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了解,由于急救知识的普遍缺乏,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往往自救和互救能力低下,这也造成了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本文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等,对提高大学生急救能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现场急救;意外事故
近年,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甲流等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出现,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现场施救在社会发展纷繁复杂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维持受害者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就必须对伤者实施现场急救,但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病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故意外伤害现场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掌握紧急救助技能对自救或对他人实施救助非常重要,如果施救及时准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经常会手足无措,从而错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机,而使事故向恶性方向延展下去,其后果也是令人悲痛不已。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意外事故频率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
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在急救知识宣传上形式单一单调,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学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偶有大型的宣传都是在“大难”来临时或之后(非典、甲流、地震、火灾、意外伤害等)才开始陆陆续续映入人们的眼帘。各高校现普遍以冬日防火等为契机搞一些讲座、演练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或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传授一些意外身体伤害的急救措施为主要的急救知识宣传渠道,但均涉及范围狭隘,学习知识有限,缺乏专业、正规指导和训练,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相当匮乏,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的实施自救和施救于他人,在施救现场,大家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处之,急救意识相当淡薄。
2、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出现“想学无门”局面。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兴趣都比较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施救。但是,当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体,大学里面很少有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的指导老师也少之甚少,更不要谈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器械,使大学生想去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因为缺乏这样的渠道而无处可学。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措施
1、通过校园网络电视播放《意外伤害与急救》系列卫生科学教育片并且内容定期更换,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观看学习,并在观看完成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2、通过学校开设网站设立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网页,网页内附有急救措施及技术的操作短片。短片主要包括全面、系统地介绍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的急救知识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设相应的网上对话栏目,为大学生就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和医务室校医协调由医务室专人负责)。
3、为将急救知识教育普及到校园每一位学生,学校可以将急救知识教育片进行拷贝,下发各个院系。各院系通知各个班级进行拷贝,保证每个班都可以看到教育片。班级可组织分寝室观看或者集体观看。观看完之后各班自行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讨论急救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搜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问题。将学习效果和所搜集的问题向学院反馈,学院尽快给予评价并对所搜集的疑问进行解答。
4、举办急救知识方面的展览。定期出急救知识专栏、图片展,将其分为疾病、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几个大的版块,内容定期更新。利用周末、节假日或主题日将急救知识专题专版放在餐厅前、体育场、实训中心等处展出,让同学们在这些时段内能够更加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还可以给大学生发放急救知识手册等措施来宣传急救知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急救能力。
5、组织急救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开展常用急救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每学期培训完之后组织一次大学生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技能操作比武,在集中培训完之后竞赛活动之前发给志愿者或有兴趣参加本次竞赛活动的学生关于急救知识的文字材料、真人模拟教育片等,同时校医务室提供所需器械并指派专人现场指导,进行大概一周的强化培训,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集中练习。从志愿者和兴趣爱好者中选出一定比例的选手进行分组参加比赛。在人流量较多且比较宽敞的场地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技能操作的三轮竞赛,由学校卫生所得老师和教务处、学生处领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参与奖等。竞赛的效果一是巩固培训知识、加强技能掌握,同时对围观的学生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对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拥有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实现自救,还可以在必要时候挽救、救助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急救知识,并带动社会各类人群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技能,“滚雪球”式的效应会将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彭晓青.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2009(34).
[2]黃友华.浅析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4).
[3]陈善喜.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调查与高校健康教育的思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大学生;现场急救;意外事故
近年,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甲流等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出现,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现场施救在社会发展纷繁复杂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维持受害者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就必须对伤者实施现场急救,但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病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故意外伤害现场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掌握紧急救助技能对自救或对他人实施救助非常重要,如果施救及时准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经常会手足无措,从而错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机,而使事故向恶性方向延展下去,其后果也是令人悲痛不已。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意外事故频率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
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在急救知识宣传上形式单一单调,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学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偶有大型的宣传都是在“大难”来临时或之后(非典、甲流、地震、火灾、意外伤害等)才开始陆陆续续映入人们的眼帘。各高校现普遍以冬日防火等为契机搞一些讲座、演练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或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传授一些意外身体伤害的急救措施为主要的急救知识宣传渠道,但均涉及范围狭隘,学习知识有限,缺乏专业、正规指导和训练,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相当匮乏,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的实施自救和施救于他人,在施救现场,大家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处之,急救意识相当淡薄。
2、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出现“想学无门”局面。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兴趣都比较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施救。但是,当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体,大学里面很少有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的指导老师也少之甚少,更不要谈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器械,使大学生想去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因为缺乏这样的渠道而无处可学。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措施
1、通过校园网络电视播放《意外伤害与急救》系列卫生科学教育片并且内容定期更换,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观看学习,并在观看完成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2、通过学校开设网站设立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网页,网页内附有急救措施及技术的操作短片。短片主要包括全面、系统地介绍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的急救知识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设相应的网上对话栏目,为大学生就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和医务室校医协调由医务室专人负责)。
3、为将急救知识教育普及到校园每一位学生,学校可以将急救知识教育片进行拷贝,下发各个院系。各院系通知各个班级进行拷贝,保证每个班都可以看到教育片。班级可组织分寝室观看或者集体观看。观看完之后各班自行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讨论急救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搜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问题。将学习效果和所搜集的问题向学院反馈,学院尽快给予评价并对所搜集的疑问进行解答。
4、举办急救知识方面的展览。定期出急救知识专栏、图片展,将其分为疾病、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几个大的版块,内容定期更新。利用周末、节假日或主题日将急救知识专题专版放在餐厅前、体育场、实训中心等处展出,让同学们在这些时段内能够更加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还可以给大学生发放急救知识手册等措施来宣传急救知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急救能力。
5、组织急救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开展常用急救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每学期培训完之后组织一次大学生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技能操作比武,在集中培训完之后竞赛活动之前发给志愿者或有兴趣参加本次竞赛活动的学生关于急救知识的文字材料、真人模拟教育片等,同时校医务室提供所需器械并指派专人现场指导,进行大概一周的强化培训,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集中练习。从志愿者和兴趣爱好者中选出一定比例的选手进行分组参加比赛。在人流量较多且比较宽敞的场地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技能操作的三轮竞赛,由学校卫生所得老师和教务处、学生处领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参与奖等。竞赛的效果一是巩固培训知识、加强技能掌握,同时对围观的学生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对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拥有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实现自救,还可以在必要时候挽救、救助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急救知识,并带动社会各类人群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技能,“滚雪球”式的效应会将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彭晓青.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2009(34).
[2]黃友华.浅析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4).
[3]陈善喜.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调查与高校健康教育的思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