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支持巴勒斯坦“恐怖分子”?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利亚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矛盾大于一致。有时矛盾相当尖锐,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美以向叙利亚发难
  
  最近,美国和以色列接连向叙利亚发难,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大做文章。10月5日,以色列战机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的一个巴勒斯坦营地,声称打击的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训练基地。以色列飞机空袭叙利亚腹地目标,自1973年十月战争停火后尚属首次。接着,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通过对叙利亚制裁的议案,借口也主要是叙利亚对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的支持。
  人们不禁要问,美以这样做,是否因为握有叙利亚近期支持恐怖活动的证据呢?客观地看,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叙利亚深知战略处境更为险恶,前有以色列,后有美军,因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叙利亚言行更趋谨慎,唯恐开罪美国和以色列。今年5月,叙利亚关闭了三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人阵、伊斯兰圣战组织)在大马士革的办事处。10月16日,在对美国提交的伊拉克重建问题新提案进行表决时,叙利亚出人意料地投了赞成票。目前,叙利亚面对美以指控,虽声言保留对以色列反击的权利,但仍侧重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处理相当低调。
  实际上,在阿萨德父子的领导下,叙利亚30余年来的对外政策应该说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灵活、务实的。自十月战争停火后,叙以在戈兰高地一直相安无事;叙利亚与美国也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海湾战争时,还派兵参加了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叙利亚对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抵抗运动的支持也是有节制的,既利用又控制,通常以控制为主。
  鉴于美以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叙利亚对巴解各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抗以运动的支持,这里不妨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稍做回顾。
  
  叙巴关系几个复杂阶段
  
  长期以来,叙利亚与巴解各派组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的关系,既有与巴勒斯坦主流派团结一致对抗以色列的一面,又有支持巴反对派同巴主流派对抗与斗争的一面,这种矛盾斗争有时甚至演变成激烈、残酷的流血冲突。
  叙巴关系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蜜月阶段
  自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除“法塔赫”武装组织外,“人阵”(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民阵”(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等组织纷纷成立,并拥有自己的游击队武装。在这段时期,叙利亚全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斗争,成为巴解各派组织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这也是叙巴合作的最好时期。
  
  分道扬镳阶段
  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后,以阿拉法特为首的主流派从现实出发,主张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更加重视政治和外交斗争,赞成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巴各反对派组织则坚持用武力消灭以色列,反对任何谈判,力图恢复昔日的巴勒斯坦国。反对派的政治诉求符合叙利亚对以色列的政策和利益,在叙利亚全力支持下,反对派另立山头,与阿拉法特为首的主流派唱对台戏。叙利亚与巴勒斯坦政治分歧日趋尖锐。
  
  流血冲突阶段
  983年至1985年间,叙巴政治矛盾不可调和,同时双方在黎巴嫩的军事存在也严重对立。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巴解武装力量被迫撤出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转移到突尼斯。但不久主流派武装力量又大量潜入黎巴嫩,打破了黎巴嫩各派军事力量的平衡,妨碍了叙利亚对黎巴嫩军事上的控制。1983年6月,叙利亚将阿拉法特驱逐出黎巴嫩,并利用主流派“法塔赫”领导层内部矛盾公开化,策动兵变,在叙军直接参战下,攻占了巴解组织在贝卡谷地的军事指挥部和忠于阿拉法特部队的部分据点。阿拉法特部队被迫撤出贝卡谷地,向黎巴嫩北部转移。但叙军和发动兵变的部队仍穷追不舍,又在黎巴嫩北部一带发起猛攻,后来,双方经调解才达成以阿拉法特部队撤出黎为条件的停火协议。阿拉法特和4000名巴解战士从海路撤出黎巴嫩,前往其他阿拉伯国家。
  1985年,巴解各派人员趁黎巴嫩各派忙于内战之机又纷纷重返黎巴嫩,以分布在黎巴嫩南部的十个难民营和近40万巴勒斯坦人为依托,以图重整旗鼓。巴解武装重返黎巴嫩遭到黎各主要教派的一致反对,尤其是黎巴嫩南部什叶派武装阿迈勒运动,叙利亚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于是,在叙利亚的默许下,阿迈勒运动出动了2000民兵,使用了坦克、装甲车向位于贝鲁特西区和南郊的三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发动进攻,战斗时断时续,直至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这场有名的难民营之战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惨烈为黎巴嫩十年内战史上所罕见。在这场冲突中,巴方人员和难民死伤惨重,又发生在夏季,给本就缺乏食品、水和医药的难民营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阿迈勒运动的行径和叙利亚的袒护遭到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谴责。
  
  若即若离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末叙巴关系开始缓和。1989年5月,阿萨德总统与阿拉法特在卡萨布兰卡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会晤,一个月后,叙利亚释放了4000余名被关押的“法塔赫”人员。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前后,由于叙巴对阿以谈判政治立场的接近和协调对付以色列立场的需要,双方关系进一步改善。这一年,阿拉法特访问叙利亚,之后,双方关系恢复正常。但1993年9月巴以通过秘密谈判签署了加沙—杰里科《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后,叙利亚对巴勒斯坦单独与以色列媾和十分不满,双方关系复又冷淡。在这一时期,当巴以自治谈判取得进展,特别是巴自治政府成立后,以叙利亚为基地的巴“民阵”、“人阵”等反对派组织唯恐被抛弃,急欲分享自治、建国成果,纷纷前往约旦河西岸,加入阿拉法特的联合阵线,叙利亚对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但当巴以和谈遇到障碍和曲折时,叙利亚则默许、授意这些激进派组织进行一些对巴以和平不利的活动。
  关于叙利亚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关系,更为世人所熟知。真主党于1982年在反对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武装斗争中诞生,系伊斯兰什叶派政党,得到伊朗的全力支持。鉴于叙利亚在黎巴嫩的主宰地位,叙利亚也支持真主党的抗以斗争,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自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所谓“安全带”撤军后,叙利亚支持真主党从以武装抗以为主逐步向政治政党转变。至于真主党与以色列间或发生的冲突,则是双方冤冤相报的结果。
  
  叙利亚的行为准则
  
  回顾40年来叙巴关系的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叙利亚始终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首先,叙利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一直高举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旗帜,特别是当1967年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后,叙利亚理所当然地把以色列视为主要敌人和威胁。对叙利亚而言,同以色列的斗争包括巴勒斯坦的反以斗争,是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是履行国家和阿拉伯民族神圣的义务。
  第二,叙巴关系矛盾大于一致,有时矛盾相当尖锐,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叙利亚在处理与巴勒斯坦的关系上,一直把自身战略利益置于首位,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不听招呼、妨碍其利益,叙利亚就会毫不留情,其手段之狠毒,不亚于以色列。
  第三,叙以停火线始终平静。1973年十月战争后,叙以双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中东问题的338号决议实现停火以来,叙利亚一直恪守协议,虽然以色列占领着自己的领土,但仍未派一兵一卒越境破坏停火协议。 历史地看,一些激进组织的暴力行为,不能完全归咎于叙利亚,根子还在于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和阿以和解迟迟不能实现。倘若一定要指责叙利亚的话,倒是它多次对巴解力量的无情打压。
  当前,国际社会正密切注视美以与叙利亚的事态发展。在巴以和谈瘫痪、伊拉克局势难以收拾的情况下,美以此举是对叙利亚施压、警告其不要轻举妄动、借此转移一下别人视线呢,还是暗藏杀机,把叙利亚锁定为下一个打击目标?如若是后者,将是国际社会最不愿意看到的,对于中东乃至世界形势都是极为不幸的。
其他文献
在确立了大方向的同时,泱泱大国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方略,另一方面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不可无。  “越南中国,山连着山,江连着江”。这是过去在中国广泛传唱的一支越南歌曲。两国间这一客观的地理联系有两层寓意。往好处讲,它是友谊的纽带,双方几千年来是同气连枝。往坏处讲,在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至上的今天,它毕竟又是领土和领海纠纷的地理载体。中越南沙群岛纠纷就属于后者。    越南组织南沙游侵犯中国主权
期刊
巴以纷争不断,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宗教人士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必须为各自的信徒提供精神上的指导。    亚辛:哈马斯的大脑和主心骨    “这不是自杀袭击,伊斯兰教禁止自杀,我们这样做是保卫我们自己。犹太人攻击和杀害我们的平民,我们也同样杀死他们的平民。我们烈士的第一滴血一流到地上,他就直奔天堂。而犹太死难者将下地狱。”  3月22日凌晨,三枚导弹砸向加沙的一个清真寺,亚辛及其五名随从当场被炸死。 
期刊
阿布格莱布监狱,伊拉克及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监狱。萨达姆执政时期,曾一度有五万囚犯被关押在此。一道沉重的铁门隔开酷刑室与绞刑室两重“地狱”。“地狱”的墙上只留下死去的囚犯名字和《古兰经》经文:“受辱比死亡更可怕。”  对于这句话,一个名叫哈德尔·沙巴·阿卜德的伊拉克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5月7日,在接受一家阿拉伯电视台采访时,他说出了自己在美军掌管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一段经历。  2003年6月24日
期刊
冷战期间,因为对来自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辨别不清,美国政府错误地将越南民族解放战争视为带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世界的挑战,并由此错误地介入了越南战争。9.11后,布什政府同样混淆了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首先,将无赖国家与“基地”组织相提并论,从而将那些并不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的无赖国家视为“反恐”首要目标;其次,对全球恐怖主义集团不加区分,使本不以美国为攻击目标的恐怖主义集团调转矛头;
期刊
李敖,在台湾绝对是个“另类”。身为一介书生,却因文字而两次系狱,写了100多本书,被禁96本。  上一次台湾“大选”,他竟充任新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并声称“我选的不是什么中华民国总统,我选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还说“我是玩这个好玩的”。一语惊了台湾当局。  李敖有一个“美名”,就是善骂。骂是他讥评时弊、鞭笞丑恶的手段。他往往一直骂到当局及最高首脑,他秉承一贯理念痛批政客而卓然有成。  在
期刊
“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系列研讨”之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2003年国际军控形势”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三次研讨会。  与会者认为,2003年国际军控形势错综复杂,出现了一些新的引人关注的变化。新变化可以概括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成为国际军控领域的焦点问题;美国的单边主义继续对军控形势产生消极影响;国际多边军控进程举步维艰;中国成为维
期刊
今年2月4日,我们预报了中法关系未来三个月的变化趋势(见本刊第4期),在此我们根据以往三个月发生的事件对这一预报进行检验。    一、2004年2-4月中法关系的基本事件及其走势  2月,中法关系平稳不变。该月双边关系中没有发生有影响的负面事件。双边关系中的主要正面事件是法国努力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月,中法关系小幅微升。该月双边关系中的主要正面事件是:中国政府特使、
期刊
欧盟的东扩无疑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东扩后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必将对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升欧盟经济的同一性    与前四轮扩大相比,此次入盟的国家之多,与现有成员国的差距之大,都前所未有。这次加入的成员国有十个之多,超过了历次扩大的总和,而且主要是实行经济体制转轨的中东欧国家。  从经济结构上讲,这次新加入国家的国有经济成分、农业生产和劳动密集
期刊
当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特别是与当地的濒危物种产生激烈的竞争,并剥夺当地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时,就构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毁灭性侵略,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因此称其为“入侵”一点也不过分。   生物入侵是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古老而新鲜的环境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生物入侵早在几个世纪前在许多地方就已发生;说它新鲜,是因为在各种环境问题中,至今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是相对陌生和模糊的。
期刊
封面话题    第一期:机遇 存在于何处1-8   未来大国关系怎样看李少军   客观存在和主观把握吴白乙   中美:依存和竞争之中牛 军   机遇还是陷阱侯若石   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马小军  第二期:中东欧的一个历史命题———回归   东欧与西欧曾拥有一个“罗马帝国”   ———访欧洲问题专家陈乐民先生   本刊记者 李巨川 2-11   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历史与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