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中央对现有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完善。山东省龙口市常伦庄村是较早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村经济组织,经过十几年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常伦庄村;土地流转;效应;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0.013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近年来,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已纷纷出台政策推进这项工作。为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展及取得的实际效果,笔者选取山东省龙口市常伦庄村为调查点,对该村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常伦庄村隶属于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东邻王屋水库,是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名英雄模范之一——战斗英雄任常伦的家乡。全村共有220户人家,总人口581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80人,80岁以上老年人约30人。村民年富力强者大多进城务工,年老体弱者则多留在本乡从事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以薯类、豆类和花生为主。现有耕地约800亩,大多处于低山丘陵,所以农作物产量并不高,村民农业收入微薄。
2006年,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龙)经与村民集体协商,与常伦庄村民签约,租用该村土地约600亩,建设葡萄种植基地,租期至2030年,年租金为380元/亩。同时,威龙也在周边择地修建酒庄和酒堡,就地对葡萄种植基地所产葡萄进行深加工。
2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
土地流转极大地推动了常伦庄村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2.1 土地流转提高了常伦庄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常伦庄村的土地多为丘陵山地,地高坡陡,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大类粮油作物种植。而且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垦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但丘陵地形却适合林果业发展,尤其适合葡萄的种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和水库提供的充足灌溉水源,为种植优质高价品种克瑞森葡萄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也为间隔种植提供了可能。经过土地流转,低产谷物类种植转变为高产、高价的葡萄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而且起到了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的双重功效,使常伦庄村的山更绿,水更清,变成了龙口市闻名的生态村。同时,葡萄种植园、酒堡和王屋水库这一旅游景点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热线,招揽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旅游业收入,提升了农业用地的附加价值。
2.2 土地流转增加了当地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
土地流转给常伦庄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初期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铺设灌溉设施、构建葡萄桩等),到早期葡萄苗种植,再到目前葡萄的日常生产管理、采摘、运输和加工都需要劳动力。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方便了村民的就地就业,使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50多人。由于种植和加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往农业种植的重体力劳动方式不复存在,使原有村中不能从事劳动的老人和妇女也能够到基地从事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就业率。
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土地流转还为常伦庄的村民创造了客观的收入。土地流转后,常伦庄村常年在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工作的村民有130多人,人均提供劳务200标准工作日/年,每个工作日的平均工资为56元,仅此一项,村里总收入增加145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510元。
2.3 土地流转降低了常伦庄村农户单一经营的风险
威龙为主板上市公司,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及时、充分。与以往个体农民单一经营受气候、技术、市场供求等影响较大的情况相比,其对土地的连片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使常伦庄农户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2.4 土地流转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致富意识
在土地流转之前,常伦庄村在水果种植方面也有小规模种植,该村不少村民种植过长把梨、山楂、苹果和草莓等,但由于不注重科学管理,普遍存在果品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的问题。威龙在常伦庄村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后,一改过去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当地情况选育优良葡萄品种,根据土壤成份科学施肥,根据壤情适时适量灌溉。这种科学的种植模式,提高了葡萄产量和质量,对常伦庄村民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村民纷纷效仿基地的做法,走以科技发展农业的道路,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粮食作物为例,由于科学种田,近年来该村生产的小米不仅产量高,而且色感、口感皆为上佳,在当地成为抢手货,其市价每斤20~30元,高于市场同类产品3~5倍。
2.5 土地流转促进了威龙的发展
土地流转不仅使常伦庄村受益,还给威龙带来了稳定的、低成本的熟练劳动力和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原料,从而使公司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威龙因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和精湛的酿酒技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6年,公司整体在主板市场上市成功,净利润增长159.98%。
3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的启示
常伦庄的经验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必须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改革,适应当时形势,改变了大集体生产形成的严重平均主义,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既不利于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推广,又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管理,更难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解决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科院的相关专家在对山东省莱西市进行的相关调查中,就指出了分散经营的局限性。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既能引导农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又能逐步实现农业标准化管理。从而,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使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农业过渡。因此,必须适应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在保持农村现有基本土地经营体制的同时,大胆创新,鼓励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第二,减少农户经营风险,必须推进单一家庭经营主体向合作社、公司等联合经营主体转变。在分散经营模式下,农户由于资金、信息、技术缺乏,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单一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风险发生,农户动辄经营破产,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户走向市场、实施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土地流转是单一经营向联合经营、公司经营转变的跳板,这一制度使产权更为清晰,也使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必须辩证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促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良性发展既是其他各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资源。因此,土地流转既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推进城市工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工业经济发展急需改变过去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这需要工业立足于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延展产业链条,走品牌、绿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而农村经济要更好更快发展,使土地和劳动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积极进行城乡合作。
第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发挥信息引领作用,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智慧化与融合化发展。一是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现代农业从经营方向、生产管理到产品销售都必须高度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智慧果園、智慧大棚、农村电商将成为农业领域新的主流经营模式;二是传统农业产业链条短,利润率低,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要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就必须充分挖掘现有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许多地区积极保护农业生态,将农业资源中的旅游要素进行深挖,建立了许多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这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董志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常伦庄村;土地流转;效应;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0.013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近年来,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已纷纷出台政策推进这项工作。为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展及取得的实际效果,笔者选取山东省龙口市常伦庄村为调查点,对该村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常伦庄村隶属于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东邻王屋水库,是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名英雄模范之一——战斗英雄任常伦的家乡。全村共有220户人家,总人口581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80人,80岁以上老年人约30人。村民年富力强者大多进城务工,年老体弱者则多留在本乡从事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以薯类、豆类和花生为主。现有耕地约800亩,大多处于低山丘陵,所以农作物产量并不高,村民农业收入微薄。
2006年,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龙)经与村民集体协商,与常伦庄村民签约,租用该村土地约600亩,建设葡萄种植基地,租期至2030年,年租金为380元/亩。同时,威龙也在周边择地修建酒庄和酒堡,就地对葡萄种植基地所产葡萄进行深加工。
2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
土地流转极大地推动了常伦庄村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2.1 土地流转提高了常伦庄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常伦庄村的土地多为丘陵山地,地高坡陡,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大类粮油作物种植。而且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垦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但丘陵地形却适合林果业发展,尤其适合葡萄的种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和水库提供的充足灌溉水源,为种植优质高价品种克瑞森葡萄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也为间隔种植提供了可能。经过土地流转,低产谷物类种植转变为高产、高价的葡萄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而且起到了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的双重功效,使常伦庄村的山更绿,水更清,变成了龙口市闻名的生态村。同时,葡萄种植园、酒堡和王屋水库这一旅游景点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热线,招揽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旅游业收入,提升了农业用地的附加价值。
2.2 土地流转增加了当地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
土地流转给常伦庄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初期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铺设灌溉设施、构建葡萄桩等),到早期葡萄苗种植,再到目前葡萄的日常生产管理、采摘、运输和加工都需要劳动力。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方便了村民的就地就业,使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50多人。由于种植和加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往农业种植的重体力劳动方式不复存在,使原有村中不能从事劳动的老人和妇女也能够到基地从事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就业率。
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土地流转还为常伦庄的村民创造了客观的收入。土地流转后,常伦庄村常年在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工作的村民有130多人,人均提供劳务200标准工作日/年,每个工作日的平均工资为56元,仅此一项,村里总收入增加145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510元。
2.3 土地流转降低了常伦庄村农户单一经营的风险
威龙为主板上市公司,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及时、充分。与以往个体农民单一经营受气候、技术、市场供求等影响较大的情况相比,其对土地的连片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使常伦庄农户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2.4 土地流转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致富意识
在土地流转之前,常伦庄村在水果种植方面也有小规模种植,该村不少村民种植过长把梨、山楂、苹果和草莓等,但由于不注重科学管理,普遍存在果品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的问题。威龙在常伦庄村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后,一改过去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当地情况选育优良葡萄品种,根据土壤成份科学施肥,根据壤情适时适量灌溉。这种科学的种植模式,提高了葡萄产量和质量,对常伦庄村民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村民纷纷效仿基地的做法,走以科技发展农业的道路,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粮食作物为例,由于科学种田,近年来该村生产的小米不仅产量高,而且色感、口感皆为上佳,在当地成为抢手货,其市价每斤20~30元,高于市场同类产品3~5倍。
2.5 土地流转促进了威龙的发展
土地流转不仅使常伦庄村受益,还给威龙带来了稳定的、低成本的熟练劳动力和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原料,从而使公司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威龙因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和精湛的酿酒技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6年,公司整体在主板市场上市成功,净利润增长159.98%。
3 常伦庄村土地流转的启示
常伦庄的经验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必须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改革,适应当时形势,改变了大集体生产形成的严重平均主义,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既不利于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推广,又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管理,更难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解决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科院的相关专家在对山东省莱西市进行的相关调查中,就指出了分散经营的局限性。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既能引导农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又能逐步实现农业标准化管理。从而,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使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农业过渡。因此,必须适应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在保持农村现有基本土地经营体制的同时,大胆创新,鼓励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第二,减少农户经营风险,必须推进单一家庭经营主体向合作社、公司等联合经营主体转变。在分散经营模式下,农户由于资金、信息、技术缺乏,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单一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风险发生,农户动辄经营破产,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户走向市场、实施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土地流转是单一经营向联合经营、公司经营转变的跳板,这一制度使产权更为清晰,也使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必须辩证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促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良性发展既是其他各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资源。因此,土地流转既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推进城市工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工业经济发展急需改变过去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这需要工业立足于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延展产业链条,走品牌、绿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而农村经济要更好更快发展,使土地和劳动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积极进行城乡合作。
第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发挥信息引领作用,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智慧化与融合化发展。一是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现代农业从经营方向、生产管理到产品销售都必须高度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智慧果園、智慧大棚、农村电商将成为农业领域新的主流经营模式;二是传统农业产业链条短,利润率低,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要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就必须充分挖掘现有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许多地区积极保护农业生态,将农业资源中的旅游要素进行深挖,建立了许多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这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董志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