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双视角”和“异文化”研究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六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o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位-客位”“局内-局外”“双视角”是民族学民族志研究者进入田野作业现场及其后进行案头分析时所依据的最基本的考察研究方法。在中国当代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建设过程中,21世纪初期已经在国际同类学术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双视角”理论的重心由客位到主位,由局外到局内以及由群体到个体横移的状况以及“异文化”研究概念引导下的两者间互动、互视和彼此转换的关系构架,并且完善了相关研究方法的整体环链和理论系统。十余年后上述状况更趋于复杂化:一方面是“双视角”的区分界限和标尺逐渐趋于模糊,青年一代学者的个人成长、成材过程更为复
其他文献
基于高职与普通本科“3+2”贯通培养的动因,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专业及院校特点、课程体系及与高职专业的协同等方面解析了“3+2”贯通培养本科段人才培养质的规定性,进而从全面形成应用型高校的特色,丰富完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努力提高吸纳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本科段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学徒制经过三轮试点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各参与方对现代学徒制理解的偏差、项目经费支持不足、政策支持与机构保障不力、相关标准制定与执行难及双导师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要障碍。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需要引导各方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制度与机构保障,制定系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双导师选拔与激励机制。
本文试图提炼相关作品中存在的共性审美经验——无终感,并总结其修辞工艺。在无终修辞与“无终旋律”的关联中追溯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进而,基于哈尔姆的观点,以布鲁克纳作品中的无终修辞为例,猜想无终感是否为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所崇尚的审美特征。
“秦筝”是中国古代对“筝”的常用称谓,今陕西筝派中依然沿用此名称,对于研究筝源流与历史问题,此称谓是关键切入点。文章考证了“秦筝”称谓的出处和时间,以此为起点,辨析《楚辞》记载三个版本“秦筝”之不同,“秦筝”出处是在汉代《楚辞》,而非屈原《楚辞》的结论。分析了“秦筝”称谓在古代的含义,“秦筝”并非古代用乐的官方称谓,更非源头之说,而是出于文学押韵对偶。总结了“秦筝”称谓对后世古筝的影响,考证“秦筝”“筝”“古筝”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具体时间,三种称谓出现时间:“秦筝”最早出自汉代;“筝”出自春秋战国;“古
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京师教坊仍以传习金元北曲为主。但自嘉靖年间曲唱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风靡江南,也于万历年间迅速传入京师,改变着教坊演剧的格局。宫廷教坊专设玉熙宫,教习弋阳、海盐、昆山等外戏。士大夫圈层,凡官府公宴、私邸宴会,以听昆曲为风雅。在精英圈层的带动下,各种商业戏班进入北京,受雇于士夫厅堂、地方会馆、郊外寺庙、茶园酒楼。江南蓄养家班的风气,也在北京文人中兴起。宫廷演剧、商业戏班、士夫家班宫廷构筑起京师昆曲演出的文化生态。
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提出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1453”模式,即构建一个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用好四个课堂,构建“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五位一体,实现“全方位”思政课实践育人保障机制;力争三个结合,创新新时代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
从赤乌碑的记载内容和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成形规律入手,探讨马驮沙的成陆过程;根据靖江区域六次大的涨沙历程,探究靖江老岸、沙上、孤北洼地的成陆过程,指出横港并非完全的老岸与沙上的分界线,且横港开挖年代待考;进一步研究东兴地区成陆的相关史料,探讨东兴区域的成陆时间,发现东兴镇的部分区域历史上就在马驮西沙西南地区,东兴的部分区域在明朝已成陆。
基于频集的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可以在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表象下找出背后“隐秘关系”。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很多现象可以直观地被感知,但是难以被科学地界定。文章基于“循例评审”原理,以“智能评审”为例,探讨了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在招投标采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实践表明,合理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可对“看似异常、实难界定”的信息表象下的规律加以明晰,能够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招标采购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基于2000—2019年知网收录的国内化工英语翻译研究文献,分析了化工英语翻译研究的分期,并以典型文献为对象,分析其研究视角与内容及不足之处,进而从语言和文体角度探索化工英语翻译的理论支撑,展望化工英语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
为推进施工企业BIM技术的应用落地,论证BIM与施工现场相结合的应用价值,以某公共文体中心项目为例,探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辅助现场施工全过程的应用点及取得的应用成效,总结了项目BIM技术应用的经验和不足,展望了BIM技术在项目综合应用中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