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努力把华坪县建设成为丽江市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排头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前提下,金融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带动农户增加种养收入,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笔者以华坪县为例,就金融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谈点建议。
一、华坪县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末,华坪县共有龙头企业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初步形成了芒果、茶叶、瓜菜、生猪、肉鸭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全县共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0.5万亩、无公害鲜玉米生产基地0.7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0.7万亩、绿色食品芒果生产基地1万亩。有鲜玉米布丁酥、乌木春绿茶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芒果、雨台山绿茶等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金川红玉”、“乌木舂”品牌获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达6097万元,带动种植基地面积13.76万亩,带动农户数18675户;养殖基地规模2万头(只),带动农户2280户。从农业产业化总体看,初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体看来,华坪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一)交通便利
华坪县距四川攀枝花市中心仅74公里,已开工建设的丽攀高速公路和规划筹建中的昭—攀—丽铁路也将从华坪过境,为物资运送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了较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气候适宜
华坪县地处亚热带,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达303天,且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三)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而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华坪县又是滇西人川必经之地,这为本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财政,金融扶持龙头企业概况
2008年华坪县恒华农林综合开发公司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2009年和2010年华坪县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共获得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
截至2010年底,华坪县金融机构投向龙头企业的贷款余额达5212.51万元。华坪金芒果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400万,顺利解决了流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开发速冻芒果浆、芒果饮料、果脯以及芒果腌菜等一系列绿色生态食品,其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销售利润200余万元。该公司的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全县10余万亩芒果进入盛果区的销售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芒果深加工企业,华坪县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底借款余额达2000多万元,通过信贷资金扶持,该公司建起了7个茶叶加工厂,公司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引导农民不断改善茶叶种植技术,全年茶叶总产值达到1075万元,实现利润87万元,成为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到去年,华坪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4860亩,种茶农户从最初的45户发展到4024户,茶叶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华坪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通过信贷资金扶持,华坪县顺翔家禽养殖公司每年销售成品肉鸭7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养禽规模最大的养殖专业户,并成立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牧公司,在这家公司的带动之下,肉鸭养殖户发展到20多家。
三、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1.虽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有所增强,但每年仅有一两家农业企业获得财政扶持资金,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2.近年金融机构出台一些支持“三农”的优惠政策。对“三农”的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贷款仍较困难。以华坪县2010年末为例,全县有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100家左右,而获得贷款融资的仅有7家。
(二)商业银行运营机制与农业产业化投入需求模式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项目在经营初期具有投入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基于风险和收益比较,商业银行更愿意把信贷资金投入到风险小、见效快的建设项目上,真正投入到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资金十分有限。而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模式的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华坪县无营业网点,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企业融资担保抵押落实难
农业企业主要以加工、营销农副产品为主,固定资产不多,而农村土地又不能作为抵押,因此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难在担保抵押。由于担保抵押难以落实,许多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只能以个人名义取得小额贷款,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
(四)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与现行信贷产品不匹配
一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在融资需求方面需要有期限长、利率低的农业贷款来扶持,而金融机构对中长期项目放贷谨慎、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偏高,农业企业发展初期利息负担较重;
二是一些农业企业负责人对金融产品缺乏了解,认为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五)缺乏农业保险,农业贷款风险高
目前华坪县开办的农业保险仅有能繁母猪保险和农村房屋保险,而其他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籽会引发贷款风险。如:1995年华坪县芒果开发公司向农行贷款468.5万元用于芒果种植,因1997年、1999年两次遭遇特大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25万元,致使该公司无力归还贷款本息,至2008年5月31日欠本息累计达1010万元;又如华坪县曾发生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瘟疫,养殖业遭沉重打击,明华养殖公司计划年出栏量达到上万头,预计成为本市最大的养猪企业,但经受瘟疫后损失过大影响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几点建议
(一)调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完全的市场化不利于农业产业投入,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才能够促进其发展。一是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加强配合,推出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将财政直接拨款转变为通过金融机构发放专项支农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把对集中在一两家龙头企业的拨款转化为对多家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从而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措施的效果;二是由于政策性农业贷款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等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建议农业发展银行增设机构网点,拓宽业务领域,扩大贷款规模。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大中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向县域延伸服务、设立网点,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机构应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增强服务功能,创新贷款品种,满足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不同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利率定价不易过高,注重长远发展,逐步向村镇银行过渡。
(三)完善农业信贷服务
一是创新担保模式。继续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推广力度,探索办理农产品订单质押贷款等业务。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出既方便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又能控制风险的信贷模式;
二是放宽涉农贷款审批权限。建议国有商业银行给予县级机构较为灵活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基层行自主权、增强业务营销的主动性,促进基层机构发展业务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四)加强支农信贷宣传力度
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通过结算、信贷、保险等产品对农业产业化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要适当充实基层一线信贷人员,强化服务和贷款营销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向社会,特别是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推介新产品、宣传新政策,展示上门服务理念,增强银企互信,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农业产业化高风险的特点,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产业抵抗灾害能力,提高农业企业贷款积极性和还贷稳定性,同时也促进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一、华坪县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末,华坪县共有龙头企业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初步形成了芒果、茶叶、瓜菜、生猪、肉鸭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全县共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0.5万亩、无公害鲜玉米生产基地0.7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0.7万亩、绿色食品芒果生产基地1万亩。有鲜玉米布丁酥、乌木春绿茶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芒果、雨台山绿茶等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金川红玉”、“乌木舂”品牌获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达6097万元,带动种植基地面积13.76万亩,带动农户数18675户;养殖基地规模2万头(只),带动农户2280户。从农业产业化总体看,初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体看来,华坪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一)交通便利
华坪县距四川攀枝花市中心仅74公里,已开工建设的丽攀高速公路和规划筹建中的昭—攀—丽铁路也将从华坪过境,为物资运送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了较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气候适宜
华坪县地处亚热带,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达303天,且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三)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而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华坪县又是滇西人川必经之地,这为本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财政,金融扶持龙头企业概况
2008年华坪县恒华农林综合开发公司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2009年和2010年华坪县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共获得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
截至2010年底,华坪县金融机构投向龙头企业的贷款余额达5212.51万元。华坪金芒果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400万,顺利解决了流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开发速冻芒果浆、芒果饮料、果脯以及芒果腌菜等一系列绿色生态食品,其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销售利润200余万元。该公司的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全县10余万亩芒果进入盛果区的销售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芒果深加工企业,华坪县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底借款余额达2000多万元,通过信贷资金扶持,该公司建起了7个茶叶加工厂,公司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引导农民不断改善茶叶种植技术,全年茶叶总产值达到1075万元,实现利润87万元,成为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到去年,华坪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4860亩,种茶农户从最初的45户发展到4024户,茶叶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华坪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通过信贷资金扶持,华坪县顺翔家禽养殖公司每年销售成品肉鸭7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养禽规模最大的养殖专业户,并成立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牧公司,在这家公司的带动之下,肉鸭养殖户发展到20多家。
三、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1.虽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有所增强,但每年仅有一两家农业企业获得财政扶持资金,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2.近年金融机构出台一些支持“三农”的优惠政策。对“三农”的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贷款仍较困难。以华坪县2010年末为例,全县有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100家左右,而获得贷款融资的仅有7家。
(二)商业银行运营机制与农业产业化投入需求模式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项目在经营初期具有投入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基于风险和收益比较,商业银行更愿意把信贷资金投入到风险小、见效快的建设项目上,真正投入到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资金十分有限。而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模式的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华坪县无营业网点,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企业融资担保抵押落实难
农业企业主要以加工、营销农副产品为主,固定资产不多,而农村土地又不能作为抵押,因此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难在担保抵押。由于担保抵押难以落实,许多农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只能以个人名义取得小额贷款,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
(四)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与现行信贷产品不匹配
一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在融资需求方面需要有期限长、利率低的农业贷款来扶持,而金融机构对中长期项目放贷谨慎、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偏高,农业企业发展初期利息负担较重;
二是一些农业企业负责人对金融产品缺乏了解,认为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五)缺乏农业保险,农业贷款风险高
目前华坪县开办的农业保险仅有能繁母猪保险和农村房屋保险,而其他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籽会引发贷款风险。如:1995年华坪县芒果开发公司向农行贷款468.5万元用于芒果种植,因1997年、1999年两次遭遇特大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25万元,致使该公司无力归还贷款本息,至2008年5月31日欠本息累计达1010万元;又如华坪县曾发生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瘟疫,养殖业遭沉重打击,明华养殖公司计划年出栏量达到上万头,预计成为本市最大的养猪企业,但经受瘟疫后损失过大影响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几点建议
(一)调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完全的市场化不利于农业产业投入,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才能够促进其发展。一是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加强配合,推出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将财政直接拨款转变为通过金融机构发放专项支农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把对集中在一两家龙头企业的拨款转化为对多家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从而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措施的效果;二是由于政策性农业贷款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等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建议农业发展银行增设机构网点,拓宽业务领域,扩大贷款规模。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大中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向县域延伸服务、设立网点,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机构应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增强服务功能,创新贷款品种,满足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不同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利率定价不易过高,注重长远发展,逐步向村镇银行过渡。
(三)完善农业信贷服务
一是创新担保模式。继续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推广力度,探索办理农产品订单质押贷款等业务。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出既方便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又能控制风险的信贷模式;
二是放宽涉农贷款审批权限。建议国有商业银行给予县级机构较为灵活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基层行自主权、增强业务营销的主动性,促进基层机构发展业务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四)加强支农信贷宣传力度
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通过结算、信贷、保险等产品对农业产业化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要适当充实基层一线信贷人员,强化服务和贷款营销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向社会,特别是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推介新产品、宣传新政策,展示上门服务理念,增强银企互信,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农业产业化高风险的特点,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产业抵抗灾害能力,提高农业企业贷款积极性和还贷稳定性,同时也促进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