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的竞争已经逐渐变成了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这也是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但尽管教育改革的旗帜已经飘扬了许久,改革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地區的工作仍停留在喊口号、走形式。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生素质教育为主题,就素质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提高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育;提高;问题和方法
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偏重应试教育,所学所教都是为了应试。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使部分学生的部分素质得到提高,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那么,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切实落实教育工作呢?文章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 当前初中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对升学率的过分追求
不少地方的学校在进行教学考核时都把升学率当作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这种考核方式大大影响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总是一味关注于分数的提高,考点的掌握;家长选择学校时则是兴致勃勃地翻看学校的过往升学率,是否出过状元等等。由此,“万般皆下贱,唯有分数高”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所谓素质教育更像是一场笑话。素质教育如何发展?这是许多一线教育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 过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生原本的课程数目就多,现如今还常常要面对学校的补课,课外的补习,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学习时间严重超出合理范围。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大,动不动就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甚至高举“以练代学”的大旗,让学生演算大量的习题。在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经历接受素质教育呢?由此,素质教育自然无法顺利展开。
(三) 重视度不足,未遵守授课要求
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过分重视“量”而忽略“质”,功利性过强。虽然课表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有着一席之位,但实际授课时,这些课常常会被语文、数学等“有用”的课占用。有学生戏称“体育老师是最容易请假的老师”。与此同时,有些学校虽然没有“占课”的情况,但却存在授课教师专业度不足亦或是教师态度消极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否则将难以全面展开和推进素质教育。
二、 加强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 转换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转变的是当下的教学观念。应当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放到首位,按照正确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展开。不论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打破应试需求的束缚,让分数不再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由此,才能够改变社会的舆论氛围,使得应试的指挥棒不再威武,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校、家庭、社会三处,使青少年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以课堂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
应试教育以灌输、被动接受为特点,并不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的理念。现如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导致不少人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将之视为教育的毒瘤。事实上,推行素质教育和进行智育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课堂教学依旧是素质教育的只要方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本就应该是学习,自然也应该把大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只是,在智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进行单一的知识授予,还应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建立
不少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素质教育的承当方只有学校而已。事实上,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也最为深远。然而在当代,不少家长都唯分数马首是瞻,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往高分、往高考的路上的赶,用大量的辅导书和补习表达“为人父母的爱”。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加强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于深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有关部门要利用政策改革和舆论导向,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四) 完善课程交教育评价体系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学生进行评价。卷面分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教师更应当把分数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分数还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由此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全面性。
三、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已经逐渐上升为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不仅要落足于教书,更要落实在育人,由此才能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都应当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自觉承担起推行素质教育的责任,营造“成才先成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左秀萍.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06-107.
[2]刘素素.“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3]方耀毅.核心素养下初中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5):14-15.
[4]赵枫岳.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简介:
易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新化县洋溪镇白塘中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育;提高;问题和方法
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偏重应试教育,所学所教都是为了应试。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使部分学生的部分素质得到提高,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那么,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切实落实教育工作呢?文章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 当前初中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对升学率的过分追求
不少地方的学校在进行教学考核时都把升学率当作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这种考核方式大大影响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总是一味关注于分数的提高,考点的掌握;家长选择学校时则是兴致勃勃地翻看学校的过往升学率,是否出过状元等等。由此,“万般皆下贱,唯有分数高”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所谓素质教育更像是一场笑话。素质教育如何发展?这是许多一线教育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 过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生原本的课程数目就多,现如今还常常要面对学校的补课,课外的补习,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学习时间严重超出合理范围。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大,动不动就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甚至高举“以练代学”的大旗,让学生演算大量的习题。在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经历接受素质教育呢?由此,素质教育自然无法顺利展开。
(三) 重视度不足,未遵守授课要求
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过分重视“量”而忽略“质”,功利性过强。虽然课表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有着一席之位,但实际授课时,这些课常常会被语文、数学等“有用”的课占用。有学生戏称“体育老师是最容易请假的老师”。与此同时,有些学校虽然没有“占课”的情况,但却存在授课教师专业度不足亦或是教师态度消极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否则将难以全面展开和推进素质教育。
二、 加强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 转换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转变的是当下的教学观念。应当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放到首位,按照正确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展开。不论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打破应试需求的束缚,让分数不再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由此,才能够改变社会的舆论氛围,使得应试的指挥棒不再威武,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校、家庭、社会三处,使青少年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以课堂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
应试教育以灌输、被动接受为特点,并不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的理念。现如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导致不少人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将之视为教育的毒瘤。事实上,推行素质教育和进行智育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课堂教学依旧是素质教育的只要方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本就应该是学习,自然也应该把大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只是,在智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进行单一的知识授予,还应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建立
不少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素质教育的承当方只有学校而已。事实上,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也最为深远。然而在当代,不少家长都唯分数马首是瞻,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往高分、往高考的路上的赶,用大量的辅导书和补习表达“为人父母的爱”。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加强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于深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有关部门要利用政策改革和舆论导向,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四) 完善课程交教育评价体系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学生进行评价。卷面分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教师更应当把分数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分数还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由此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全面性。
三、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已经逐渐上升为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不仅要落足于教书,更要落实在育人,由此才能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都应当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自觉承担起推行素质教育的责任,营造“成才先成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左秀萍.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06-107.
[2]刘素素.“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3]方耀毅.核心素养下初中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5):14-15.
[4]赵枫岳.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简介:
易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新化县洋溪镇白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