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9例患儿三维CT图像特征,所有图像均进行MIP、VR三维立体图像重组,分别观察正常枕骨鳞部的解剖、变异及骨折,总结其各自的部位、形态及其走行等鉴别诊断特征。

结果

433例 (75.2%) 患儿未见颅缝变异,其中154例与成人期枕骨鳞部解剖特征相同,279例可见后枕内联合,37例可见Kerckring-上枕骨软骨联合。排除近期外伤者,共113例 (19.1%) 发生解剖变异,包括未贯通缝和贯通缝,其存在部位遵循骨化发生规律。未贯通缝包括假缝23例,上正中裂19例,上枕骨正中裂4例。贯通缝包括顶间骨变异54例,缝间骨23例,副骨7例。33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34例 (5.6%) 见枕骨鳞部骨折,包括线样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3例,凹陷骨折1例,颅缝分离3例,另外尚见3例变异合并骨折者。骨折线锐利,常为线样或折线样,走行不受骨化发生限制。

结论

儿童期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有其各自不同的三维CT特征,正确认识对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囊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COD) 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方法对8例以完全囊性或大囊小结节为形态特征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包括2例以少突胶质细胞成分为主的少突-星形细胞瘤) 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术前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术前直接行颅脑MR增强扫描。结果8例COD均为单发病灶,总结其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有: (1) 边界清晰,幕上多见;
期刊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中,9例临床上表现为脾脏肿大和 (或) 脾功能亢进。影像上表现为多发结节,大小不等。MR T 2WI及DWI上病灶多呈高信号。CT和MR平扫病灶不易显示;病灶对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为向心性强化,延迟期病灶不易显示,观察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相位差增强成像 (PADRE) 技术研究正常成人Gennari纹的显示情况,并测算初级视觉皮质的相位值,探讨利用PADRE技术研究活体大脑皮质纤维构筑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TMR对36名健康志愿者枕叶行高分辨率PADRE技术成像,对相位增强 (Padre) 、组织增强 (TE) 及血管增强 (VE) 3种重建模式图像上Gennari纹的显示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并测算初级视觉皮质的相
目的比较全身MR-DWI (WB-DWI) 、常规MRI和 (或) CT (MRI-CT) 及二者联合应用 (WB-DWI+ MRI-CT) 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淋巴结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对56例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行WB-DWI、胸部CT扫描,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淋巴结转移部位行常规MR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应用ROC曲线比较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在NSCLC
目的比较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和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对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成像质量和伪影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行双能量肺灌注扫描,根据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使用60 ml对比剂,扫描延迟时间分别采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 (B组) 和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 (T组) 确定,2名影像医师测量并统计比较各目标血管 (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