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党历来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并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看做执政的最终依靠力量。本文结合十八大精神试从理论起点、动力支点和实践落点三个方面阐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新要求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70-01
近日,中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升党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新要求
理论一经形成就必然发挥其伟大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地理解、完整地把握和坚定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利益第一位的准确定位。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最富特色的政治优势。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二)为民、务实、清廉的亲民主题。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为民,报告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等。关于务实,就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报告强调“四自”要求和“三型”目标。就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报告强调“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关于清廉,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检验标准。
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其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标准说到底就是群众标准。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所想所盼所愿的民生问题。
二、动力支点: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十八大报告在对以往干部队伍建设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明确方向:执政骨干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干部队伍骨干凝练概括成“执政骨干队伍”,也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其重要性提升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党、全国、全民族事业关键的高度,明确指出执政骨干队伍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作用。此外,通过“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这一阐述,提出了对于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在思想、能力、作风、事迹方面的明确要求,创设了执政骨干的综合能力评价标准,给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严格标准:始终秉承四个坚持。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为干部队伍建设设置了标准。报告中的“四坚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是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三)搭建载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十八大首次提出关于“优化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的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不仅关注干部的个体建设,更关注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和民族的优化组合;其次,此次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执政骨干建设的培养对象——“一线干部、社会优秀人才、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及培养途径——“从一线选拔、拓宽渠道、加强培训、基层锻炼”,这是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对培养对象和途径的阶段性总结;最后,报告强调特殊领域的工作——“注重离退休干部的工作”,是党积极关怀为党做出伟大贡献老干部队伍的体现。
三、实践落点:民生建设的新决策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在要求继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同时,第一次加入了“法治保障”的内容,强调使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彰显了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二)更加注重就业的质量和保障机制。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一个重要发展理念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我们不但要保证人民好就业,还要尽力让人民就好业,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就业保障机制上,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新提法,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提出收入分配“2+2”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要机制保证。在居民收入上,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惠民利民的政策取向。
(四)提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论断。
十八大报告对如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的亮点是更加强调“公平性”,如提出逐步建立以“三个公平”,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还首次提出“可持续性”。这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障社会公平,致力于建立起真正无差别、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新要求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70-01
近日,中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升党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新要求
理论一经形成就必然发挥其伟大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地理解、完整地把握和坚定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利益第一位的准确定位。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最富特色的政治优势。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二)为民、务实、清廉的亲民主题。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为民,报告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等。关于务实,就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报告强调“四自”要求和“三型”目标。就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报告强调“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关于清廉,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检验标准。
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其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标准说到底就是群众标准。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所想所盼所愿的民生问题。
二、动力支点: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十八大报告在对以往干部队伍建设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明确方向:执政骨干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干部队伍骨干凝练概括成“执政骨干队伍”,也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其重要性提升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党、全国、全民族事业关键的高度,明确指出执政骨干队伍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作用。此外,通过“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这一阐述,提出了对于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在思想、能力、作风、事迹方面的明确要求,创设了执政骨干的综合能力评价标准,给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严格标准:始终秉承四个坚持。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为干部队伍建设设置了标准。报告中的“四坚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是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三)搭建载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十八大首次提出关于“优化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的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不仅关注干部的个体建设,更关注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和民族的优化组合;其次,此次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执政骨干建设的培养对象——“一线干部、社会优秀人才、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及培养途径——“从一线选拔、拓宽渠道、加强培训、基层锻炼”,这是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对培养对象和途径的阶段性总结;最后,报告强调特殊领域的工作——“注重离退休干部的工作”,是党积极关怀为党做出伟大贡献老干部队伍的体现。
三、实践落点:民生建设的新决策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在要求继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同时,第一次加入了“法治保障”的内容,强调使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彰显了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二)更加注重就业的质量和保障机制。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一个重要发展理念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我们不但要保证人民好就业,还要尽力让人民就好业,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就业保障机制上,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新提法,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提出收入分配“2+2”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要机制保证。在居民收入上,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惠民利民的政策取向。
(四)提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论断。
十八大报告对如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的亮点是更加强调“公平性”,如提出逐步建立以“三个公平”,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还首次提出“可持续性”。这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障社会公平,致力于建立起真正无差别、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