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自主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老师灌输,学生无可奈何地死记,导致老师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书呆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新颖、新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个是痛苦地教,无奈地学,一个是艺术地教,自主地学,达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显然新课改使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自主探究 合作研讨
  过去我国初中语文学习模式主要以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满堂灌”“一言堂”不知害苦了多少莘莘学子,扼杀了多少天子聪明而有灵性的天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根据教学大纲、学情、教学内容进行以学定教,以疑促学,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形成了因疑而学,学而后教,教而后疑,疑而后学,形成自主循环,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发扬以强带弱,强弱互补,自主合作,相互帮促,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精细化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有成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相学习,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发挥个性特长,又紧密合作;既配合,又竞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学语文随时都需要合作者,随时可能被选择为合作者;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要学会“分享”和合作;自己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合作的质量,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合作组中有分工,有责任,要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组长,有时是组员,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请教者,有时是“志同道合”者,有时是辩论对手,有时是发言的主角,有时是观众和听众;合作学习有合作探究,也有竞争探究,竞争后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更加强烈,更能激发下次探究的兴趣。如我在文言词语的复习课上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各学习小组按“关键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分类出题,然后各小组讨论做答,第二次合作;各小组讨论仍答不出的,可通过求助探究;各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为求助小组解决问题,答对得分。
  二、巧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基础、个性、大纲要求、教学内容设置出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敏感性、有价值性的问题,使本来索然无味,理解困难问题通过活问、曲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来,提得要新,问得要巧。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论中,挖掘问题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培养对语文情境的新颖思维角度,给每个学生展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张扬聪明才智的舞台,让学生分享自主合作的共同成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提出探究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刘兰芝年轻漂亮又勤劳贤惠,焦仲卿那么深爱着她,为什么还让她飞走了呢?假如你是焦仲卿,你会让刘兰芝走吗?为什么?学生哄堂大笑,说明学生已经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通过讨论,各组得出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指出焦仲卿虽然对刘兰芝忠贞不渝,但无法摆脱家庭、封建礼教大背景的束缚。全体学生共同积极参与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高效。
  三、加强师生交往,拓展自主,展现互学互助的魅力
  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促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课堂教学为平台,通过师生交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探究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理念,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氛围,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树立自信心,通过合作探究,老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在质疑讨论中,广泛思考,积极发言,激烈争辩,老师不时诱导,作出适当、鼓舞人心的点评。同时合作研讨,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老师的主导下,使学生们思维在碰撞中显得更加绚丽,学习内容更加耐人寻味,学习语文兴趣更加浓厚,心情更加欢畅,当然教学成果更加丰硕。自主合作有效搭起师生心灵相映情感的桥梁,奏响学生之间合作和谐的音符,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互教互学的魅力。
  四、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是通过具体的文体、诗词对青少年进行性格的培养,比较单一化、偏颇化、不平衡化,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学生通过彼此启发,鼓励、欣赏、分享,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能力,形成了独立的人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学法”。自主合作学习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特别小组合作学习使同学之间互学互教,共同探讨知识,也是情感交流和互爱互助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和欣赏,而且自我认知不断拓展和完善,共享合作创新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2]孙倩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其他文献
目前,课堂教学正在发生重要的变革,旨在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初中语文教学的量不断加大,有些课文篇目很长,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语文教学的这些特点,再加上教学减负的需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引导,发挥好主导作用。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完成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讲解的。只有做到任务明确、主次分明,才能凸显
摘 要: 口语表达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灵活多变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通过精巧设疑,饶有兴趣的提问,诱导学生主动乐于发言,以说为主导,使说、思、做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结合,强调自主性学习,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方式  口语是学好语文的第一道门槛,但在苏北农村初级中学,孩子普遍比较羞涩,不敢
1.课堂导入要活  所谓“开头难”,就是只要头开好了,后面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如何导入一堂新课是大问题,是大学问,有的老师不注重这一点,拿过书来就讲,结果是老师累,学生也累,没有任何效果。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激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后面的教学就顺理成章。怎样有效导入呢?方法很多。可以采用故事引入,课前先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一个悬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们平时应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一、激发兴趣,唤醒读书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