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裂缝是水利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水利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水利建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材料耐久性的退减,影响水利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所以,必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调查研究,在工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以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构件的安全、稳定。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用量广泛也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混合材料,但由于它自身离散性较大、均匀性较差的特点,就特别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裂缝不仅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钢筋的锈蚀,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严重影响工程建筑的承载力,而且还会降低工程建筑的抗渗性能,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1、受力失衡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中,力学作用对其产生的影响一样不可小觑,其中尤以横纵截面受力不均所造成的瞬间性断裂危害性最大。通常对旧水利建筑进行加固或改造时,对水利建筑堤坝主体上部结构采取相应加固处理的手段,中下部分却要因此面对多方向的超负荷载重状况。具体来讲,水库内向水流造成横向荷载,对堤坝定向冲击产生荷载作用,纵向荷载方面,中下部结构受顶部施工产生纵向荷载较小。但若长时间进行施工同样造成不利影响,受力失衡易导致多处位置出现混凝土断裂现象。
2、异常变形
水利建筑结构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浇注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通过凝固过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体系,异常变形通常来说指混凝土出现的塑性收缩现象,也可理解为混凝土材料在完全成形凝固之前,经过长时间暴露在外、空气流通、太阳暴晒等的环境下的影响。导致材料内部水分蒸发迅速,极易导致塑性收缩等现象的发生。举个例子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面积宽阔,全新浇筑成形的混凝土材料在未完全凝固之前水分易过度流失,干燥天气环境下会造成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常规下引起的混凝土裂缝一般都较为严重,其裂缝长短跨度在十几厘米甚至几米之间不等。
3、地质影响
就通常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普遍比较偏僻,大多数接近原生自然区域,这种区域地质构造一般来讲普遍十分复杂。偶尔的有遇到特殊时令节气的时候会产生较为异常的地质变动,举个例子来说,地下水通常在夏季活动频繁,这种地质活动大大增加了其对水利设施建筑的冲击力度,尤其是堤坝主体建筑的底层次结构可能会承受相当大的力荷载。若地基机构坚固性丧失后,上层建筑主体即会出现沉降性裂缝。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抗渗透性能逐步减弱,促使部分水资源会直接渗进建筑结构本体从而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温度差异
我国早期水利工程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不断增多,因此,现阶段正在建设的水利项目多以大型水利设施居多,由此,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以提升态势不断增加。混凝土材料在浇注期间的总体消耗量大,这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尽管这种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满足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但其本身在凝固过程中易出现水化热问题,致使材料内部与外部温度高低有别,能量释放易不均衡。研究表明,大体积的混凝土材料内部与表面温度差最高可达到5℃,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本身隶属于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非常低,大约仅是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并且混凝土短期荷载极限拉伸变形以及长期荷载极限位伸变形的范围均较小。
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1、气温条件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方面,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气温而随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施工条件的调整要以温度变化为依据,从而为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保障。一定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特性,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改变方案,比如:当施工时间在冬季时,一定要注意施工材料所受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定要在10度以上,而在夏季时,入模温度一定不能超过20度,通过对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严格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加大思想重视力度,严格把控建材原料关卡
想要保证水利项目施工质量,首先应先改变以往的观念,从本质上摒除以往看重施工效率,忽视施工质量、管理观念的思想,调节各方关联,把施工进度同施工质量紧密的关联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期间严格把控建材原料关卡,质量检测从业人员应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各个建材原料进行检测与审核,不但需要监管人员自身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责任心与道德素养,从事操作期间不为金钱所利诱。基于建材原料检测报告的层面上,利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查,等到检测数据符合标准后才可以令其进入施工场地,不然不允许进行应用。
3、对施工预案进行优化,合理配备施工混凝土
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创建一系列科学、完整、高效的施工预案,并且依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对水利项目工程的施工预案内容进行优化与改变。另外,还需要依据水利项目建筑混凝土裂缝宽度标准为依据,设计施工整体方案,从而高效防范混凝土缝隙的出现。同时,在现实操作期间,还可以利用增加混凝土配筋比例的方法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保证配筋的直径、间隔等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在规划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时,不仅需要满足混凝土建筑结构对耐久性与抗渗性的需求,同时还应满足混凝土建筑其它方面对耐久性与抗渗性的需求。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适宜,保障建筑项目施工的安全。
4、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管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更好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全部施工人员都持证上岗,同时最好选择经验丰富且信誉良好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
5、增强施工结束后养护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期间,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做法是保证做好早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从而进一步确保初期施工时混凝土收缩力下降。利用调控好建筑结构的湿度等方法,保证部分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不出现缝隙。例如:可以利用蓄水养护或者流水养护的方法。另外,应掌握好养护工作的时间间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建筑,施工過程中应细致考量水泥水化热的问题。当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保温、蓄水。例如:应用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覆盖麻布等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从而良好的降低内外混凝土的温度差值,预防产生温度裂缝,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施工过程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只有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在出现问题时,积极的采取措施补救,尽量避免混凝土的裂缝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才能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时卫东,王运涛,巴开强.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21).
[2]曾锡英.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J].房地产导刊,2013(08).
[3]马顺利,刘艳.《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与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0.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用量广泛也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混合材料,但由于它自身离散性较大、均匀性较差的特点,就特别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裂缝不仅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钢筋的锈蚀,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严重影响工程建筑的承载力,而且还会降低工程建筑的抗渗性能,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1、受力失衡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中,力学作用对其产生的影响一样不可小觑,其中尤以横纵截面受力不均所造成的瞬间性断裂危害性最大。通常对旧水利建筑进行加固或改造时,对水利建筑堤坝主体上部结构采取相应加固处理的手段,中下部分却要因此面对多方向的超负荷载重状况。具体来讲,水库内向水流造成横向荷载,对堤坝定向冲击产生荷载作用,纵向荷载方面,中下部结构受顶部施工产生纵向荷载较小。但若长时间进行施工同样造成不利影响,受力失衡易导致多处位置出现混凝土断裂现象。
2、异常变形
水利建筑结构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浇注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通过凝固过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体系,异常变形通常来说指混凝土出现的塑性收缩现象,也可理解为混凝土材料在完全成形凝固之前,经过长时间暴露在外、空气流通、太阳暴晒等的环境下的影响。导致材料内部水分蒸发迅速,极易导致塑性收缩等现象的发生。举个例子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面积宽阔,全新浇筑成形的混凝土材料在未完全凝固之前水分易过度流失,干燥天气环境下会造成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常规下引起的混凝土裂缝一般都较为严重,其裂缝长短跨度在十几厘米甚至几米之间不等。
3、地质影响
就通常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普遍比较偏僻,大多数接近原生自然区域,这种区域地质构造一般来讲普遍十分复杂。偶尔的有遇到特殊时令节气的时候会产生较为异常的地质变动,举个例子来说,地下水通常在夏季活动频繁,这种地质活动大大增加了其对水利设施建筑的冲击力度,尤其是堤坝主体建筑的底层次结构可能会承受相当大的力荷载。若地基机构坚固性丧失后,上层建筑主体即会出现沉降性裂缝。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抗渗透性能逐步减弱,促使部分水资源会直接渗进建筑结构本体从而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温度差异
我国早期水利工程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不断增多,因此,现阶段正在建设的水利项目多以大型水利设施居多,由此,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以提升态势不断增加。混凝土材料在浇注期间的总体消耗量大,这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尽管这种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满足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但其本身在凝固过程中易出现水化热问题,致使材料内部与外部温度高低有别,能量释放易不均衡。研究表明,大体积的混凝土材料内部与表面温度差最高可达到5℃,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本身隶属于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非常低,大约仅是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并且混凝土短期荷载极限拉伸变形以及长期荷载极限位伸变形的范围均较小。
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1、气温条件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方面,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气温而随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施工条件的调整要以温度变化为依据,从而为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保障。一定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特性,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改变方案,比如:当施工时间在冬季时,一定要注意施工材料所受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定要在10度以上,而在夏季时,入模温度一定不能超过20度,通过对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严格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加大思想重视力度,严格把控建材原料关卡
想要保证水利项目施工质量,首先应先改变以往的观念,从本质上摒除以往看重施工效率,忽视施工质量、管理观念的思想,调节各方关联,把施工进度同施工质量紧密的关联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期间严格把控建材原料关卡,质量检测从业人员应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各个建材原料进行检测与审核,不但需要监管人员自身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责任心与道德素养,从事操作期间不为金钱所利诱。基于建材原料检测报告的层面上,利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查,等到检测数据符合标准后才可以令其进入施工场地,不然不允许进行应用。
3、对施工预案进行优化,合理配备施工混凝土
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创建一系列科学、完整、高效的施工预案,并且依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对水利项目工程的施工预案内容进行优化与改变。另外,还需要依据水利项目建筑混凝土裂缝宽度标准为依据,设计施工整体方案,从而高效防范混凝土缝隙的出现。同时,在现实操作期间,还可以利用增加混凝土配筋比例的方法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保证配筋的直径、间隔等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在规划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时,不仅需要满足混凝土建筑结构对耐久性与抗渗性的需求,同时还应满足混凝土建筑其它方面对耐久性与抗渗性的需求。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适宜,保障建筑项目施工的安全。
4、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管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更好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全部施工人员都持证上岗,同时最好选择经验丰富且信誉良好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
5、增强施工结束后养护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期间,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做法是保证做好早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从而进一步确保初期施工时混凝土收缩力下降。利用调控好建筑结构的湿度等方法,保证部分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不出现缝隙。例如:可以利用蓄水养护或者流水养护的方法。另外,应掌握好养护工作的时间间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建筑,施工過程中应细致考量水泥水化热的问题。当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保温、蓄水。例如:应用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覆盖麻布等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从而良好的降低内外混凝土的温度差值,预防产生温度裂缝,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施工过程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只有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在出现问题时,积极的采取措施补救,尽量避免混凝土的裂缝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才能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时卫东,王运涛,巴开强.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21).
[2]曾锡英.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J].房地产导刊,2013(08).
[3]马顺利,刘艳.《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与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