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面具文化,感悟面具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面具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一直以其丰富文化内涵和其特有的艺术美感而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从面具的起源、发展、现状等角度出发,分析面具的艺术之美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面具、面具文化、傩面具、跳五猖
一、面具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自古至今,艺术的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寄寓着特有的审美、习俗和文化意义,不可能脱离当地的文化、生活需求而独立存在。面具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与各种民俗文化相融合,成为该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不完整的统计,近乎所有的具有完整独立性的民俗文化中,都存在该文化特有的、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面具。
面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人们用面具将自己装扮起来进行狩猎,也正因如此早期的面具一般都具有粗犷的原始特色,其目的也较为简单直接:或是进行威吓、或是进行诱骗、或是进行自我安慰等。在后期的发展中,面具不断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渗透,逐渐涉及到各个领域,最终演化出祭祀、宗教、战争、民俗等分支,时至今日,面具文化已然成为文化、艺术、审美乃至工艺技术的综合代表。
二、中国面具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也正因如此中国的面具文化也同样历史悠久,三星堆出土的三个完整的面具就足以证明:中国的面具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面具文化之一,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地域隔离等原因,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极具特色,在历史的推进中,各民族乃至各地域纷纷把面具纳入了自己的文化系统中,最终形成了品类繁多且各具鲜明特色的中国面具文化。
2.1发展演化: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面具文化起源于人们对生存的需求,早在石器时期,源自对生存的渴望,狩猎面具开始出现,由于当时工艺还比较简单,所以面具多以涂抹、木刻、石雕为主,设计方式也多为拟态。随着文明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到了青铜器时期,生存已不是所有的需求,在对精神需求的渴望下,各种仪式得到了充分发展,祭祀、驱傩、战争等功用性面具纷纷出现,从工艺角度来说,多出了金属锻造类,设计也丰富起来,出现了寄情类和幻想类等。再到封建时期,经济愈发强大、文化繁荣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日渐增加,在驱傩、祭祀等面具愈加繁荣的同时,百戏面具开始出现,同时,由于经济中心的转换,南方的面具文化蓬勃发展。直至现在,面具文化依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和舞台上,但其功用性开始逐渐消退,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或是因其艺术设计、娱乐审美等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存在。
2.2中国面具分类:
中国文化是多元复合性文化,受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影响,各种面具文化之间的差异极大,甚至大到在不同种的面具文化中:颜色、材料、结构等方面所代表的含义都有极大的差异,例如:京剧脸谱中,红色一般代表忠诚、正直等多为表现正面性格,而在藏戏面具中,红色就代表着国王、大臣等权力角色或是代表愤怒的情绪。为方便大家了解,现在简单将面具按以下几种類型进行分类:
①功用划分:战争面具、祭祀面具、驱傩面具、戏剧面具、装饰面具等
②材料划分:布面具、皮面具、石料面具、金属面具等
③制作手段划分:涂绘、编织、雕刻等
④设计方式划分:拟态类面具(主要是模拟动物、人物)、寄情类面具(用于表达想法)、幻想类面具(鬼神、英雄等)等
⑤空间和传承划分:藏面具、彝族面具、萨满面具、傩面具和百戏面具等
2.3傩面具
上述这些分类只是覆盖了中国面具中较为常见的部分,中国面具的种类丰富,且各具深深的文化内涵以及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如果要细谈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此今天我们就着重谈谈其中的傩面具:
2.3.1傩面具的形成
傩面具是一种功用性面具,来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傩文化。傩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原始祭礼,在中国古代三大祭祀(腊祭、雩祭、傩祭)之中,最为隆重、最具影响力。傩祭是远古人民表达崇拜情感和满足精神娱乐需求的综合产物。作为傩祭的伴随产物,傩面具也在各方面继承了这方面的特点。经数千年复杂的演变,傩祭经历了敬畏(驱鬼)到娱神(神舞)再到娱人(戏)的演变。而与之对应得,傩面具也由鬼面演化改进出了鬼神进而出现了人物角色,最终演化出了现在着这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傩面具。
2.3.2傩面具地理分布
在中国傩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随着朝代变更,现在两广、两湖、安徽、江西等地区繁盛起来,由于和当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傩面具也随之演变,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傩面具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无面不成傩,无傩不成村”这是在安徽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可见傩文化、傩面具在安徽人民心中的地位。
2.3.3傩面具艺术风格
傩面具是民俗艺术,每一个傩面具都蕴含着当地的技艺风格和文化色彩。大师们精雕细刻,用拙朴的手法给面具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工匠们对颜色的讲究,用鲜活的色彩赋予面具生命力。如:在安徽郎溪的“跳五猖”活动中,五位猖神面具造型各不相同,辅以红、蓝、黄、黑、白五种颜色,即表现出了五位神灵的性格特点,又暗合中国古代文化表达出了人们对五位神灵形象的塑造(五色对应五行、五方进而代表了五种神性)。
三、面具文化的研究概括
中国面具造型丰富,设计大胆夸张,色彩鲜明,线条优美细腻,极具美感、神秘感和艺术价值。同时又极具文化特色,在面具中蕴含着道、儒、释等文化信息,融入了人先民驱邪纳吉、国泰民安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寄托在古老面具中的封建思想已经消失,很多面具的功用性也正在消退。但现在依旧可以通过对面具的研究,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去感受先民寄托在面具里的渴望,以可从审美角度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那刻画在面具上的文化传承、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樊升海. 面具的起源及其历史传承和演化
[2] 潘文敏.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三维制作技术的非遗中“跳五猖”角色的再现与表现方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8A0993。
关键词:面具、面具文化、傩面具、跳五猖
一、面具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自古至今,艺术的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寄寓着特有的审美、习俗和文化意义,不可能脱离当地的文化、生活需求而独立存在。面具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与各种民俗文化相融合,成为该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不完整的统计,近乎所有的具有完整独立性的民俗文化中,都存在该文化特有的、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面具。
面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人们用面具将自己装扮起来进行狩猎,也正因如此早期的面具一般都具有粗犷的原始特色,其目的也较为简单直接:或是进行威吓、或是进行诱骗、或是进行自我安慰等。在后期的发展中,面具不断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渗透,逐渐涉及到各个领域,最终演化出祭祀、宗教、战争、民俗等分支,时至今日,面具文化已然成为文化、艺术、审美乃至工艺技术的综合代表。
二、中国面具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也正因如此中国的面具文化也同样历史悠久,三星堆出土的三个完整的面具就足以证明:中国的面具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面具文化之一,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地域隔离等原因,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极具特色,在历史的推进中,各民族乃至各地域纷纷把面具纳入了自己的文化系统中,最终形成了品类繁多且各具鲜明特色的中国面具文化。
2.1发展演化: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面具文化起源于人们对生存的需求,早在石器时期,源自对生存的渴望,狩猎面具开始出现,由于当时工艺还比较简单,所以面具多以涂抹、木刻、石雕为主,设计方式也多为拟态。随着文明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到了青铜器时期,生存已不是所有的需求,在对精神需求的渴望下,各种仪式得到了充分发展,祭祀、驱傩、战争等功用性面具纷纷出现,从工艺角度来说,多出了金属锻造类,设计也丰富起来,出现了寄情类和幻想类等。再到封建时期,经济愈发强大、文化繁荣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日渐增加,在驱傩、祭祀等面具愈加繁荣的同时,百戏面具开始出现,同时,由于经济中心的转换,南方的面具文化蓬勃发展。直至现在,面具文化依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和舞台上,但其功用性开始逐渐消退,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或是因其艺术设计、娱乐审美等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存在。
2.2中国面具分类:
中国文化是多元复合性文化,受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影响,各种面具文化之间的差异极大,甚至大到在不同种的面具文化中:颜色、材料、结构等方面所代表的含义都有极大的差异,例如:京剧脸谱中,红色一般代表忠诚、正直等多为表现正面性格,而在藏戏面具中,红色就代表着国王、大臣等权力角色或是代表愤怒的情绪。为方便大家了解,现在简单将面具按以下几种類型进行分类:
①功用划分:战争面具、祭祀面具、驱傩面具、戏剧面具、装饰面具等
②材料划分:布面具、皮面具、石料面具、金属面具等
③制作手段划分:涂绘、编织、雕刻等
④设计方式划分:拟态类面具(主要是模拟动物、人物)、寄情类面具(用于表达想法)、幻想类面具(鬼神、英雄等)等
⑤空间和传承划分:藏面具、彝族面具、萨满面具、傩面具和百戏面具等
2.3傩面具
上述这些分类只是覆盖了中国面具中较为常见的部分,中国面具的种类丰富,且各具深深的文化内涵以及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如果要细谈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此今天我们就着重谈谈其中的傩面具:
2.3.1傩面具的形成
傩面具是一种功用性面具,来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傩文化。傩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原始祭礼,在中国古代三大祭祀(腊祭、雩祭、傩祭)之中,最为隆重、最具影响力。傩祭是远古人民表达崇拜情感和满足精神娱乐需求的综合产物。作为傩祭的伴随产物,傩面具也在各方面继承了这方面的特点。经数千年复杂的演变,傩祭经历了敬畏(驱鬼)到娱神(神舞)再到娱人(戏)的演变。而与之对应得,傩面具也由鬼面演化改进出了鬼神进而出现了人物角色,最终演化出了现在着这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傩面具。
2.3.2傩面具地理分布
在中国傩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随着朝代变更,现在两广、两湖、安徽、江西等地区繁盛起来,由于和当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傩面具也随之演变,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傩面具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无面不成傩,无傩不成村”这是在安徽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可见傩文化、傩面具在安徽人民心中的地位。
2.3.3傩面具艺术风格
傩面具是民俗艺术,每一个傩面具都蕴含着当地的技艺风格和文化色彩。大师们精雕细刻,用拙朴的手法给面具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工匠们对颜色的讲究,用鲜活的色彩赋予面具生命力。如:在安徽郎溪的“跳五猖”活动中,五位猖神面具造型各不相同,辅以红、蓝、黄、黑、白五种颜色,即表现出了五位神灵的性格特点,又暗合中国古代文化表达出了人们对五位神灵形象的塑造(五色对应五行、五方进而代表了五种神性)。
三、面具文化的研究概括
中国面具造型丰富,设计大胆夸张,色彩鲜明,线条优美细腻,极具美感、神秘感和艺术价值。同时又极具文化特色,在面具中蕴含着道、儒、释等文化信息,融入了人先民驱邪纳吉、国泰民安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寄托在古老面具中的封建思想已经消失,很多面具的功用性也正在消退。但现在依旧可以通过对面具的研究,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去感受先民寄托在面具里的渴望,以可从审美角度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那刻画在面具上的文化传承、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樊升海. 面具的起源及其历史传承和演化
[2] 潘文敏.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三维制作技术的非遗中“跳五猖”角色的再现与表现方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8A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