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对于角色主题的设立,中班孩子早就摒弃了“小吃一条街”的固定思维,教师也不再制作各种仿真的材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隔断、一张桌子和一个各种材料的“百宝箱”。每天孩子们会开设各种各样的小店,小吃店一定是班里孩子免不了的店铺。本次案例中小吃店主题是面馆,为什么会有这个主题的设置呢?原因是游戏前一天,打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格子,让孩子们练习沿着线剪。在剪的过程中,孩子们看到长长的格子就像面条一样,就想要明天用这些“面条”来煮面,开一家面条店。果然第二天,孩子们一大早来园准备开店。
二、角色分配
一开始孩子们分配角色,大家都想当面店的大厨师或是服务员,但是后来发现没有顾客来吃饭了,于是矛盾开始,大家不愿意退出。最先到店的伶伶说:“先到先得,早来的人先选!”孩子们虽然不愿意退让,但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只能当客人。但客人还有“大厨梦”,也想自己动手,不想吃做好的食物,才衍生成为了火锅面店——这种客人也可以动手的店铺。
三、案例描述:
火锅店正式开张,大厨师们都在纷纷忙碌着:伶伶大厨用白色的纸剪出长长的面条。婧婧大厨师剪的是小小的纸片,我问婧婧在准备什么好吃的,婧婧想了一想,看看这橙色的小纸片,回答“我在剪胡萝卜!”伶伶还用粉色的边角剪出方形的小纸片,心心说:“我剪的是肉片。”萌萌说:“我做的是蔬菜。我们今天做蔬菜肉圆汤锅底!”
婧婧大厨一本正经的开始做锅底:先把水壶里的“水”倒入锅中,等水煮开,加入橙色的小纸片——胡萝卜丁,用筷子进行搅拌,等了好一会,加入粉色小纸片——肉片,再不断搅拌。又等了好一会,终于上菜啦!婧婧大厨师还准备了很多配菜,圆形积木替代蘑菇、方形积木替代各种颜色的蔬菜。大厨还补充说:“这种绿色的方块是臭豆腐。”
为了招揽客人,伶伶大厨师还在门口画了一张火锅面的广告。果然热热闹闹的店里工作吸引了很多客人,在大厨们准备的过程中,客人们也在做着准备:心心问服务员要来米老鼠小碗,在两个耳朵里放入不同的酱料;双双也问服务员要来筷子勺子。准备工作终于做好了,摆了满满一桌子,大厨和客人开始共同用餐,大家纷纷往锅里放入自己喜欢的食材:面条、豆腐、蔬菜,不断搅拌,放了满满一锅子。小客人早已按奈不住想要夹菜,但是被大厨拦了下来:“还没有熟呢!”大家只能耐住性子,一边说自己已经饿扁了。又过了很久,大厨终于开锅,大家纷纷从锅里夹菜,还干杯喝着“果汁”。为了方便客人付钱,火锅店里还放有自制的二维码,让客人扫一扫,手机扣费。
四、案例分析:
中班孩子好模仿、思维开始具体形象等特点,决定了对角色游戏的需求。比较小班而言很多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游戏时的专注力
能看出大厨师在制作面条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把材料准备完成。大厨师在制作锅底时,用时很长,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看得出非常专注。
2、角色的模仿力
大厨师在准备材料之前就已经穿戴好大厨师的衣服,目的明确。在做锅底时,大厨师运用已有经验,模仿所有下面动作:烧水、放菜,搅拌等等。平时吃火锅时,所有的食物都是分盘装的,所以在这家火锅面店里,材料也是分开装盘的。客人在米老鼠盘子的耳朵里放的是蘸酱,熟的食物要放在大碗里等等。平時的观察才能让在游戏中进行模仿,模仿才能让游戏变得真实。
3、情景带入能力
在等面条变熟的时间里,小客人纷纷说自己已经饿扁了。小客人要自己去拿调料的时候,大厨表示上了厨房客人不能进来。这种情感和动作仿佛是正在吃饭,正在体验肚子饿一样。在游戏分享时,给孩子们看大厨师做锅底的视频,一个孩子提出大厨用手抓食材很烫也不卫生,我本来以为大厨会回答:这是游戏不是真的。结果她回答我已经放凉了,在用手拿出来的。先不说合理与否,这大厨是真的觉得自己在煮面条,并不是游戏。
五、案例反思:
从孩子的主动性来说,开始是这家店是大厨做,客人吃的面店。后来改为客人自己动手的火锅面店,客人不甘心被动游戏,而是要拿回游戏的主动权。自己放想吃的材料到锅子里,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动手装进碗里等等,都能体现出孩子渴望自主和自由。
我们班级的孩子在游戏中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虽然还有以物代物的情况,但是他们已开始用不相似的物体做替代物材料。比如:开店前期厨师和服务员在做准备,运用不同颜色的纸对应各种食材剪出各种形状,长条是面,大块红色是肉,小块绿色是菜等等。在火锅的配菜中,有圆形积木替代蘑菇、方形积木替代各种颜色的蔬菜,绿色的方块是臭豆腐。能看出这些火锅的主要食材都已经用低结构代替,百宝箱中的仿真材料基本已经无人问津。在店里还有积木做的刷卡机、画出来的二维码、贴在门口的海报等等。这些低结构的材料,从设计到创造,从制作到用法都是孩子说了算,真正做到游戏的主人。
六、后续推进策略:
在后续角色游戏中多投入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是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并创造出多种玩法,可以是各种拼搭玩具,可以是来自与生活中随手可取废旧物品。这种材料可使幼儿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觉与想象。虽然对于孩子而言,这种低结构的材料更有难度、更难操作、更有挑战性,但也是符合孩子需求的,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再塑造、再创作,使得角色游戏的情景更为充实和丰富。
对于角色主题的设立,中班孩子早就摒弃了“小吃一条街”的固定思维,教师也不再制作各种仿真的材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隔断、一张桌子和一个各种材料的“百宝箱”。每天孩子们会开设各种各样的小店,小吃店一定是班里孩子免不了的店铺。本次案例中小吃店主题是面馆,为什么会有这个主题的设置呢?原因是游戏前一天,打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格子,让孩子们练习沿着线剪。在剪的过程中,孩子们看到长长的格子就像面条一样,就想要明天用这些“面条”来煮面,开一家面条店。果然第二天,孩子们一大早来园准备开店。
二、角色分配
一开始孩子们分配角色,大家都想当面店的大厨师或是服务员,但是后来发现没有顾客来吃饭了,于是矛盾开始,大家不愿意退出。最先到店的伶伶说:“先到先得,早来的人先选!”孩子们虽然不愿意退让,但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只能当客人。但客人还有“大厨梦”,也想自己动手,不想吃做好的食物,才衍生成为了火锅面店——这种客人也可以动手的店铺。
三、案例描述:
火锅店正式开张,大厨师们都在纷纷忙碌着:伶伶大厨用白色的纸剪出长长的面条。婧婧大厨师剪的是小小的纸片,我问婧婧在准备什么好吃的,婧婧想了一想,看看这橙色的小纸片,回答“我在剪胡萝卜!”伶伶还用粉色的边角剪出方形的小纸片,心心说:“我剪的是肉片。”萌萌说:“我做的是蔬菜。我们今天做蔬菜肉圆汤锅底!”
婧婧大厨一本正经的开始做锅底:先把水壶里的“水”倒入锅中,等水煮开,加入橙色的小纸片——胡萝卜丁,用筷子进行搅拌,等了好一会,加入粉色小纸片——肉片,再不断搅拌。又等了好一会,终于上菜啦!婧婧大厨师还准备了很多配菜,圆形积木替代蘑菇、方形积木替代各种颜色的蔬菜。大厨还补充说:“这种绿色的方块是臭豆腐。”
为了招揽客人,伶伶大厨师还在门口画了一张火锅面的广告。果然热热闹闹的店里工作吸引了很多客人,在大厨们准备的过程中,客人们也在做着准备:心心问服务员要来米老鼠小碗,在两个耳朵里放入不同的酱料;双双也问服务员要来筷子勺子。准备工作终于做好了,摆了满满一桌子,大厨和客人开始共同用餐,大家纷纷往锅里放入自己喜欢的食材:面条、豆腐、蔬菜,不断搅拌,放了满满一锅子。小客人早已按奈不住想要夹菜,但是被大厨拦了下来:“还没有熟呢!”大家只能耐住性子,一边说自己已经饿扁了。又过了很久,大厨终于开锅,大家纷纷从锅里夹菜,还干杯喝着“果汁”。为了方便客人付钱,火锅店里还放有自制的二维码,让客人扫一扫,手机扣费。
四、案例分析:
中班孩子好模仿、思维开始具体形象等特点,决定了对角色游戏的需求。比较小班而言很多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游戏时的专注力
能看出大厨师在制作面条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把材料准备完成。大厨师在制作锅底时,用时很长,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看得出非常专注。
2、角色的模仿力
大厨师在准备材料之前就已经穿戴好大厨师的衣服,目的明确。在做锅底时,大厨师运用已有经验,模仿所有下面动作:烧水、放菜,搅拌等等。平时吃火锅时,所有的食物都是分盘装的,所以在这家火锅面店里,材料也是分开装盘的。客人在米老鼠盘子的耳朵里放的是蘸酱,熟的食物要放在大碗里等等。平時的观察才能让在游戏中进行模仿,模仿才能让游戏变得真实。
3、情景带入能力
在等面条变熟的时间里,小客人纷纷说自己已经饿扁了。小客人要自己去拿调料的时候,大厨表示上了厨房客人不能进来。这种情感和动作仿佛是正在吃饭,正在体验肚子饿一样。在游戏分享时,给孩子们看大厨师做锅底的视频,一个孩子提出大厨用手抓食材很烫也不卫生,我本来以为大厨会回答:这是游戏不是真的。结果她回答我已经放凉了,在用手拿出来的。先不说合理与否,这大厨是真的觉得自己在煮面条,并不是游戏。
五、案例反思:
从孩子的主动性来说,开始是这家店是大厨做,客人吃的面店。后来改为客人自己动手的火锅面店,客人不甘心被动游戏,而是要拿回游戏的主动权。自己放想吃的材料到锅子里,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动手装进碗里等等,都能体现出孩子渴望自主和自由。
我们班级的孩子在游戏中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虽然还有以物代物的情况,但是他们已开始用不相似的物体做替代物材料。比如:开店前期厨师和服务员在做准备,运用不同颜色的纸对应各种食材剪出各种形状,长条是面,大块红色是肉,小块绿色是菜等等。在火锅的配菜中,有圆形积木替代蘑菇、方形积木替代各种颜色的蔬菜,绿色的方块是臭豆腐。能看出这些火锅的主要食材都已经用低结构代替,百宝箱中的仿真材料基本已经无人问津。在店里还有积木做的刷卡机、画出来的二维码、贴在门口的海报等等。这些低结构的材料,从设计到创造,从制作到用法都是孩子说了算,真正做到游戏的主人。
六、后续推进策略:
在后续角色游戏中多投入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是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并创造出多种玩法,可以是各种拼搭玩具,可以是来自与生活中随手可取废旧物品。这种材料可使幼儿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觉与想象。虽然对于孩子而言,这种低结构的材料更有难度、更难操作、更有挑战性,但也是符合孩子需求的,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再塑造、再创作,使得角色游戏的情景更为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