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可以从军旅生涯安然退休、乐享清闲的王杰成为了一得阁的高级管理者。
2015年6月,王杰被一得阁董事会强力推荐进入一得阁核心管理团队。当时一得阁面临着拆分的风险。生产、销售、房产、品牌各有其主,人才流失严重,生产已经处在半停滞状态。更糟糕的是,一得阁生产厂房所在地在同年9月3日被政府规划为森林公园,留给一得阁搬迁的时间只有20天。
快刀斩乱麻
王杰迅速三顾茅庐,请回资深的技术员工;开足马力让老厂加紧生产;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新厂地址等。
其中奇怪的做法让人们生疑,公司里的保守派不理解加紧生产有何意义,更何况存储大量的产品将花费不菲。
王杰没时间理会谣言和抨击,多线并举顺利找到新址,在挖掘机开进老厂拆迁前36个小时之内,14台大型设备悉数搬出,效率之高、行动之迅速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新厂安装、调试设备的半个月里,货量供给全靠囤货。一得阁有史以来搬过三次,唯独这一次市场上没有出现断货的局面。这样的结果让公司的人感觉到,一得阁可能要不一样了。
2015年10月8日,一得阁新厂正常生产,22天之后,应邀而来的原料供货商在一得阁小屋中举行会议。王杰要求各家报出原料底价和发货周期,对原料进行比较。
这项决策的风险很高,不少人在很多场合公开批评王杰会断送一得阁的前程。然而一得阁的原料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产品的质量反而越来越高。一得阁甚至高价采购中药做原料,部分货源还与同仁堂的供应商一样。
经过整改,一得阁业绩节节高升。截至2016年6月,一得阁已经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2/3,一得阁在波澜之中开始好转。
人才策
从2010年开始,一得阁遭遇资金困难。十多年时间里没有招过工,也没留住人才。现有的员工平均年龄达到54岁,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一得阁需要活力。
年轻人思维活跃高效,熟悉时代也喜欢变通创新,能够带着时代的想法审视老字号品牌,很容易做出针对性的应变。带着振兴老字号的诚恳,一得阁四处寻找年轻人才,短短时间内,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力量欣然到来。
年轻人才们在一得阁牌匾前郑重宣誓,被渴望传承制墨工艺的老师傅纳入门下,师徒情深,宣誓仪式变得庄严。招来的新秀从零开始学习一得阁18个品类,琢磨一得阁的品牌优势,对比出不同产品的差别,甚至将市场分为四大板块,每个人都对市场做了专业又详细的分析。
2016年4月,在年轻力量的主导下,一得阁正式上线淘宝,6月登陆天猫,“双11”期间一得阁产品网络上出现了热销,尤以物美价廉的“练习墨”最受欢迎。
师带徒的生产模式也取得了跨越性的进展,不仅产量增加了一倍,年轻人的进入还帮助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奥伦说:“公司在短时间内还将出现许多调整,因为年轻群体能就新的事物更漂亮更符合我们时代的特色而改变百年招牌。”
为了在老字号中融入时尚和现代元素,一得阁与及第品牌设计公司合作,发掘墨的美学文化和历史内涵。及第品牌设计合伙人朱小海对《中国名牌》说:“我们希望设计能够解决商业问题,我们选择把一得阁的品牌做成当代生活方式,将其内在的文化美感激发出来。”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一得阁运用3000根毛笔和至简的独特设计感带给了参与者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
品牌复兴之路
复兴百年老字号品牌是一件光荣但沉重的责任,也是王杰希望在任期内能实现的目标之一。
清朝同治年间,湖南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谢松岱突发奇想,希望能研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于是经过多次试验,谢松岱终于选用油烟及一些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
谢崧岱亲自书写对联赞美墨汁:“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一得阁”,就取自这一对联的首字。谢崧岱亲自书写匾额“一得阁”。这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仍挂在北京琉璃厂东街。
“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据了解,一得阁墨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高档书画墨汁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6%。
尽管荣誉满满,但品牌冒用、假货泛滥等问题依旧严重,一得阁的品牌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一得阁正在全方位打造品牌标识,并不惜重金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下足功夫。
一位在一得阁工作了33年的老匠人评价说:“王杰能够低下头和我这个没名气的技术工人聊生产细节,并实现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他就能让一得阁的名号再次被国人熟知。”
虽然市场正在被一些独立的小品牌和仿冒品占领,但一得阁对此毫无畏惧。“开创性的工作总会引起争议,一得阁的机会就在于引领和改变规则。”
2015年6月,王杰被一得阁董事会强力推荐进入一得阁核心管理团队。当时一得阁面临着拆分的风险。生产、销售、房产、品牌各有其主,人才流失严重,生产已经处在半停滞状态。更糟糕的是,一得阁生产厂房所在地在同年9月3日被政府规划为森林公园,留给一得阁搬迁的时间只有20天。
快刀斩乱麻
王杰迅速三顾茅庐,请回资深的技术员工;开足马力让老厂加紧生产;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新厂地址等。
其中奇怪的做法让人们生疑,公司里的保守派不理解加紧生产有何意义,更何况存储大量的产品将花费不菲。
王杰没时间理会谣言和抨击,多线并举顺利找到新址,在挖掘机开进老厂拆迁前36个小时之内,14台大型设备悉数搬出,效率之高、行动之迅速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新厂安装、调试设备的半个月里,货量供给全靠囤货。一得阁有史以来搬过三次,唯独这一次市场上没有出现断货的局面。这样的结果让公司的人感觉到,一得阁可能要不一样了。
2015年10月8日,一得阁新厂正常生产,22天之后,应邀而来的原料供货商在一得阁小屋中举行会议。王杰要求各家报出原料底价和发货周期,对原料进行比较。
这项决策的风险很高,不少人在很多场合公开批评王杰会断送一得阁的前程。然而一得阁的原料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产品的质量反而越来越高。一得阁甚至高价采购中药做原料,部分货源还与同仁堂的供应商一样。
经过整改,一得阁业绩节节高升。截至2016年6月,一得阁已经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2/3,一得阁在波澜之中开始好转。
人才策
从2010年开始,一得阁遭遇资金困难。十多年时间里没有招过工,也没留住人才。现有的员工平均年龄达到54岁,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一得阁需要活力。
年轻人思维活跃高效,熟悉时代也喜欢变通创新,能够带着时代的想法审视老字号品牌,很容易做出针对性的应变。带着振兴老字号的诚恳,一得阁四处寻找年轻人才,短短时间内,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力量欣然到来。
年轻人才们在一得阁牌匾前郑重宣誓,被渴望传承制墨工艺的老师傅纳入门下,师徒情深,宣誓仪式变得庄严。招来的新秀从零开始学习一得阁18个品类,琢磨一得阁的品牌优势,对比出不同产品的差别,甚至将市场分为四大板块,每个人都对市场做了专业又详细的分析。
2016年4月,在年轻力量的主导下,一得阁正式上线淘宝,6月登陆天猫,“双11”期间一得阁产品网络上出现了热销,尤以物美价廉的“练习墨”最受欢迎。
师带徒的生产模式也取得了跨越性的进展,不仅产量增加了一倍,年轻人的进入还帮助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奥伦说:“公司在短时间内还将出现许多调整,因为年轻群体能就新的事物更漂亮更符合我们时代的特色而改变百年招牌。”
为了在老字号中融入时尚和现代元素,一得阁与及第品牌设计公司合作,发掘墨的美学文化和历史内涵。及第品牌设计合伙人朱小海对《中国名牌》说:“我们希望设计能够解决商业问题,我们选择把一得阁的品牌做成当代生活方式,将其内在的文化美感激发出来。”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一得阁运用3000根毛笔和至简的独特设计感带给了参与者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
品牌复兴之路
复兴百年老字号品牌是一件光荣但沉重的责任,也是王杰希望在任期内能实现的目标之一。
清朝同治年间,湖南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谢松岱突发奇想,希望能研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于是经过多次试验,谢松岱终于选用油烟及一些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
谢崧岱亲自书写对联赞美墨汁:“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一得阁”,就取自这一对联的首字。谢崧岱亲自书写匾额“一得阁”。这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仍挂在北京琉璃厂东街。
“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据了解,一得阁墨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高档书画墨汁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6%。
尽管荣誉满满,但品牌冒用、假货泛滥等问题依旧严重,一得阁的品牌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一得阁正在全方位打造品牌标识,并不惜重金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下足功夫。
一位在一得阁工作了33年的老匠人评价说:“王杰能够低下头和我这个没名气的技术工人聊生产细节,并实现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他就能让一得阁的名号再次被国人熟知。”
虽然市场正在被一些独立的小品牌和仿冒品占领,但一得阁对此毫无畏惧。“开创性的工作总会引起争议,一得阁的机会就在于引领和改变规则。”