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两极分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由于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连续性比较强,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数学比较抽象,又无实验可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难.而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态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树立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在初步尝到胜利的喜悦后,就会对所学的学科提高兴趣,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树立更大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样形成良性循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有很多不会的地方,落下的知识若不能及时补上,成绩自然不会好,这样,差的成绩又会造成学生丧失进取精神.
2.利用学习成果反馈,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乐趣,要知道:“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次好的提问回答”,“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的证明方法”等,若能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一是上课经常提问,鼓励大胆回答;二是认真批改,做好练习、作业、试卷的评讲;三是开展一些智力竞赛活动.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成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师生感情,加强师生感情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在生活上、心理上和思想品德的成长上给予关心.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要培养师生感情,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缩短师生间的隔阂.同学们和老师愿意说心里话,班里的学习气氛浓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实践证明,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来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由于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连续性比较强,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数学比较抽象,又无实验可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难.而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态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树立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在初步尝到胜利的喜悦后,就会对所学的学科提高兴趣,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树立更大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样形成良性循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有很多不会的地方,落下的知识若不能及时补上,成绩自然不会好,这样,差的成绩又会造成学生丧失进取精神.
2.利用学习成果反馈,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乐趣,要知道:“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次好的提问回答”,“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的证明方法”等,若能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一是上课经常提问,鼓励大胆回答;二是认真批改,做好练习、作业、试卷的评讲;三是开展一些智力竞赛活动.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成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师生感情,加强师生感情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在生活上、心理上和思想品德的成长上给予关心.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要培养师生感情,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缩短师生间的隔阂.同学们和老师愿意说心里话,班里的学习气氛浓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实践证明,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来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