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倡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教育公平正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初中阶段教学活动要体现教育公平属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正视并尊重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为其学习进步提供必要的辅助。本文从学困生的基本概述入手,分析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群体层次来源较复杂,其早期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尽相同,容易在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体现在日常表现及阶段考核中就形成“优等生”、“学困生”等概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逐渐构筑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着重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学困生基本概述
  在学困生这一概念的表述及界定上,业界定义较多,学者对学困生的表述及界定多是出于不同的理解角度,而学困生之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由此使得学困生概念种类较多。
  一般而言,在学困生的认知上,业界普遍采用以下表述:学困生是指无智力上的明显缺陷,受各种原因的制约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能力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远远低于大多数学生群体的特点的学生群体[1]。初中历史学困生是指在历史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历史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落后性并不具备长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由学困生向优等生的转化。
  二、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学科内容带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学生在由小学转入初中时,由于课程体系的变化,容易在学习中遇到多方面的困难。一般而言,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初中学困生的突出特征是在基础知识储备上不足,导致其无法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内容加以融汇,由此导致学生在新知识接收上出现一定的困难,长此以往,不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其感到学习枯燥乏味,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由于其涉及众多的历史史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动力有所欠缺,学习效果不明显,初中历史学困生数量逐年增多。
  其次,初中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两方面的制约影响增加了学困生形成的几率。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群体往往难以一视同仁,对优等生及学困生的关注力度有所不同,导致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受损,由此导致学困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恶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讲,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乏探究思考的意识及主动询问的态度,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会极大地损害其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最后,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初中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的外部因素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家长知识层次不高、教育方式较为落后、家庭关系不够和谐时,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另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如社会中出现的读书无用论等思想,极易诱导学生走入学习误区,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三、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究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觉主动性。
  初中学困生尽管形成原因较多,但具体到课程教学,学生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在思想理念及学习能力上都处于一个过渡期,其思维逻辑能力较之小学阶段提升较显著,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这一思想特征及学习规律,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提高其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讲述建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视频,如《义勇军进行曲》、《开国大典》视频纪录片段,从视听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历史学困生产生的概率。
  (二)转变教育理念,丰富完善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应树立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摒弃原有的以成绩分数划分学生档次的观念,秉持教育平等、学生共同进步的新的教育思想,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热情,关注并鼓励学困生的进步发展[2]。此外,初中教师还应着重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结合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具体的学困生个体进行细致的分析,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辅导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掌握初中历史常识记忆及题目解答的方法技巧。例如在教学近现代历史中的各类条约时,如《南京条约》,教师可以总结出通商口岸的记忆口诀—“光厦上宁福”,便于学生强化记忆;在历史题目解答时,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标注关键词、时间点、事件点的方式,提高解题的针对性。
  (三)注重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及保护。
  在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及增强上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加以鼓励,结合其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布置一定的难度得当的学习任务及目标,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进步的喜悦,教师可选择当面表扬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在进行分组学习时,教师要注重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条件,使其在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及实践的水平,潜移默化地借鉴吸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优点及学习方法[3]。
  最后,教师在学困生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秉持关爱有加、细致入微的态度及原则,帮助学困生克服恐惧及自卑心理,通过师生深入交流,使学困生感知到自身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及价值,从而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及进取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学困生家长做好沟通,从学校、家庭两方面为学困生的进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初中学困生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各种因素综合制约影响的结果。教师在对待初中学困生群体时,要在注重教育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途径,促进其实现学习能力由弱到强的转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娟.初中学困生成因与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中旬),2014,(11):6-7.
  [2]韩靖,杜桂娥.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4,(23):190-19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篇论文主要真对小学生作文能力如何培养这一话题进行了更新的阐述。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字及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基本功,它也是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随着现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学生习作方面也更加关注。而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面对当前学生懒于动脑,懒于动笔这一现状。因此“激趣方式”习作就尤为重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如:重“阅读积累”、重“
本文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农村孩子作文教学必须“因循”而“不守旧”的方法,与同行共勉。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tudents, this article explo
本文首先引入了Ky Fan点集本质连通区的概念,证明了对任一满足一定凸性和连续性条件的函数,其Ky Fan点集至少存在一个本质连通区.作为应用,我们推出对任何一般n人非合作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问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独具趣味性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历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初中历史教育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师生要共同努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具体整改措施增强初中历史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摘要:学困生即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群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谈谈自己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即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学生。英语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同步发展,土地的非农转用、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重庆、江苏为例,分析了形成“失地农民”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无论是由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蕴含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原因,预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企业,企业只有认真对待自身经济管理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企业都需应对残酷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