严重资源危机。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资源枯竭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正常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条件。人们之所以能在原始农耕社会中就地取材,依山傍水,构建木质房屋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可以挖掘出石油、煤炭,能够步入文明社会,也都是依赖于大自然的伟大贡献。因此,需要人类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关注。由于我国当前阶段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针对企业和工厂展开规范化管理,以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力度。
我国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观察古今中外的社会实践,可以发现,社会得以顺利发展的年代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阶段,因此,需要人类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规律,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尽管我国一直努力追求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未曾忘记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我国提高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视,通过有关措施,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保障[1]。
二、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冲突
2.1 自然环境破坏和维持生态整体性的冲突
自然资源是人类得以正常生活,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对自然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许多地区面临着过度开垦、用水过量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含了六个重要要素,如岩石、水、大气等。如果其中某个要素遭到了破坏,就会造成其他5个要素出现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不同的要素之间彼此协调、彼此作用,共同打造了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在此背景下,如果有任何一个要素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就会限制整体生态的发展,引发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整体性冲突[2]。
2.2 生态资源利用及保护之间的冲突
人类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激发了我们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然而,由于人们通常采取开发在前、保护在后的方式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基于此,必须通过治理的方式才能恢复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尽管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是由于在我们保护资源的时候,社会并没有停止发展,自然资源仍在被持续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措施以解决生态资源利用及保护之间的冲突。
2.3 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冲突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当下的消耗速度利用资源,并且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就会导致自然资源在未来的55年内被耗尽。自然资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形成过程,但是只能供人类使用几年,同时,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增加,导致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扩大。尽管自然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与人口的增长时间相比,自然资源生成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因此,必须提出一定措施解决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冲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 增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之间的冲突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产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需要有大量的资源为生产活动提供支撑。如果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就会引发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基于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切实解决增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之间的冲突,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3]。
三、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资源保护及环境建设意识
为了让“五大发展”理念得到切实发展,让节约、集约能源资源消费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必须提高社会公众、机构和企业等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第一,需要提高对旧有产业结构的创新力度,以促进能源资源生产、利用及消费模式的转变,让资源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讓资源利用机制得到有效发展;第二,需要提高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将法律机制进行完善,制定明确的行业内部标准,让我国环保事业实现规范发展。
3.2 加大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
提高对于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重视,既可以让被破坏的环境得到还原,也可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和预防,以免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破坏,让自然环境的整体质量得到稳步提升。需要在环境修复工程中提高对于生态不稳定地区屏障的保护力度,借助形式多样的生态廊道,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清晰的城镇开发边界,通过强硬的指标展开对于以上内容的规定,以促进修复工程效率提升。我国具有辽阔的领土面积,不同区域之间在环境问题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我国北方城市中普遍存在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理念,让公众得以高效利用环境资源,与城市绿化措施相结合,有效降低污染排放;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地区,需要提高国土绿化力度,借助植物栽培,让土壤的稳固性得到切实提升,有效降低土地沙漠化的风险。
3.3 打造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可以建立专门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同时,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在机构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责任人进行严厉惩罚,切实提升违法成本。资源利用问题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将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4]。
结束语: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充分彰显了人类经济活动过度的风险,为解决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以有效解决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问题。同时,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以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功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危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邢一明,马婷,舒航, 等.泰山保护地生态资产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20,39(3):193-200.
[2]莫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J].环境与发展,2018,30(12):184-185.
[3]刘书侨.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19,000(002):98-99.
[4]范玉英.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2(09):203-203.
作者单位:1.山东省巨野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2.山东省巨野县农业农村局 3.巨野县开发区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囊括了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在内的一系列资源,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或为形成周期较长的可再生资源。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理应予以保护,但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肆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引发严重资源危机。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资源枯竭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正常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条件。人们之所以能在原始农耕社会中就地取材,依山傍水,构建木质房屋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可以挖掘出石油、煤炭,能够步入文明社会,也都是依赖于大自然的伟大贡献。因此,需要人类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关注。由于我国当前阶段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针对企业和工厂展开规范化管理,以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力度。
我国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观察古今中外的社会实践,可以发现,社会得以顺利发展的年代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阶段,因此,需要人类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规律,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尽管我国一直努力追求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未曾忘记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我国提高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视,通过有关措施,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保障[1]。
二、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冲突
2.1 自然环境破坏和维持生态整体性的冲突
自然资源是人类得以正常生活,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对自然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许多地区面临着过度开垦、用水过量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含了六个重要要素,如岩石、水、大气等。如果其中某个要素遭到了破坏,就会造成其他5个要素出现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不同的要素之间彼此协调、彼此作用,共同打造了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在此背景下,如果有任何一个要素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就会限制整体生态的发展,引发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整体性冲突[2]。
2.2 生态资源利用及保护之间的冲突
人类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激发了我们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然而,由于人们通常采取开发在前、保护在后的方式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基于此,必须通过治理的方式才能恢复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尽管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是由于在我们保护资源的时候,社会并没有停止发展,自然资源仍在被持续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措施以解决生态资源利用及保护之间的冲突。
2.3 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冲突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当下的消耗速度利用资源,并且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就会导致自然资源在未来的55年内被耗尽。自然资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形成过程,但是只能供人类使用几年,同时,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增加,导致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扩大。尽管自然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与人口的增长时间相比,自然资源生成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因此,必须提出一定措施解决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冲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 增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之间的冲突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产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需要有大量的资源为生产活动提供支撑。如果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就会引发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基于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切实解决增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之间的冲突,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3]。
三、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资源保护及环境建设意识
为了让“五大发展”理念得到切实发展,让节约、集约能源资源消费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必须提高社会公众、机构和企业等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第一,需要提高对旧有产业结构的创新力度,以促进能源资源生产、利用及消费模式的转变,让资源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讓资源利用机制得到有效发展;第二,需要提高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将法律机制进行完善,制定明确的行业内部标准,让我国环保事业实现规范发展。
3.2 加大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
提高对于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重视,既可以让被破坏的环境得到还原,也可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和预防,以免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破坏,让自然环境的整体质量得到稳步提升。需要在环境修复工程中提高对于生态不稳定地区屏障的保护力度,借助形式多样的生态廊道,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清晰的城镇开发边界,通过强硬的指标展开对于以上内容的规定,以促进修复工程效率提升。我国具有辽阔的领土面积,不同区域之间在环境问题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我国北方城市中普遍存在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理念,让公众得以高效利用环境资源,与城市绿化措施相结合,有效降低污染排放;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地区,需要提高国土绿化力度,借助植物栽培,让土壤的稳固性得到切实提升,有效降低土地沙漠化的风险。
3.3 打造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可以建立专门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同时,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在机构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责任人进行严厉惩罚,切实提升违法成本。资源利用问题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将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4]。
结束语: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充分彰显了人类经济活动过度的风险,为解决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以有效解决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问题。同时,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以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功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危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邢一明,马婷,舒航, 等.泰山保护地生态资产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20,39(3):193-200.
[2]莫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J].环境与发展,2018,30(12):184-185.
[3]刘书侨.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19,000(002):98-99.
[4]范玉英.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2(09):203-203.
作者单位:1.山东省巨野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2.山东省巨野县农业农村局 3.巨野县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