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趣相生,情美合一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益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阶段音乐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相关技能,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情境技能 情感体验
  一、情境相衬,悟音乐情感
  音响与情感联系密切,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多变的节奏、高雅的和声及健康向上的歌词等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格,使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之明白做人的道理,产生积极的情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入生活。“情”映衬在歌唱教学中,就是与歌曲内容一致的情感。低阶段的歌曲情感比较单一,但让学生用歌声表现情感绝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层层铺垫。如歌曲《跳绳》活泼、欢快,我们可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时间、地点和谁跳绳,心情怎么样。使之逐步进入兴奋状态,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达跳绳的心情。
  实践中,我们还可用其他方式积极创设情境相衬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美境,悟出音乐的情感。
  二、技趣相呼,现音乐本色
  学生初步学会体验情感后,接着要让他们在“乐”中掌握音乐的技能。为达到“技”“趣”相呼的效果,我们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一)指挥手势与范唱结合
  学生对指挥手势非常感兴趣,每当老师伸出双手预示歌曲开始演唱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自己的双手跟老师一起舞动。如歌曲《同唱一首歌》,第二遍的结束句有一个渐慢,教学时我们可结合指挥手势连续范唱两遍,让学生仔细聆听,分辨差异,感受前后速度的变化。
  (二)节奏训练与游戏结合
  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骨架,一定要植根于学生生活最初的节奏体验,并且有趣、活泼,使之印象深刻,不易忘记。我们可把节奏训练编成“小兔找家”的游戏,将学生分组,每只小兔身上都有不同的节奏。学生根据老师敲击的节奏,很快就能帮小兔找回自己的家。
  (三)歌词咬字与诵读结合
  有些歌曲歌词相对复杂,学生学唱时常常一口气接不上来,且容易牙齿舌头打架,吃字漏字都有。如歌曲《种玉米》中有一句“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歌词绕口,且节奏较难,教学时我们可先带学生按节奏念歌词。由于这和语文课的朗诵节奏完全不同,学生觉得有趣,学唱自然认真。鼓励学生的同时,逐步提高咬字的能力,让学生嘴角往上,反复训练几遍,学生便不怕拗口,这样咬字和节奏问题就能解决。
  (四)聆听音乐与兴趣结合
  聆听法是音乐教学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聆听时需要学生兼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情趣。如教学《小小摇篮曲》时,教师可先与学生合奏三角铁和钢琴,创设静谧意境,顺势导入。接着,老师用长笛吹奏《小小摇篮曲》主旋律,问1:乐曲的速度是快,慢,稍快,还是稍慢的?
  生1:我觉得是稍慢的。
  问2:它的情绪是活泼、深情、还是甜美的?
  生2:甜美的。
  然后让学生听琴感受音乐。生用“LU”哼唱旋律感受音乐。
  问3:声音很轻柔,这段旋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3:我觉得这首歌曲好像月亮挂在天上,好像月亮在云中穿行呢。
  生4:很温馨的场面。生5:很优美,是宁静的夜晚。
  学生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相同的感受:摇篮曲的甜美、静谧。
  教师运用不同方式的聆听,以音乐情绪为抓手,用长笛、钢琴演奏作为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感受音乐情绪中想象月夜的情景,唤醒内心的体验。
  三、情技相融,立音乐之美
  从教材自身特点看,编写是以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展开的,尽管其中蕴含着一些情感因素,但由于教师教学时语言枯燥无味,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情技相融,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
  (一)面带微笑,打开口腔
  低段音乐教材编排有个特点,就是情感表达比较欢快。学生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且发声器官处于细小嫩弱时期,故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喊唱”:歌唱时口腔要打开。但过多的演唱技巧会束缚他们的演唱,我们应让学生以情感带出微笑的表情,从而打开口腔。如歌曲《大树妈妈》(描写小鸟在大风大雨来临时躲在大树妈妈怀抱里躲风躲雨的友爱场景),或许部分学生会问:大风大雨来的时候小鸟肯定很害怕,为什么我们却要带着微笑演唱呢?我们可以稍作点拨,让学生们讨论。
  生1:“我觉得小鸟在大树妈妈怀抱里是安全的,应该面带微笑用甜甜的声音唱。”
  生2:“就算有点害怕,也要用甜一点的声音唱,不然它们怎么战胜风雨呢?”
  生3:“它们在风雨中一起给大树妈妈唱歌呢,怎么会害怕?”
  生4:“它们还叫了更多的小动物过来躲雨呢!”
  生5:“我觉得它会亲亲大树妈妈,谢谢大树妈妈,所以应该面带微笑歌唱!”
  通过大家讨论,部分学生的困惑便很快消除。这时,学生的“情”已不再是简单的微笑,他们会用最甜蜜的声音,最闪亮的眼神,最动人的神态,最有吸引力的表演,和最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来演绎歌曲。
  (二)找到头声,掌握技巧
  我们指导学生歌唱时,应尽量运用自然童声,即用头声发声、轻声歌唱,不能用虚声、假声来演唱。低年级学生头声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然声音位置的稳定,就像说“悄悄话”。比如歌曲《音乐小屋》,结束句的歌词是“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叮咚”。我们可让学生把“快乐”(其实就是气息)装进肚子,然后想象“想说悄悄话,却怕被老师听到会怎么说?”接着让学生用刚刚体验的感觉去读歌词。这样,学生通过几次练习,就能基本掌握其中的要领。
  (三)指导欣赏,体验情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顺利导入新的情景,还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新奇。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小青蛙》,利用各种律动、打击乐器伴奏贯穿始终,会使听赏课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而且多形式、多层次出现的《小青蛙》音乐背景也会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这正是课堂本身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学生的感悟力在听赏中得以巩固和提升。
  不管是欣赏教学还是歌唱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设计游戏、巧用媒体、指导创编、加入器乐、即兴表演、注重综合、积极评价等形式,融基本技能于听、唱、玩、动、奏、创之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兴趣支持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我们如能积极激发学生产生与音乐性质相一致的感情体验,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从音乐活动中得到的愉悦也就越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去教,而应该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实际指证。”因此,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内心的感觉。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才能从中悟出生命的意义。也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达到技趣相生、情美合一的理想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辑部编.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丛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支持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松花江上》是两首以战争为背景的音乐作品。两首曲目虽创作于同样的社会背景下,各自抒发了作曲家的爱国情怀,但其音乐元素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追求独立、自主、平等的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含蓄之美。在新文化运动后,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中西方音乐文化产生碰撞,形成了新的音乐的“中西合璧”之美。  关键词:《c小调革命练习曲》 《松花江上》 中西
期刊
谢安琪是谁?香港首位的“平民天后”。曾经很多人都透过她的粤语作品,感受到那一个棱角分明、硬朗的谢安琪,就连谢安琪自己也承认,这就是她个性的一部分,也是她想呈现在音乐作品当中,很贴近生活题材一个面向。但同时,谢安琪也承认自己在音乐上还有很多可能性,例如是她很想在国语的作品当中,呈现出自己文艺与知性的一面。所以,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谢安琪一直在努力去经营自己国语音乐的部分,去演唱、去寻找合作对象、去
期刊
摘要:音乐心理学研究对象有大致八类,本文要着重探讨的就是针对高职院校音乐心理学研究之一--审美接受心理,也就是音乐欣赏心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心理  音乐欣赏心理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商贸旅游职院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欣赏体验和音乐反应,这些欣赏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和体验决定了欣赏结果的不同。  一、从欣赏者对音乐态度的出发  在我国古代,荀子在《乐记》中曾指出:“乐者乐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音乐逐渐替代传统唱片产业这一现象的剖析,在肯定我国网络音乐发展迅速的同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确保其沿着更好的道路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网络音乐 传统唱片 版权  音乐,有人曾开玩笑的去解释它:声音使人感到愉悦(乐)。什么样的声音才能让人真正意义上感到愉悦呢?那就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称之为乐音。音乐作为人类发展中最早出现的
期刊
摘要: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将“学院派”民间舞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法的课堂案例与晚会《大地之舞》《大美不言》的实例相结合,探索“学院派”民间舞十年来的变与不变,展开思索。  关键词:传承 发展 情感 民间 民族  “学院派”民间舞的发展已走过六十余载,从戴爱莲先生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将中国“纯粹的民生艺术”推向大雅之堂为起点到《大地之舞》再到《大美不言》,一代代民间舞人怀揣着对民
期刊
摘要:声乐是学前教育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而美声对于刚入校的90后、00后的学生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美声唱法作为学习声乐必须掌握的方法,从课堂入手,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操,应当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课的“新常态”。  关键词:美声唱法 声区统一 混合声区唱法 音乐素养 激发兴趣  定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现在基本形成了一个传统,但凡开学季迎新生,学院都会都会组织一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进课堂在上世纪90年代颇具争议,当时各阵营站在各方角度,持着“一切为学生为教育”的信念,争的面红耳赤。而如今流行音乐被默许,越来越多的使用在课堂中,人们也并没有改变对它的狂热态度。流行音乐燃起的是人们内心的火焰,这是人们生理与心理对这种音乐的渴望与需求。一切顺其自然,应其规律的事物,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一切的骚动不安,时间都将教会我们如何理性对待。  关键词:流行音乐 学校 课堂 中小
期刊
摘要:合唱能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如何从基本的点滴音乐常识教起,让学生徜徉在和声之美的音乐海洋里,让合唱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声音?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合唱 音准 节奏节拍训练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理论课的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而音乐合唱课则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人说:合唱课就是大家一起唱唱歌,玩玩,反正不用考试,其实不然,因
期刊
音乐时空:你今年刚刚26岁,已经是博士二年级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给我们讲讲你的学习经历吧,你是怎样踏上民族音乐学研究道路的?  董宸:说来惭愧,我的学习经历与您提到的“不可思议”有很大的反差。年龄这个问题,其实只是因为入学早、小学跳过级的结果,而且我小时候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那种“好学生”。此外,我在走上民族音乐学研究这条路之前的学习经历并非想象中那般顺遂。说这些并不美好的实话是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作为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加引导,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主要以温州民歌《月光光》为例,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而激发学生对温州传统文化的爱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民歌教学 温州 《月光光》 音乐教育  【案例背景】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