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析:
胡马嘶风,萧凄惨月。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长安,怀着那油然而生的悲壮,拥着那难以言喻的豪迈,回首故都。画面彷佛被定格,像是等待后人那无尽的倾诉,马儿却依旧“嗒嗒”前行。又有谁会忍心再回头呢?又有谁不留恋来之不易的安逸和温情呢?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串串引人联想的奇幻背影。身负使命的昭君,在马蹄声和驼影中,走过了那本不属于她的河西走廊。一路上,目睹了那战争的狼烟和残垣断壁,体验了那分离之痛和百姓苦难。边关的冷月依旧高悬,冰冷的漠风依旧冽寒,迎亲的队伍越来越近,她的心却从没有过温暖。
无论王昭君下嫁是否自愿,不论她是否薄命红颜,但是一朵人间美丽的和平之花,在琵琶和胡笳优美的二重奏中绽放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腥风血雨、鼓角铮鸣;胡人的铁骑与汉人的兵车,全部垒进了她漫长的身躯,渐行渐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一切都远去了,那绝代风华如今除了化作一抔荒土,只剩下那散落一地的绝世琵琶。那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琵琶声,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那些悠扬婉转的音乐里,我们听出了多少悲欢离合,品味出了多少喜怒哀乐。难言的苦楚,无奈的抉择,思乡的情怀,沉重的责任,全在昭君的手指间喷薄而出。“琵琶呀,伴我的琵琶”,在朱湘《昭君出塞》每一节诗中回环往复地出现,它点燃了作者怀古的激情。在作者看来,怀中的琵琶不仅曾是昭君倾诉的工具,更是昭君灵魂的化身,精神的昭示。从琵琶声中,我们好似穿越千年走入历史。仔细聆听那琵琶声声,我们恍若看见了昭君的音容笑貌,感知到了昭君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小诗语句清新,诗味浓郁,意蕴隽永,读之如同品尝一枚橄榄果,耐人咀嚼,韵味悠长。舒缓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典型动人的形象,现代著名诗人朱湘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种和谐境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现代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尝试探索着。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昭君出塞》就是一首具备这样探索精神的成功诗作。
胡马嘶风,萧凄惨月。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长安,怀着那油然而生的悲壮,拥着那难以言喻的豪迈,回首故都。画面彷佛被定格,像是等待后人那无尽的倾诉,马儿却依旧“嗒嗒”前行。又有谁会忍心再回头呢?又有谁不留恋来之不易的安逸和温情呢?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串串引人联想的奇幻背影。身负使命的昭君,在马蹄声和驼影中,走过了那本不属于她的河西走廊。一路上,目睹了那战争的狼烟和残垣断壁,体验了那分离之痛和百姓苦难。边关的冷月依旧高悬,冰冷的漠风依旧冽寒,迎亲的队伍越来越近,她的心却从没有过温暖。
无论王昭君下嫁是否自愿,不论她是否薄命红颜,但是一朵人间美丽的和平之花,在琵琶和胡笳优美的二重奏中绽放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腥风血雨、鼓角铮鸣;胡人的铁骑与汉人的兵车,全部垒进了她漫长的身躯,渐行渐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一切都远去了,那绝代风华如今除了化作一抔荒土,只剩下那散落一地的绝世琵琶。那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琵琶声,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那些悠扬婉转的音乐里,我们听出了多少悲欢离合,品味出了多少喜怒哀乐。难言的苦楚,无奈的抉择,思乡的情怀,沉重的责任,全在昭君的手指间喷薄而出。“琵琶呀,伴我的琵琶”,在朱湘《昭君出塞》每一节诗中回环往复地出现,它点燃了作者怀古的激情。在作者看来,怀中的琵琶不仅曾是昭君倾诉的工具,更是昭君灵魂的化身,精神的昭示。从琵琶声中,我们好似穿越千年走入历史。仔细聆听那琵琶声声,我们恍若看见了昭君的音容笑貌,感知到了昭君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小诗语句清新,诗味浓郁,意蕴隽永,读之如同品尝一枚橄榄果,耐人咀嚼,韵味悠长。舒缓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典型动人的形象,现代著名诗人朱湘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种和谐境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现代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尝试探索着。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昭君出塞》就是一首具备这样探索精神的成功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