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十二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味儿,深深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正地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才能正确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新风尚。
一、润物无声,师爱无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师爱的特点。师爱是无声的,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沐浴着教师的爱。有人这样说:师爱似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是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当师爱无痕时,教师的一举一动就充满了爱和关怀。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一两句简单的评语,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例如:有一次,当我批改学生交来的周记作业时,有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满了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表达了他的无奈失意。当时,我忽然想到《老人与海》里面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倒。于是,我就把这句话写在了作文的结尾之处。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学生偷偷地给我传来了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你的开导,我一定会克服困难的。
二、以人为本,诲人不倦
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内涵、为个体的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为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另外,以人为本,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育方法和手段肯定应有所不同,教师要耐心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人为本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学校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也要使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的快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在教育中还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除了社会和国家、学校为教师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外,教师本人也要创造一些条件完善和提高自己,增强自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这样,教师学识和人格魅力增加了,教师个人得到了进步的喜悦,对学生更是一种教育。
三、敢于思考,不断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日常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智慧的源泉。一个人或许工作了1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10次重复,但对于勤于思考的教师来说,善于捕捉时机,善于记录下“精彩的瞬间”,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育教学经历就成为个人发展的资源。那么,如何进行思考呢?方法有很多,可以试试下列方法:1.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人物,从学生的角色来反观我们自己。例如:在给学生们上《幼时记趣》这篇文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意思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习古文枯燥乏味的感觉,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结果,学生们都争着起来述说,气氛非常热烈。当然,这节课的效果也很好,学生们都对后面的学习兴趣很浓。2.从同伴的角度进行反思。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3.站在“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所谓超自我就是有意识地抛弃习惯和成见,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看自己的过去,时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4.以专家的视角进行反思。争取一切机会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自己进行反思。或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献,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见解,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用新的方式研究我们自己。此外,反思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
四、淡泊名利,平淡求真
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有三个层次的境界: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幸福境界。第一个境界,教师把工作当作糊口的工具,因此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第二个境界,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在道德、责任、契约的约束下工作,认为勤于工作是职业本身的要求;第三个境界,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不懈的追求,不是出于外界而是教师从内心里对教育产生热爱并从中获得幸福。我们所追求的师德境界就是要尽可能地达到这个目标,这样我们自然就淡泊功利了。不过,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一切正常的需要,不能对教师过分要求,如果学校和社会不给教师实际上的支持,要求教师不去考虑物质利益是做不到的,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事实上,有些教师对待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自己正常的生存和物质利益的需要有关。不过,如果过分追逐功利,教育教学本身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就会削弱。
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任重而道远的人民教师,我一定会在新时期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并树立好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风尚!
(责任编辑袁妮)
一、润物无声,师爱无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师爱的特点。师爱是无声的,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沐浴着教师的爱。有人这样说:师爱似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是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当师爱无痕时,教师的一举一动就充满了爱和关怀。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一两句简单的评语,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例如:有一次,当我批改学生交来的周记作业时,有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满了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表达了他的无奈失意。当时,我忽然想到《老人与海》里面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倒。于是,我就把这句话写在了作文的结尾之处。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学生偷偷地给我传来了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你的开导,我一定会克服困难的。
二、以人为本,诲人不倦
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内涵、为个体的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为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另外,以人为本,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育方法和手段肯定应有所不同,教师要耐心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人为本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学校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也要使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的快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在教育中还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除了社会和国家、学校为教师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外,教师本人也要创造一些条件完善和提高自己,增强自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这样,教师学识和人格魅力增加了,教师个人得到了进步的喜悦,对学生更是一种教育。
三、敢于思考,不断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日常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智慧的源泉。一个人或许工作了1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10次重复,但对于勤于思考的教师来说,善于捕捉时机,善于记录下“精彩的瞬间”,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育教学经历就成为个人发展的资源。那么,如何进行思考呢?方法有很多,可以试试下列方法:1.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人物,从学生的角色来反观我们自己。例如:在给学生们上《幼时记趣》这篇文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意思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习古文枯燥乏味的感觉,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结果,学生们都争着起来述说,气氛非常热烈。当然,这节课的效果也很好,学生们都对后面的学习兴趣很浓。2.从同伴的角度进行反思。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3.站在“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所谓超自我就是有意识地抛弃习惯和成见,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看自己的过去,时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4.以专家的视角进行反思。争取一切机会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自己进行反思。或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献,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见解,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用新的方式研究我们自己。此外,反思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
四、淡泊名利,平淡求真
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有三个层次的境界: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幸福境界。第一个境界,教师把工作当作糊口的工具,因此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第二个境界,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在道德、责任、契约的约束下工作,认为勤于工作是职业本身的要求;第三个境界,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不懈的追求,不是出于外界而是教师从内心里对教育产生热爱并从中获得幸福。我们所追求的师德境界就是要尽可能地达到这个目标,这样我们自然就淡泊功利了。不过,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一切正常的需要,不能对教师过分要求,如果学校和社会不给教师实际上的支持,要求教师不去考虑物质利益是做不到的,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事实上,有些教师对待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自己正常的生存和物质利益的需要有关。不过,如果过分追逐功利,教育教学本身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就会削弱。
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任重而道远的人民教师,我一定会在新时期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并树立好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风尚!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